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俄罗斯)玛丽·瓦西里奇科夫(MarieVassiltchikov)著;唐嘉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书名原文:TheBerlinDiaries,1940-1945
ISBN 978-7-208-14310-4
Ⅰ.①柏… Ⅱ.①玛……②唐… Ⅲ.①日记-作品集-俄罗斯-现代 Ⅳ.①I512.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20313号
本书如有印装错误,请致电本社更换7010-52187586
书名: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
作者:【俄】 玛丽·瓦西里奇科夫
译者:唐嘉慧
责任编辑:章颖莹
转 码:南通众览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ISBN:978-7-208-14310-4/K·2586
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
豆瓣小站:世纪文景 新浪微博:@世纪文景
微信号:shijiwenjing2002
发邮件至wenjingduzhe@126.com订阅文景每月书情
目录
译序
关于《柏林记忆》
1940年1月至12月
1941年1月至6月
1941年7月至1943年7月断章
1943年7月至12月
1944年1月至7月18日
1944年7月19日至9月
1945年1月至9月
尾声
后记
玛丽(“蜜丝”)·瓦西里奇科夫——以后的彼得·哈恩登夫人——1917年出生于圣彼得堡,是伊拉瑞恩·瓦西里奇科夫公爵与公爵夫人的第四个孩子。他们全家在1919年离开俄国,蜜丝成长于德国、法国和立陶宛,大革命前蜜丝的父族在立陶宛拥有产业。“二战”后,她生活在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978年在伦敦逝世。
她仿佛具有传奇动物的特质,永远让人猜不透……自由地高高翱翔在所有人和事物之上。当然,其实这有点悲哀,也近乎神秘……
——亚当·冯·特罗特·祖·佐尔兹
在写给妻子克拉瑞塔的信中这样描写蜜丝
在不智之举发生的那些时代
最杰出的头颅被利斧砍下……
——阿尔布雷希特·豪斯霍费尔
《莫阿比特十四行诗·同道者》
译序
我个人本来对历史不甚热衷,若涉及战争及军武,更是兴趣缺缺,不过却觉得这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部分)的第一手目击记录可读性极高。因为这本书把历史与战争还原到最原始、最真实,也是最吸引我的“个人层次”上,将所有历史人物“人性化”,所有历史事件“私人化”,因此,读来“人味儿”十足,同时又像研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对那次影响现代文明最重要的全球性事件之一印象深刻。
本书最特别之处,要数作者“蜜丝”的观察角度。首先,她的身份是一位落难的白俄女爵,因此,她的日记等于在侧写整个欧洲贵族文化/文明的死亡,叙述了这个荣衣锦食的社会阶级不仅在战争中丧失世袭的产业,其人口也因男性参战后大量阵亡、被俘而受到严重损失,同时,年轻一代亦在“质”的方面(诸如素养、风度等)显著退步。富贵浮云,曾经显赫的,不可避免地式微,读来难免要与优秀贵族的女主角一同替这批朱门人物的家道中落慨叹;然而以大时代的角度来看,这个从“特权”到“民主”的过渡,却是必然的世界潮流走向,或许这也是两次欧战对欧洲唯一的好处吧!
其次,大战期间,蜜丝生活在纳粹德国首都柏林的上流社会——外交界及国际大都会知识分子圈内,因此,她看得到许多轴心国内一些可爱,甚至高贵的人物,也看得到同盟国许多不公平,甚至冷酷不仁的作为,更目睹、亲身经历了一般德国人民因为战争所面对的恐惧以及所忍受的痛苦。德国各大城市遭受盟军轰炸,死伤人数与物质损失远甚于同盟国。战争末期,经苏军及盟军反攻占领后,百姓痛失家园,大量难民颠沛流离。逃难途中,妇女遭强暴及死亡人数以百万计。为战争付出最惨痛代价的总是人民;德国人也苦,也可怜,却因为他们是战争发起国的国民,便无权诉苦,无权得到同情。透过本书,让我们这些持有受害者心态的战胜国国民换个角度,看到同样是人类同胞的轴心国国民曾经受过的苦,这一点弥足珍贵。
此外,作者另有一项特出之处,即她叙事的声音、语气,也就是她个人的性格特质。书评人加尔布雷斯说得好:“……我们再也找不到另一份文献,能以这般无与伦比的平静及优雅,面对如此残酷又丑陋的现实。”蜜丝似乎是个典型的摩羯座:长相与个性都讨人喜欢,喜欢交游广阔的生活,交际手段也十分灵活;生性保守踏实、冷静沉着,能保持超然,内心却承载深沉的怜悯,而且很能吃苦。不过,我觉得她最重要的一项生存利器,亦即这本书最吸引人的特质,却是她个人低调、含蓄却极犀利的幽默感。面对种种人性的扭曲、邪恶以及这么多巨大的伤恸,我想这份幽默感不仅是她个人,也是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唯一的救赎。
接着,我想提醒读者一点,虽然本书可读性极高,也很容易阅读,但必须先克服一件事:浩繁的欧洲地名及人名!我想象大部分读者都跟我一样,对欧洲(尤其是东欧)的地名,不如对亚洲及北美洲来得熟悉,因此,看到层出不穷的陌生地名时,脑袋里多半一片空白,若您手边能准备一份原文(或英文)的欧洲地图(包括俄国)会更好。
至于书中的人名,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欧洲贵族经过数世纪的交叉联姻,似乎形成了一个不分国籍的独立社会阶级,一旦生在这个阶级之中,整个欧洲的贵族体系立即自动跟你产生了关联。蜜丝在书中提及的数量惊人的亲朋好友,几乎全来自权贵家族,不仅每个人都有头衔,如王子、公主、伯爵……而且姓名都极复杂冗长,名字、教名有两三个不说,就连姓氏都常用破折号附带家族的封邑(地)名。英国人讥嘲贵族常有“双枪管的复姓”(double-barreled last name),本书中的贵族扛着“多枪管复姓”的大有人在。幸好蜜丝极少使用全名,多半只直呼小名(昵称)及单姓,将袭位及类似冯、祖、德等后面拖拉的家族封地全省了。若能搞清楚蜜丝的周围人物和彼此的关系,读起来肯定较能进入情况,增加许多乐趣。
最后,我要再次坦承自己对战争史及军武少有研究,同时亦不懂欧洲语系,翻译时,多蒙谙德、法语的朋友协助,不过,相信仍在翻译专有名词上犯下不少错误,在此先请各方专家包涵,不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