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作者:[美]卡伦·霍尼
ISBN:9787532770830
译者:李明滨
责任编辑:李洁
产品经理:邵明鉴
绪论——进化的道德律
第一章 探求荣誉
第二章 神经症的要求
第三章 “应该”之暴政
第四章 神经症的自负
第五章 自恨与自卑
第六章 脱离自我
第七章 缓解紧张之法
第八章 夸张型的解决法——征服一切
第九章 自谦型的解决法——爱之渴求
第十章 病态的依赖性
第十一章 退却——渴求自由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上的神经症障碍
第十三章 工作上的神经症障碍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治疗之路
第十五章 理论的探讨
代序
对于传统的性心理分析的介绍,即弗洛伊德及卡尔·门宁格
[1]
等学者之著作,已有不少的中译本出现。但关于“新弗洛伊德学派”的普及则尚需时日。李明滨医师年轻有为,在实习医师时期即已完成卡伦·霍尼1950年出版的《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一书的翻译,现在即将出版,本人觉得非常高兴。
我在1954年留美时,与“新弗洛伊德学派”开始接触。那时霍尼已逝世一年多,因此没有机会认识她。但她在1930年代以后陆续发行的5本有名的著作中,最后一本遗作就是本书,系她在去世前两年发表的,可以说是她的理论系统的结晶。
霍尼继阿德勒及荣格之后,与弗朗茨·亚历山大
[2]
、沙利文
[3]
及弗洛姆等其他学者并称为“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主要理由,是他们搁置弗洛伊德的“性”和“攻击本能”(libido,又作原欲)的观念,而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在现代的社会中,有许多矛盾现象,譬如: 一方面强调自由的可贵,但另一方面自由在社会生活中却必须受到适当的限制;有时强调竞争及成功,但有时还要表现谦虚及友爱。所以正常人在这种具威胁性的世界中,难免会产生心理冲突。霍尼列举人的十种需要,再将它们分成三大类别。虽然正常人也有心理冲突,但较能有弹性地视情况来运用这三大需要,交叉使用亲近(moving toward people)、逃避(moving away from people)或反抗(moving against people)的态度而行动。而神经症患者若遭遇到心理冲突时,绝望、恐惧、爱的需求及罪恶感等都将会导致敌对感的压抑并进而产生基本焦虑,于是就固执地、不适合地且过度地执著其中某种心理需要。此基本需要的表现形成神经症的各种类型,通过阅读此书将能对此有所了解。
霍尼亦排除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构造组织的想法,而提倡“真我”、“实我”和“理想化自我”等组合的人格发展。依她的看法,对神经症患者的治疗而言,应瓦解对其人格发展有阻碍的“理想化自我”的形象,在“实我”里找出“真我”并抒发其个性成长的能力,这才是精神分析的精髓。换言之,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在于发掘儿童早期被压抑的欲望,而在于让患者看到他自己的冲突性性格特征及认识其内在冲突,动用建设性希求以培养适当的人格及人际关系。虽然她也注重患者过去的社会经验,但较之弗洛伊德,更重视现实问题。心理治疗上,她利用甚多弗洛伊德所提及的原则及技术,但一般说来,治疗者需扮演较直接及主动的角色。此种方法比传统的精神分析法更适用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因为霍尼是一位女性精神医学专家,因而认为原来的精神分析学中有相当的男性化偏见,所以她觉得女性心理学尚未被充分地了解。她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使她成为女权运动的先驱者。本书不只介绍关于神经症的知识,还探讨正常人的人性发展过程。因此,对于探究人性有兴趣的一般读者,这的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最后,对霍尼在自我实现的奋斗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我在此表达最大的敬意,而李明滨医师为精神医学界积极介绍新弗洛伊德学派,并完成此精湛译本,我对于其一贯性的真挚精神深表感佩。
陈珠璋
1976年8月于台大医院神经精神科
[1]
Karl Menninger,1899~1966,美国精神病医生。——译者
[2]
Franz Alexander,1891~1964,匈牙利裔美国精神病及心理医生,1932年在美国首创心身性疾病的系统性研究。——译者
[3]
Harry Stack Sullivan,1892~1949,美国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译者
译者序
作者生平
卡伦·霍尼(Karen Horney,1885~1952)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精神分析学家,她对于人性及神经症的研究颇为精湛,为精神医学界风云一时的人物,堪称“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代表。
霍尼于1885年9月16日诞生于德国汉堡。父亲为挪威卑尔根人,身任船长,因长期在外,对她影响甚微。母亲比父亲小17岁,丹麦人,秀外慧中,思想豪放不拘,对她影响颇深。她母亲与前夫生有四个小孩,再婚后又生哥哥伯恩特与霍尼。幼时哥哥曾是她的好玩伴,但年龄愈长后,哥哥常出外找女伴玩,遂使她有被拒绝及失落的感觉,因此往后对她的生活影响也就不大。
霍尼身材适中,浅棕色的双眼,聪慧而有神,眉间宽敞,两颊突出,构成鲜明的脸庞。晚年白发晶莹,前额高而圆。生性活泼幽默,态度耿直,言语流利但稍带德语腔调。她的学生曾这样地描绘她:“她笑时,脸部的每块肌肉都跟着笑。”这正可勾画出她的坦诚与迷人。
站在讲台上,她显得是那么和蔼可亲,不拘形式;她的热切态度正反映出她那相当均衡而健全的人格。
她的童年的岁月就如同其他的德国小孩一样,在玩耍嬉戏中度过。幼时即喜好交友,8岁时曾与好友图蒂歃血为盟,表示友谊不朽。
19世纪末,女权运动虽已推翻了许多旧有的传统,女性得以外出工作,但女性从医仍属罕见。她受母亲鼓励而在早期即许下学医的宏愿。
霍尼自幼聪颖非凡,成绩总是独占鳌头,深受同学及师长之赞许。21岁时(1906年)她考入柏林大学,在学期间正式开始对精神分析发生兴趣,26岁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后于柏林“兰克维兹疗养院”学习3年,钻研精神医学。第3年则追随德国最著名的神经学家赫尔曼·奥本海默(Herman Oppenheimer),30岁时(1915年)被柏林大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霍尼在结束实习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