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
自序
引言
第一部分 精神的含义
一 精神的含义
二 精神生活的社会性
三 儿童与社会
四 我们生活的世界
五 不真实的层面
六 自卑情结
七 精神特征
八 男性和女性
九 家庭排行
第二部分 关于性格的科学
十 一般概念
十一 攻击型性格特征
十二 非攻击型性格特征
十三 其他性格表现形式
十四 感觉和情感
十五 总论:儿童抚养和教育
结语
术语表
参考书目
本书由“ePUBw.COM” 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
电子书下载!!!
封面
本书由“ePUBw.COM” 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
电子书下载!!!
自序
本书旨在普及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其中不仅举例说明这些原理如何解释我们与
生活的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而且还阐明了这些原理在群体生活中的应用。我曾
经在维也纳教育学院进行过为期一年的授课,听众涵盖了不同年龄、专业,本书正
是根据当时的授课内容整理的。编写目的有三:第一,指出错误的个体行为会破坏
社会和群居生活;第二,向普通大众介绍辨别自身错误的方法;第三,告知他们应
对方法,以达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虽然人们常常认为商业或科学过失代价昂
贵、应该受到谴责,但我们错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后果,常常危及性
命!
希望本书能助你更好地理解人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本书由“ePUBw.COM” 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
电子书下载!!!
引言
人类的命运取决于灵魂。
——希罗多德
人性的研究者不应该怀有太多的轻率和傲慢,相反,他们应当谨言慎行。理解人性
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自远古以来就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目标,但它并不是一门只允
许少数专家研究的科学,其本质决定了人性必须由全人类共同探讨发现。这使一些
学究大为恼火,他们觉得研究只是一小部分专家的特权。
现代社会不利于我们理解人性,相互隔绝的生活状态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从
孩提时期起,我就对人性理解甚少——家庭的限制使我对外界社会理解甚少。我的
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不能与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于理解人性的科学
和艺术至关重要。缺乏沟通使我和其他人逐渐疏远,因而我常常会误解他们的行
为,并难以进行客观评价。人们常说:我们每天碰到许多人,与他们说话聊天,但
感觉他们跟陌生人一样,缺乏亲密感。这种陌生感不仅表现为社会陌生感,而且表
现为家庭陌生感。大多数父母不止一次地抱怨他们与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障碍,而大
多数儿童也不满于被父母误解。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取决于我们与他人的熟悉程度,
因此这种熟悉程度构成了社会交往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对人性有深入的理解,我
们将可以更和谐地与他人相处,而我们的社会关系也会得到改善。我们深刻地意识
到,相互理解的缺乏正是造成大多数困难和分歧的根源,它使我们易于误解他人或
被他人的表面行为所欺骗。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为何本书选择从医学的角度揭示人性——因为我们希望为研究
人性这片广泛但迄今尚未完全理解的领域奠定科学基础。我们将检验几条关于人性
的假设,并指出这些假设所解决的问题及结果。
自诞生之日起,精神病学就是一门需要广泛了解人性知识的学科。精神病学家必须
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患者的症结,只有在把握疾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才能下诊
断、施与治疗和开处方。精神病学不允许肤浅存在!错误的诊断不会带来有效治
疗,而对疾病的正确理解将使患者病情好转。换言之,对人性的理解必须经受实践
的考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失误未必会引起可怕的后果,因为判断
失误时间和后果发生时间的滞后使我们难于确定因果关系。我们经常很惊讶地看
到,多年以后可怕的后果才出现。这些不幸的经历使我们意识到,所有的人都应当
了解关于人性的实用知识。我们的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障碍、情结和妄想
在本质上与正常人无异,两者都具有相同的起因、前提条件和发展过程。唯一不同
的是,精神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更为明显,更易于为人识别。这个发现提示我
们,异常行为具有研究价值,同时还应当注意正常人的类似表现。在此过程中,我
们应当接受正当的培训,满怀激情并具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的第一个发现是:人类灵魂根源在于童年早期。这并不是什么重大发现,因为
前人已经得出类似的结论。但这个发现的新颖之处在于,我们用无可辩驳的连续模
型联系了童年期的经验、印象、态度和成年的行为,这也意味着,我们能够根据童
年早期的经历和态度预测成人期的经历和态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发现:单个灵魂
外在表现不应当被孤立起来理解,事实上,它应当被纳入个体分析中。总之,我们
只有从个体整体行为、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的角度对单个表现进行评价才不会
有失公允。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隐蔽的童年想法决定了成人的生活态度。简而言
之,一个惊人的事实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儿童和成人的思维并没有差别,
尽管有些想法的外在行为和语言发生了变化,但童年的根本目标和动机一直都指向
相同的心理学目标,并未发生变化。例如,具有紧张性格的成人可能满脑子充斥着
疑虑和猜忌,总是企图脱离社会,而这种性格特征和精神活动可以追溯至三或四
岁。在儿童身上,人们可能更易于发现异常的性格特征,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如何隐
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我们决定将后续研究的重点放在患者的童年时期。通过
这种方式,我们得以根据一些人的童年表现推断出他们的成人特征,而不必等患者
向我们叙述。事实上,我们所观察到的成人特征是童年经历的直接投射。在倾听了
大多数患者生动的童年回忆后,我们通过正确分析这些回忆,可以准确地重构患者
当前的性格特征。我们始终认为,个体难以摆脱早期行为的影响,尽管有人发现他
们的成人期与童年时期的生活差异巨大,但罕见有人在童年时期就尝试改变生活方
式。改变成人生活态度不必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因为灵魂的基础和个体的性格倾
向不会变化,我们甚至可以推断,人们的生活目标也不会发生变化。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促使我们研究儿童经历:我们希望可以改变成人的行为方式。
我们无需关心 ............

书籍插图:
书籍《理解人性》 - 插图1
书籍《理解人性》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理解人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