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柴]云轩阁阿狗办事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美]入江昭 Akira Iriye◎著 李响◎译
排版设计:近浔 颖小喵
文本整理:颖小喵
甲骨文丛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4月第1版 2017年4月第1次发行
开本:720×1280/720×960 印张:电子书册,视情况而定
印数:电子书册,不限量
定价:FREE
第一章 引子
1931年9月18日,一小股日本士兵和中国士兵在南满的奉天城外爆发冲突——这一事变不久发展为中日之间一场漫长、持久、时断时续的战争。十多年后,1941年12月7日,日本的陆海空三军袭击了美国、英国和荷兰遍及亚洲太平洋的领地。这标志着日本和中国、美国、英国、荷兰,最终还有法国和苏联联合力量大战的开始。
两个亚洲国家间的战争,如何演变为一场一国陷入对抗多国同盟境地的战争?显然,在日本看来,这一变化表示阻止该同盟结成的企图失败了;对中国而言,这是其努力创造国际力量孤立并惩罚日本的高潮。为何西方列强在1931年日本军队蹂躏中国东北时袖手旁观,却最终在十年后冒着与日本开战的风险帮助中国?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起源时,这些在核心问题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事实上由两场战争组成:一场在欧洲和大西洋,一场在亚洲和太平洋。大体上,这两个战区彼此迥异;一个战区进行的战斗与轰炸,同另一个战区几乎没有联系。可是,尽管完全可以在讨论欧洲战争的起源时不必太多考虑亚洲因素,但反之则不然。欧洲列强深深地卷入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在将中日冲突转化为多国冲突中起了重要作用。再者,和欧战的直接起因也无甚关联的美国,逐步成长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大国,因此其立场将直接影响中日战争的进程。当时,亚太地区较之欧洲,是全球竞雄更为广泛之地,讨论太平洋战争的起源时,当牢记这点。此外,在1931年,亚太地区也许看起来与世隔绝,而日本似乎也能行侵略之举而无他国集体报复之忧。为何它在20世纪30年代之初能这么做,而十年之后却将对抗多国同盟?这个问题提供了本书的写作框架。
日本对华盛顿会议体系的挑战
日本并非总是在国际社会中特立独行。相反,这个国家的领导层和国民舆论一度强调,让日本成为先进强国共同体中体面的一员是极为重要的。在20世纪20年代,它曾享有这个地位。它在华盛顿会议(1921~1922)期间签订的条约就是象征。在一项条约——海军裁军条约中,日本被公认为三个首要强国之一;与美国和英国一起,日本将谋求保持世界的军备平衡,为稳定亚太地区贡献力量。三国连同法国签订的另一条约,为一项机制准备了前提,在此机制下,每当稳定受到威胁,各国可以相互协商。最重要的是,九国公约(由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签订)确立了在华的国际合作原则。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政府的成长营造环境。日本是新条约体制的正式成员,历史学家称此体制为华盛顿会议体系。由于30年代诸多历史的核心问题是日本挑战这些条约,我们最好在开始时分析一下体制的内容。
“华盛顿会议体系”一词,或简称“华盛顿体系”,在20年代不为时人所用,之后也未成为一个含义清晰的法定概念。可是,会议刚完,人们就纷纷议论“华盛顿会议精神”,而一国在亚洲行为的好坏,也往往视其对此精神的损益而定。这样,与其说它意味着明确的机制,不如说暗指一种思想状态;它表达了列强相互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协助中国逐步转型为现代国家的意愿。人们视之为列强的单方政策,或为特定目的缔结的排他性同盟或协约的替代物。不同于二者,华盛顿体系所象征的理念,是有利于地区稳定的多国磋商与合作。同样的,这个精神的底色是渐进和改良,而非激进与革命。它反对既速且巨地改变亚洲的国际关系,而这正是共产国际和越来越多中国民族主义者的主张。相反,华盛顿列强看重变革的演进过程,以保证和平、秩序和稳定。
就此而言,存在华盛顿会议条约所界定的国际事务体系(system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因为体系意味着某种现状,意味着维持稳定反对急遽变化的机制。按华盛顿会议列强的设想,现状并非固定不变之物,而是为渐进改良起见,它们彼此合作的制度。这么说来,它从属于一战后的国际事务体系,这个体系在《国际联盟盟约》中得到明确阐述,又在诸如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和1928年的巴黎条约

等其他安排中得到重申。《洛迦诺公约》稳定了英国、法国和德国间的关系,而由大多数国家签署的巴黎条约则阐明了各国不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因此,华盛顿条约是一个不断演化的世界性体系的一部分。
一项经济制度构成了体系的基础。所有华盛顿条约的签约国,通过接受金本位制而相互联系。更准确地说,这项机制叫“金汇兑本位制”,它要求各国接受黄金为国际经济交易的媒介,将其货币与黄金挂钩,并坚持货币的可兑换原则。凭借这些手段,人们相信跨国界的商业活动将平滑运行,让所有人获益。金本位货币国家占了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大部分,这让华盛顿体系成了金本位制的同义词,并靠其维系。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华盛顿会议体系的特征可说是资本国际主义,甚至可说是帝国主义的新形式。
的确,华盛顿会议没有消灭帝国。大多数签约国继续保有殖民地,其中一些还在战后获得了新殖民地。不过,与此同时,它们承诺不在中国进一步扩张。相反,它们将彼此合作,让中国恢复一定程度的独立,使其最终凭借自身力量成为一个稳定因素。正因如此,中国是新体系成功运转的关键。与旧式帝国主义不同,华盛顿体系号召先进殖民国齐心协力,促使中国渐进转型。同时,中国也必须为此与他国合作,以成为华盛顿列强共同体的正式成员。
直至20年代末,总体而言,这个体系致力于为亚太地区带来秩序和稳定。华盛顿条约的签约国几乎没有明目张胆的单方行动,在试图和中国修订旧约时,列强保持相互协商。而中国则逐渐通过与华盛顿列强合作而非挑战之,来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诚然,中国国民党最初坚决反对华盛顿会议条约,视之为使外国控制永久化 ............

书籍插图:
书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 插图1
书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