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我的自学小史[1]
自述[1]
我的家世与生平行事[1]
第二辑 我的人生态度
我是怎样一个人?[1]
我的过去[1]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1]
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1]
三种人生态度[1]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1]
第三辑 我的主要经历
值得感念的岁月[1]
我从事乡村工作的简略回顾[1]
我努力的是什么[1]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1]
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1]
抗战胜利后我奔走国共和谈的经过[1]
为全国团结合作而奔走[1]
回忆参加调查国民党暗杀李闻案[1]
我的努力与反省[1]
再忆初访延安[1]
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毛主席的谈话[1]
批孔运动以来我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及其经过述略[1]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我将这样地
参加批孔运动[1]
第四辑 我的主要著作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乡村建设理论》自序
《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人心与人生》书成自记
第五辑 怀念师友
纪念蔡元培先生[1]
纪念梁启超先生[1]
回忆李大钊先生[1]
伍庸伯先生传略[1]
怀念熊十力先生[1]
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1]
有关师友同住共学的记述三则[1]
第六辑 思念亲人及家书选录
思亲记[1]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1]
家书选录
第七辑 暮年有感
老来回忆此生[1]
谈乐天知命
附录一 敌后游击区域日志(1957年9月编次)
附录二 美国学者艾恺访谈录(摘录)[1]
附录三 梁漱溟年谱简编
增订再版本编后记
第一辑 我的生平
我的自学小史[1]
序言
我想我的一生正是一自学的极好实例。若将我自幼修学,以至在这某些学问上“无师自通”的经过,叙述出来给青年朋友,未始无益。于是着手来写《我的自学小史》。
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实,就不会受用。俗语有“学来的曲儿唱不得”一句话,便是说:随着师傅一板一眼地模仿着唱,不中听的。必须将所唱曲调吸收融会在自家生命中,而后自由自在地唱出来,才中听。学问和艺术是一理:知识技能未到融于自家生命而打成一片地步,知非真知,能非真能。真不真,全看是不是自己求得的。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自学”这话,并非为少数未得师承的人而说;一切有师傅教导的人,亦都非自学不可。不过比较地说,没有师承者好像“自学”意味更多就是了。
像我这样,以一个中学生而后来任大学讲席者,固然多半出于自学。还有我们所熟识的大学教授,虽受过大学专门教育,而以兴趣转移及机缘凑巧,却不在其所学本行上发挥,偏喜任教其他学科者,多有其人;当然亦都是出于自学。即便是大多数始终不离其本学门的学者,亦没有人只守着当初学来那一些,而不是得力于自己进修的。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青年于此,不可不勉。
此外我愿指出的是,我虽自幼不断地学习以至于今,然却不着重在书册上,而宁在我所处时代环境一切见闻。我还不是为学问而学问者,而大抵为了解决生活中亲切实际的问题而求知。因此在我的自学小史上,正映出了五十年来之社会变动、时代问题。倘若以我的自述为中心线索,而写出中国最近五十年变迁,可能是很生动亲切的一部好史料。现在当然不是这样写,但仍然可以让青年朋友得知许多过去事实,而了然于今天他所处社会的一些背景。
一、我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距今五十年前,我生于北京。那是清光绪十九年癸巳,西历 1893年,亦即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甲午之战是中国近百年史中最大关节,所有种种剧烈变动皆由此起来。而我的大半生,恰好是从那一次中日大战到这一次中日大战度过的。
我家原是桂林城内人。但从祖父离开桂林,父亲和我们一辈便都生长在北京了。母亲亦是生在北方的;而外祖张家则是云南大理人,自从外祖父离开云南后,没有回去过。祖母又是贵州毕节刘家的。在中国说:南方人和北方人不论气质上或习俗上都颇有些不同的。因此,由南方人来看我们,则每当成我们是北方人;而在当地北方人看我们,又以为是来自南方的了。我一家人,兼有南北两种气息,而富于一种中间性。
从种族血统上说,我们本是元朝宗室。中间经过明清两代五百余年,不但旁人不晓得我们是蒙古族,即便自家不由谱系上查明亦不晓得了。在几百年和汉族婚姻之后的我们,融合不同的两种血统,似亦具一中间性。
从社会阶级成分上说,曾祖、祖父、父亲三代都是从前所谓举人或进士出身而做官的。外祖父亦是进士而做官的。祖母、母亲都读过不少书,能为诗文。这是所谓“书香人家”或“世宦之家”。但曾祖父做外官(对京官而言)卸任,无钱而有债。祖父来还债,债未清而身故。那时我父亲只七八岁,靠祖母开蒙馆教几个小学生度日,真是寒苦之极。父亲稍长到十九岁,便在“义学”中教书,依然寒苦生活,世宦习气于此打落干净;市井琐碎,民间疾苦,倒亲身尝历的。四十岁方入仕途,又总未得意,景况没有舒展过。因此在生活习惯上意识上,并未曾将我们后辈限于某一阶级中。
父母生我们兄妹四人。我有一个大哥,两个妹妹。大哥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商科毕业。两妹亦于清朝最末一年毕业于“京师女子初级师范学堂”。我们的教育费,常常是变卖母亲妆奁而支付的。
像这样一个多方面荟萃交融的家庭,住居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自无偏僻固陋之患,又遭逢这样一个变动剧烈的时代,见闻既多,是很便于自学的。
二、我的父亲
遂成我之自学的,完全是我父亲。所以必要叙明我父亲之为人和他对我的教育。
吾父是一秉性笃实的人,而不是一天资高明的人。他做学问没有过人的才思;他做事情更不以才略见长。他与母亲一样天生的忠厚;只他用心周匝细密,又磨炼于寒苦生活之中,好像比别人能干许多。他心里相当精明,但很少见之于行事。他最不可及处,是意趣超俗,不肯随俗流转,而有一腔热肠,一身侠骨。
因其非天资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