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文库_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政治秩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政治秩序
作者:冯仕政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300-17284-2
价格:30.00元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导论:当代中国的发展与秩序问题
一、发展与秩序作为一个社会问题
二、理解中国的发展与秩序问题
三、本书的基本关切与内容组织
第二章 法治、政治与中国现代化
一、法治与政治的历史纠结
二、中国的“现代化政治”与“强国家”
三、国家的合法性观念与魅力型权威
四、守经与权变的难题
第三章 革命、治理与国家运动
一、国家运动:概念、特征及相关研究
二、中国革命与革命教化政体
三、社会改造与国家运动的形成
四、国家运动的形态变异
五、国家运动的历史演变与趋势
六、总结与简短的评论
第四章 国家、市场与改革以来的制度变迁
一、作为案例的“南街村悖论”:三个核心问题
二、国家与市场的互动演化
三、经济增长:见习劳动力与银行贷款
四、合法性:政治机会与市场失败
五、路线选择:路径依赖及其强化
六、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信访制度的形成、演变及改革
一、研究回顾与理论视角
二、信访制度的创立与国家信访工作的两种取向
三、1951—1978年社会动员方面的片面发展及其后果
四、1978年以后国家信访观的调整与信访制度的科层化
五、信访制度演进的历史规律与信访制度改革
第六章 单位分割、社会控制与集体抗争
一、单位制与社会控制
二、单位制变革与集体抗争的发生机制
三、假设、数据与变量
四、模型、结果与分析
五、总结与讨论
第七章 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
一、理论假设
二、数据与变量
三、结果与解释
四、总结与讨论
第八章 政治规训与宗教体验
一、数据、假设与测量
二、统计与发现
三、讨论与结论
第九章 阶级认同与社会稳定
一、阶级认同的构成、功能与形成
二、政治阶级认同
三、社会分层认同
四、阶级认同与社会和谐
五、总结与政策建议
第十章 结语:中国社会分析范式的转变
一、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
二、阶级分析与分层分析的逻辑差异
三、分层分析和阶级分析的历史发展
四、中国社会形势与重拾阶级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总序
现在,文库不少,社会学文库也有几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委托,主持一套社会学文库,就不得不追问自己:这套文库只是单纯在数量上增加一个文库而已,还是应该在质量上力求有自己的某些特点?这就是本套文库不可避免要面对的定位问题。经过考虑,本套文库的定位至少涉及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套研究性的文库。就是说进入本套文库的著作,必须是研究性、探索性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必备要素是与某种新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即有某种创新性,因此,它们不同于一般资料性的、介绍性的、编译性的作品。这并不是说后者不重要,而是说,因为类别不同,后者应该有自己的出版渠道。
社会学研究无疑涉及诸多方面,有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对现实社会现象的研究,又有对社会学本身的研究,等等。本文库欢迎一切真正有研究的著作;同时,根据社会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要求,根据本国的国情,把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认识有所深化的研究著作。
——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有所贡献的研究著作。
——对世界社会学的新发展和走向有所把握的研究著作。
第二,它是一套精品性的文库。就是说,在研究性的著作中,我们更看重精品之作。所谓精品,在内容上至少要符合下述几条中的一条或同时具有:一是能够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公认有真知灼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二是能够对实现“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社会学深层理念有所贡献。三是对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有所推动。四是对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所促进。而在形式上,要有与内容相匹配的叙述形式,要有较好的可读性,力求深入浅出,尽可能雅俗共赏,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第三,它是一套使社会学界新生力量脱颖而出的文库。就是说,通过研究性的精品之作,使那些在社会学界没有什么知名度,或知名度不高的“无名小卒”、新生力量、后起之秀程度不同地提高知名度,把他们实实在在地介绍给学界和社会,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界名人,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库也许能够成为培养社会学人才的有效渠道之一。众所周知,没有或缺少新生力量的学科和学界,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当然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说可以忽视现在的学界名人,他们是我们最重要的依靠力量,他们负有提携后进的重任。我们真诚希望现有的学界名人和即将脱颖而出的学界名人,共同使本文库成为名副其实的名人文库,在学界和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它是一套供不同学派观点争鸣的文库。一个没有不同学派争鸣的学界,不能说是成熟的。我在社会学界多次强调“要多一点学派,少一点宗派”。因为学派之争是学术问题、学术观点的争论,用的是学术标准,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但过后仍然是朋友;宗派之争则用非学术标准,党同伐异,大有“谁不和我们歌唱,谁就是我们的敌人”的“气概”。因此,学派之争,与人为善,相互切磋,推进学术;宗派之争,与人为恶,相互攻击,阻碍学术。如果本文库在促成不同观点的社会学学派形成方面、在促成不同学派展开富有成果的争鸣方面,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将会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本文库将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学派一视同仁。
总之,我们真诚希望本文库能够出研究成果、出精品、出名人、出学派。简言之,我们把“四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文库的定位。
古人曾说过这样的意思,定位于“上”,可能得乎“中”,定位于“中”,可能得乎“下”。本文库这种“四出”的定位,从目标上说应该属于“上”,但结果仍有两种可能:或“上”或“中”。我们希望能够争取前一种可能,避免后一种。最后究竟如何,当由读者和时间来鉴定。
应当指出,本文库是在一个不平常的时候出版的。
首先,无论是就政策环境和体制条件来说,还是就国内氛围和国际环境而论,中国社会学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大有可为的发展时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社会学文库_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政治秩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