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春色梦中人:林语堂平心论红楼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眼前春色梦中人:林语堂平心论红楼
林语堂
陕西师大
目录
序言
第1章 序言
卷一
第2章 论晴雯的头发
第3章 再论晴雯的头发
第4章 说高鹗手定的《红楼梦》稿
第5章 跋曹允中《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研究
第6章 《红楼梦》人物年龄与考证
第7章 论大闹红楼
第8章 俞平伯否认高鹗作伪原文
卷二 平心论高鹗
第9章 甲、立论大纲
第10章 乙、《红楼梦》之写作评阅及流传情形
第11章 丙、攻高鹗主观派之批评
第12章 丁、客观疑高鹗之批评
第13章 戊、高本四十回之文学伎俩及经营匠心
第14章 己、结论
附录一:
第15章 《红楼梦》考证(改定稿)(上)
第16章 《红楼梦》考证(改定稿)(下)
附录二:
第17章 《红楼梦》研究
第18章 论续书的不可能
第19章 辨后四十回的回目非原有
第20章 高鹗续书的依据
第21章 后四十回的批评
第22章 高本戚本大体的比较
第23章 作者的态度
第24章 《红楼梦》的风格
第25章 《红楼梦》地点问题的商讨
第26章 八十回后的《红楼梦》
第27章 论秦可卿之死
第28章 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
第29章 前八十回《红楼梦》
第30章 后三十回的《红楼梦》
第31章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图说
第32章 《红楼梦》正名
第33章 《红楼梦》第一回校勘的一些材料
附录
第34章 《红楼梦》脂本(甲戌)戚本程乙本文字上的一点比较
第35章 读《红楼梦》随笔二则
序言
第1章 序言
本年正月起,陆续在“中央社”特约专栏发表了七篇文章,表示个人向来的意见,认为高鹗续书证据不能成立。从晴雯的头发说起,一直说到俞平伯及近人对此说的怀疑。只因高鹗续书的话已经为一般人所接受,翻案文章,必有读者疑信参半,所以不惮辞费,说明原委。况且《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结构有想像力的奇书,其后四十回真伪之辨,非常重要。这七篇文章,比较为一般读者而写的,把这论辩的要点指出来。文虽陆续发表,大体上有互相印证之处。《平心论高鹗》一文长六万言,曾登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九本,一九五八年发表,是比较给专家看的考证文字。这是一篇比较有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对于最近新书的材料的研究,大略可见于《跋曹允中文》、《论大闹红楼》及《俞平伯否认高鹗作伪原文》三篇。
关于这问题,最重要的新材料,就是一九六三年上海影印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即所谓《高鹗手定本》。我怀疑这稿本,高鹗是“阅过”,但不像是普通编辑略加修补字句的加工而已。其所添补,是真用工夫,绘形绘声,添出许多故事情节和细末的描写,似是原作者用心血写的,而不是高鹗在七十多天所写得出来的。倘是这抄本里面所改的不是出于高鹗,而是出于曹雪芹的手笔,其价值更不待言了。我们还得慢慢地研究一下,若真出于曹氏手笔,这手稿可使我们研究这伟大作者易稿改稿的功夫,其宝贵自不必说。现在我们所知可能是曹雪芹的笔迹,只有“空空道人”四字(吴恩裕所藏,是题篆书“云山翰墨,冰雪聪明”八字的署名,见吴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上海中华书局,一九六四年)。吴注此四字是否雪芹所写“不能十分肯定”。此笔迹与《高鹗手定本》添改的字笔迹很相似。我们希望再有雪芹的笔迹可以发现。这稿本卷前题又是高鹗题“阅过”,又不是高鹗在程甲本与程乙本相差七十多天中间所能为力添补的,那么,这添补出于何人,就成为不能不求解答的问题。
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
林语堂
卷一
第2章 论晴雯的头发
今日阅“中央副刊”,看看自己所做《论碧姬芭杜的头发》一文,忽然想起晴雯的头发,不禁有些话要说。晴雯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就是因为她的一堆乱发及衣冠不整,衣纽不扣,大有法兰西所谓negligee意味。此中关系甚大,不可以不说。原来晴雯也是小品文一派的打扮。小品文在英文,亦称为不扣纽扣的意境(unbuttoned mood)。
晴雯坏处,在其野嘴烂舌,好处在其烂漫天真,也近小品文笔调。近来看到“中副”常刊文寿先生所作论文要点(《论自然》、《说生动》等等),实获我心。文寿君不知何许人,大概与誓还诸君常相往来的。其所言,大致能发行文及文人培养的奥秘。曰自然,曰生动,曰生力,都是由真字一字出发。
文章有典雅的,有闲适的。女人打扮有浓妆的,有淡抹的。做人有规矩的,有天真的。处世有认真的,有飘逸的。谁也知道,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而袭人是宝钗的影子。读《红楼梦》的人,或偏于黛玉,或偏于宝钗。偏于黛玉的人,也必喜欢晴雯,而恶宝钗,兼恶袭人。女子读者当中,做贤妻良母好媳妇的人,却常同情于宝钗,而深恶晴雯,完全与王夫人同意。这里头就有人生处世的真理存焉。大抵而论,阮籍、嵇康之辈,必喜欢黛玉,喜欢晴雯;叔孙通二程之流,必喜欢宝钗,而兼喜欢袭人。袭人后来嫁蒋玉函,许多男人读者唾骂,那是另一件事,是理学妖孽之所为,因为与理学之贞节观念冲突。大概袭人若终身不嫁,或学鸳鸯上吊自尽,必博得那些儒者的恭维。这是话外不提。我认为袭人之行为人品,比大观园任何男子还强。何以《红楼梦》的男子,都那样不行,都是泥做的(贾政在内,贾赦贾琏,更不必说),这又是话外。
宝钗与黛玉相对的典型,或者依个人的好恶,认为真伪之别,但是不是真伪二字可了。飘逸与世故,闲适与谨饬,自在与拘束,守礼与放逸,本是生活的两方面,也就是儒、道二教要点不同所在。人生也本应有此二者的调剂,不然,三千年叩头鞠躬,这民族就完了。讲究礼法,待人接物,宝钗得之,袭人也得之。任性孤行,归真返朴,黛玉得之,晴雯也得之。反对礼法,反对文化,反对拘束,赞成存真,失德然后仁,失仁然后义——这些话,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是人生在世,一味任性天真,无所顾忌,也是不行的。此黛玉及晴雯之所以不得不死,得多少读者挥同情之泪。若晴雯撕扇,晴雯补裘,我们犹念念不忘。所以读者爱晴雯的多。但是做人道理,也不能以孤芳自赏为满足。我想思想本老庄,行为崇孔孟,差为得之。梭罗(Thoreau)有一句沉痛的话:“我们在过成年人的生活,想要说出童年时的梦 ............

书籍插图:
书籍《眼前春色梦中人:林语堂平心论红楼》 - 插图1
书籍《眼前春色梦中人:林语堂平心论红楼》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眼前春色梦中人:林语堂平心论红楼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