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
一 竹林七贤研究的现实意义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值得特别关注的时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是中国开始由大一统国家向南北分治、多民族分治演变的前奏;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是自三代以来的传统文化的分化期和整合期,也是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趋于兴盛的时期;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经历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汉时期的独尊儒术之后,又一次面临着因社会动乱和旧有思想统治体系的坍塌而引起的思想解放,其显著特征就是以黄老思想为精神内核、以论辩驳难为基本形式的玄学思想的盛行;从文学史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是文学自觉的发轫期和形成期,文学观念的自觉、文学创作的自觉、文学批评的自觉和文学样式的大备,使魏晋文学蓬勃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彪炳百代。
生活于这一时期的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以其在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末嘉平初曾同游于山阳嵇公竹林,而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成为魏晋时期三大名士团体(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和中朝名士)之一。他们既接受了这一时期政治、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以其特立独行的文化行为、迥然有异的鲜明个性、风华卓然的文学创作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反过来促进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形成和文学创作的兴盛,促进了对中国传统文人影响深远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以至于后世出现了与竹林七贤的思想个性和社会文化行为极为相似的“名士风流”。正如清初学人顾炎武所言:“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自此以后,竞相祖述,如《晋书》言王敦见卫玠,谓长史谢鲲曰:‘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
[1]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以及主要由他们的文化行为和文学创作体现出来的“魏晋风度”,魏晋以后已逐渐固化为一种文化符号。笔者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指出:“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开始,中国传统文人就开始了寻找人生真谛的文化苦旅,尽管各家追寻的目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不同,所得的效果也不同,但儒家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天下有道则仕,天下无道则隐’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文化精神,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知其雄,守其雌’以及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等人生理念,终于在魏晋时期经魏晋名士共同的人生实践和精神追求,转化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魏晋风度,实现了中国士大夫内圣外王、儒道互补精神的升华。这是魏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也是魏晋名士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可以说,正是这一转化完成了中国士大夫阶层基本人格精神的最后定型。何晏、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等人,不仅是魏晋名士的代表,更固化为一种文化符号,让后世文人都能从这些文化符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影子。”
[2]

可以说,作为魏晋风度的代表性人物,竹林七贤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人心中,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往事越千年,名士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如今,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竹林七贤,只能在史传等文献典籍中窥视竹林七贤的倩影,在他们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中探索他们的心路历程,在披检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时感受他们曾经流淌的热血与跳动的脉搏。如今,通过对竹林七贤作品的辑佚、整理与研究,重新认识这些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曾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刻影响的人物,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和了解竹林七贤,促进竹林七贤研究向纵深拓展,而且有助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以借古鉴今促进当代文化建设。
二 重新审视竹林七贤
时人称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七贤,除了七人曾于正始末嘉平初同游于嵇公竹林这一表面原因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特殊政治背景,老庄思想大行其道和玄风炽盛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饮酒和服食之风大盛的社会背景;二是与上述政治、文化、社会背景相联系,竹林七贤在正始至嘉平间曾经志趣相同、行为相近、爱好相似,且在一段时间内都倾向于避世而居。但严格说来,竹林七贤的政治态度并不完全相同,对曹魏和司马氏的关系也有远近亲疏之分,在有些方面,竹林七贤并不属于同路人。
嵇康与曹魏政权有姻亲关系,其对司马氏集团的态度因了这层关系而显得较为冷漠。尽管嵇康对曹魏政权未必忠心耿耿,但特殊的身份使得他即便不介入曹魏与司马氏的党争,也会很自然地被划归到曹魏一边。这让嵇康很尴尬,所以,嵇康在正始末年选择了移居山阳,开始了寓居山阳的生活。嵇康本意是想远离政治斗争的旋涡,悠游世外,逍遥一生。但是,政治还是主动找上了他,名教之士和钟会之辈还是要寻找各种借口来试探他,甚至曾经同为竹林之游的山涛也要请他出山为司马氏效力。嵇康本来是避之唯恐不及,结果是许多与政治有关的事情还是接踵而至找上门来,吕巽告弟弟吕安不孝的事扯上了他,毌丘俭谋反的事扯上了他,甚至在给山涛的信中发几句牢骚,也被指责为“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3]

和当时的政治硬扯在一起。嵇康具有“龙章凤姿”等显于外的翩翩风度和“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藏瑕,宽简有大量”等内在品格,名高当世,卓然不群。他虽然选择了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避地而居,但对礼教的叛逆精神,对世俗的鄙薄态度,以及“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的性格,使得他虽寓居山阳却仍然是众人瞩目的人物,仍然是司马氏集团格外警惕的人物。生当魏晋易代之际,处于曹魏与司马氏党争的夹缝中,嵇康为保持自然之性格和独立之品格,虽然对政治表现得较为冷漠,但依然被司马氏视作重要对手,以致最终命丧司马昭之手。南朝宋颜延之对嵇康的人格十分钦敬,他这样写道:“中散不偶世,本是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4]

嵇康生当一个朝廷政治斗争空前激烈且又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社会,却要“不偶世”,却要“迕流议”,却要心存仙道,追踪高隐,已经是一种悲剧 ............

书籍插图:
书籍《竹林七贤研究》 - 插图1
书籍《竹林七贤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竹林七贤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