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冯友兰等著.--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8
ISBN 978-7-5168-1149-8
Ⅰ.①知… Ⅱ.①冯… Ⅲ.①王守仁(1472-1528)-心学-研究 Ⅳ.①B248.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99894号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著者 冯友兰 等
责任编辑 戴晨
策划编辑 李光远
装帧设计 今亮后声
责任印制 蔡旭
出版发行 台海出版社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号
邮政编码:100021
电话 010-64041652(发行,邮购)
传真 010-84045799(总编室)
网址 www.taimeng.org.cn/thcbs/default.htm
E-mail thcbs@126.com
印刷 北京嘉业印刷厂
开本 710毫米×1000毫米 1/16
字数 212千字
印张 16
版次 2016年9月第1版
印次 2016年9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68-1149-8
定价 39.8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序 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节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
王守仁字伯安,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也。父华,成化辛丑(一四八一年)进士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先生娠十四月而生,祖母岑夫人梦神人送儿自云中至,因命名为云。五岁,不能言,有异僧过之曰:“可惜道破。”始改今名。豪迈不羁,十五岁,纵观塞外,经月始返。十八岁,过广信,谒娄一斋,慨然以圣人可学而至。登弘治己未(一四九九年)进士第。授刑部主事,改兵部。逆(刘)瑾矫旨逮南京科道官,先生抗疏救之,下诏狱,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遣人迹而加害,先生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瑾诛,知庐陵县(一五一〇年),历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升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时虔、闽不靖,兵部尚书王琼特举先生以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未几,遂平漳南、横水、桶冈、大帽、浰头诸寇。己卯(一五一九年)六月,奉敕勘处福建叛军。至丰城而闻宸濠反,遂返吉安,起兵讨之。宸濠方围安庆,先生破南昌,濠返兵自救,遇之于樵舍,三战,俘濠。武宗率师亲征。群小张忠、许泰欲纵濠鄱湖,待武宗接战而后奏凯。先生不听,乘夜过玉山,集浙江三司,以濠付太监张永。张永者,为武宗亲信,群小之所惮也。命兼江西巡抚。又明年(一五二一年),升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嘉靖壬午,丁冢宰忧。丁亥(一五二七年),原官兼左都御史,起征思、田。思、田平,以归师袭八寨、断藤峡,破之。先生幼梦谒马伏波庙,题诗于壁。至是,道出祠下,恍如梦中。时先生已病,疏请告。至南安,门人周积侍疾,问遗言。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顷之而逝,七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九日(一五二九年)也。年五十七。
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
先生悯宋儒之后学者,以知识为知,谓“人心之所有者不过明觉,而理为天地万物之所公共,故必穷尽天地万物之理,然后吾心之明觉与之浑合而无间”。说是无内外,其实全靠外来闻见以填补其灵明者也。先生以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即理也,故于致知格物之训,不得不言“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夫以知识为知,则轻浮而不实,故必以力行为工夫。良知感应神速,无有等待,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不得不言“知行合一”。此其立言之大旨,不出于是,而或者以释氏本心之说,颇近于心学,不知儒释界限只一理字。释氏于天地万物之理,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复讲,而止守此明觉。世儒则不恃此明觉,而求理于天地万物之间,所为绝异。然其归理于天地万物,归明觉于吾心,则一也。向外寻理,终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总使合得,本体上已费转手,故沿门乞火与合眼见暗,相去不远。先生点出心之所以为心,不在明觉而在天理。金镜已坠而复收,遂使儒释疆界渺若山河,此有目者所共睹也。试以孔、孟之言证之。致吾良知于事物,事物皆得其理,非所谓“人能弘道”乎?若在事物,则是“道能弘人”矣。告子之外义,岂灭义而不顾乎?亦于事物之间求其义而合之,正如世儒之所谓穷理也,孟子胡以不许之,而四端必归之心哉!嗟乎,糠秕眯目,四方易位,而后先生可疑也。隆庆初,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中(一五八四年),诏从祀孔庙,称“先儒王子”。
目录
序 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第一章 梁启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一、引论
二、“知行合一”说之内容
三、“知行合一”说在哲学上的根据
四、“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第二章 章太炎·哲学之派别
一、引言
二、先秦诸子
三、汉唐演变
四、宋明理学
五、哲学总述
第三章 冯友兰·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一、陆九渊论心
二、王守仁的宇宙观
三、“明德”
四、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
五、“正事”
六、用敬
七、对佛学的批评
第四章 谢无量·阳明之伦理学
一、性说
二、心即理说
三、“知行合一”论
四、良知
第五章 梁漱溟·阳明宗旨不可不辨
一、引言
二、辨其“良知与行为之关系”之非
三、辨其“知行合一论”之非
四、辨其“致良知功夫论”之非
五、读阳明先生咏良知诗有悟
第六章 吕思勉·阳明之学
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