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结萧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现在终结萧条!End This Depression Now !
[美] 保罗·克鲁格曼 著
罗康琳 译
中信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现在终结萧条!/(美)克鲁格曼(Krugman,P.)著;罗康琳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9
书名原文: End This Depression Now !
ISBN 978–7–5086–3427–2
I. 现…?II. ① 克…?② 罗…?III. 金融危机–研究–世界?IV. F831.5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55805号
End This Depression Now!by Paul Krugman
Copyright ? 2012 by Melrose Road Partners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edition ? 2012 by China CITIC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书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销售
现在终结萧条!
著者:[美] 保罗·克鲁格曼
译者:罗康琳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字数:151千字
版次:2012年9月第1版
京权图字:01–2012–556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8087号
书号:ISBN 978–7–5086–3427–2 / F·2671
定价:59.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在金融危机中寻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突破路径
前言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01 经济究竟糟糕到什么程度
02 萧条经济学
03 明斯基:这个世界最清醒的一个人
04 疯狂的银行家:谁是危机的罪魁祸首
05 这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第二个镀金时代
06 经济学的黑暗时代
07 糟糕的奥巴马政府,糟糕的应对措施
08 赤字问题:对美国来说不是问题
09 通货膨胀:是福而不是祸
10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欧洲面临希腊化?
11 荒谬的神话,荒谬的紧缩政策
12 解决经济难题的灵丹妙药
13 让人失望的政治,充满期待的经济
后记 政府支出对经济到底有何影响
致谢
克鲁格曼是经济学界的超级明星,他文笔犀利,看问题总能一针见血。
——《纽约时报》
推荐序
在金融危机中寻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突破路径
从全球经济史以及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看,经济危机往往会引发对现有经济理论与政策体系的激烈争论,其中既可能有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猛烈批评,也可能是原有理论体系对批评的回应和改进,还可能是尝试提出新的分析框架。由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经济理论体系的影响也同样显著。本书可以视为此次危机中关于凯恩斯主义争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作者则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
在经济学界,克鲁格曼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著名学者,他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因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的突出研究而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他,同时他也撰写了大量财经专栏文章。早在1991年,年仅38年的克鲁格曼就获得了被视为诺贝尔奖重要指针的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时,他就偏好历史和社会学,经济学的专业课反而修得不多,这也形成了他独有的分析视角和行文风格,克鲁格曼更被誉为自凯恩斯以来文笔最好的经济学家。他曾经直接参与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研究,而不仅仅是一位书斋中的学者,1983年美国的总统经济报告就是由克鲁格曼主笔的。更让克鲁格曼获得巨大声望的是,他1996年出版《流行的国际主义》并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8次,总印数达120万,他在书中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无非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很难说是什么奇迹。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克鲁格曼依然十分活跃,就金融危机的应对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并提出了不少政策建议,其中有不少就体现在这本书中。
作为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的克鲁格曼:大胆预言亚洲金融危机而声名鹊起,此次全球危机中的分析和建议同样引人注目
人们常常会将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相比。1933年,英国和美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22.5%和25%,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当时传统的古典经济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也无法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体系中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市场是非出清的,失业和生产过剩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只有政府干预才能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这样,凯恩斯在当时的环境下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发展演进,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经济学界形成了两大主要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分支:一支是以美国为主的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的“新古典综合派”,另一支是以英国经济学家为主的强调收入分配政策的“新剑桥学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主义的挑战。他们认为,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
这些对凯恩斯主义的挑战,特别是因为凯恩斯主义对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为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经济基础的缺陷,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现在终结萧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