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思维富思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引言
独立产权房是普罗大众抵御通胀的唯一利器
理解不了中国房地产就理解不了中国
2011年,全国5000万股民人均亏损4万元。同年全年CPI上涨5.4%,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百姓实际存款利息收益为-1.9%。年底全国居民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一年存款财富缩水达6600多亿元,相当于人均财富缩水500余元。
实际上,中国内地老百姓连年亏损的远不止股票和存款,因为CPI没算房价上涨部分。仅以2011年为例,即使在可谓“空前绝后”的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全国平均房价仍然“逆势上涨”6.9%。股市亏损、存款负收益加上房价上涨6.9%,百姓的损失又会是多少?
多年来,笔者一直强调,一套能够与银行建立直接联系的独立产权房是中国老百姓抵御通胀的唯一利器。并不厌其烦、子规啼血般地呼吁老百姓应顺势而为及时入市,不要对政策调控尤其是房价大跌抱有过于天真的幻想。但世间事总是如此吊诡:真理如此稀少,但总是供过于求。
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是个集万千爱恨于一身的超级矛盾体。自从1998年中国内地城市住房私有化以来,中国的房地产承载了巨大的光荣与梦想,也承受着无穷的误解与谩骂。很多经济评论者把房地产排除在“实体经
济”之外,认为一个不注重实体经济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最新的一个比较尖锐的观点是叶楚华先生在《中国,已经失去成为发达国家的机会》一文中所表述的,房地产让中国彻底失去了成为发达国家的机会:
近十年来,本应是中国开创国际品牌,取得各种技术创新的十年,但是房地产毁掉了这一切。既然把钱投到房子里就能简单地、安全地获得暴利,哪个企业家还有心思去搞技术创新,搞世界品牌。没有技术创新、没有世界品牌,你就成为不了发达国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都是从廉价劳动产业起家的,但它们成为发达国家的惊人一跃却是靠技术创新和打造世界性品牌而完成的。30年了,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中国,已经失去了成为发达国家的最佳机会,从现在算起再过十年,如果中国仍然无法取得突破,那么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将作为欧美人的劳奴,尤其是作为美国人的劳奴而存在,永无翻身之日。
也可算是危言耸听之一种了。如果我们认真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会发现前30年甚至前40年全体中国人都还在为基本的温饱奔波忙碌,如果要说有什么技术创新,也就是在国防科技领域,比如“两弹一星”,其他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前3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终生为之奋斗的只是“衣食”二字;后30年,我们则开始大踏步地向“住行”两个领域迈进。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不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吗?从简单的衣食到更为丰富多彩的住行,难道不也是巨大的进步?房地产如果不是实体经济,那汽车是实体经济吗?今天我们不把房地产当实体经济,与计划经济年代“只筑坡不筑窝”、只顾生产不管生活、不以满足个体的需求与自由为目的、只把人作为工具的落后观念有本质区别吗?从极大地满足中国人的衣食需求,到极大地满足中国人的住行需求,然后再来满足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是中国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比如今日中国卖得最好的高端抽油烟机,不是洋品牌,而是浙江的方太。如果没有房地产业的发展,高端厨电及与此相关的各项发明专利、技术创新会有市场空间吗?
诚如FT中文网2011年6月2日《中国房地产:泡沫要破裂了吗?》一文中所说:“在1998年中国政府决定将大部分城市存量住宅产权私有化之前,大多数中国人甚至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分析师们指出,中国房地产是目前保持全球整体经济健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瑞银(UBS)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表示:‘房地产和住房建设主导着中国内地的增长模式。它们是决定大宗商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国外部盈余最大的非主流推动力,而且事实上是真正理解家庭资产负债表、储蓄和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宏观角度看,如果你不理解中国房地产,你大概就不会理解中国。如果你在追踪这些大宗商品和行业(比如金属、水泥、铁矿石、煤炭、汽车零部件、建筑设备、发电机械等),你最好能对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你不深刻理解中国的房地产,你也就无法深刻理解中国;如果你不了解房地产,你大概也无法知道今天的中国到底有多少乌托邦思潮在涌动,甚至时不时地通过行政强制的方式在实践着。
在对待房地产问题上,我们的傲慢与偏见是否走得太远了?乃至于我们总是试图以各种方式来打压房地产,房地产的市场化之路不是越走越平坦无阻,而是越来越崎岖、呈现越来越向非市场道路逆转的态势(虽然原来也并非完全市场化,特别是土地没有市场化)。只有我们理解房地产,告别对房地产的傲慢与偏见,才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房地产出现的一切问题,才能以更加理性、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来切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房地产需求。
今日中国房地产领域的诸多问题,并不一定都是房地产自身的问题,而是中国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总集合、总爆发,房地产只不过是大家的一个安全的出气口。板子都打在房地产上,结果只能是既害了房地产又害了中国经济。
任志强说,中国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前30年,或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30年,浪费了一个低成本、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亚洲四小龙也好,四小虎也好,它们恰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充分利用了30年低成本阶段,迅速完成了城市化率
60%~70%的过程。我们在大食堂阶段,不但没有加强城市建设,反而把农村的房子砍掉了300多万,都盖厨房和大食堂了,不准家里有小食堂。那时候的城市化,就是恨不得把小学生都推到农村去,认为农村人没有知识。然后又是“三线”,把所有人哄到山沟里去。到了“文化大革命”,又把所有知识青年哄到农村去。所以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6平方米,比建国之初城市人均居住面积4.7平方米还少。
假如我们前30年没有浪费,那时候土地、劳动力、建材都非常便宜,那么城市化率就比现在高很多倍了。没有房地产支撑,高城市化率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穷思维富思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