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的诞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2013年度十大好书(深圳读书月)/《新京报·书评周刊》秋季好书(社科类)
谢维和、汪丁丁、刘东、许纪霖、刘北成、刘苏里,鼎力推荐
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人类学会院士,四十年潜心文明间比较研究,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之创获,敬献中国读者
接续并超越《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颠覆马克思、韦伯等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全新定义现代世界的本质和特征,全面且独到地反思英格兰现代化奇迹的诞生,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带来借鉴和反思
内容简介:
《现代世界的诞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以数十年来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将自己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敬献给中国读者。
延续早年《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观点,麦克法兰以翔实的史料,颠覆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和彭慕兰等思想家和学者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将现代世界的源头上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并对现代性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那就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或曰宗教)等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
麦克法兰以最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他希望这幅关于“英格兰奇迹”的比较性画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西方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解决最棘手的“社会凝聚”问题。
作者简介: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 1941— ),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皇家人类学会院士,英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他1941年出生于印度,在英国受教育,先后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SOAS)学习历史和人类学,获博士学位。麦克法兰在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和阿萨姆)有30年田野经验。他还是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在著名的“第四频道”、“世界起飞的那一天”系列节目担任专家顾问。
麦克法兰关注现代世界诸起源及特性之比较研究,研究对象覆盖西欧、喜马拉雅地区和日本等三大文化区域。著有关于英国、尼泊尔、日本及中国人类学及历史研究专著20余部,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中文等多种文字在数十个国家出版。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日本镜中行》《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英国的巫术》《历史共同体的重建》《17世纪牧师拉尔夫?乔斯林的家庭生活》《资本主义文化》和《现代世界的形成》《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等。
目录
总 序
鸣 谢
致中国读者
01怎样提问
02战争、贸易和帝国
03现代技术
04资本主义的起源
05物质生活
06种姓和阶级
07文 化
08家庭、友谊和人口
09公民社会
10权力和官僚制度
11法律和暴力
12教育、语言和艺术
13知 识
14统一之神话
15宗教和伦理
16民族性
17英格兰道路
参考书目
评 议 (刘北成)
印象记01 牛仔麦克法兰 方 麟
印象记 02 麦氏讲座的诞生 余婉卉
总 序
还在清华国学院尚未复建之前,我和陈来兄就猫在家里,大致设想了未来的“三大讲座”,也就是将要设在清华园里的“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讲座”,它们将分别处理“思想与宗教”,“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和“边疆民族史”的不同课题。
也是早在那时,我们就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这种工作将是接着梁启超,特别是接着他所创建的“讲学社”来做的。正因为这样,我在本院所接受的第一次访谈中,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这样提出:“这种讲座形式本身,就是对本院传统的一种继承。不知你是否了解,中国现代史上几次最著名的来华学术交流,就是由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所发起的,该团体曾经每年一个,先后请来了美国哲学家杜威、英国哲学家罗素、德国哲学家杜里舒和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到中国来进行较为长期的学术交流,不仅在当年轰动一时,而且对于此后的文化也是影响久远。”
嗣后,幸赖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襄助,新的清华国学院甫一成立,我们的纪念讲座也就同时启动了。迄今为止,我们已经从美国邀来了德里克教授、梅维恒教授和包华石教授,从英国邀来了麦克法兰教授,从法国邀来了巴斯蒂教授,又从日本邀来了狭间直树教授,——算起来已是累积了六次,而每次都为清华同学带来了精心设计的八周课程。
当然,在这么个“学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对话意识也变得更强。正因为这样,我的每次开场白都要开宗明义:尽管请来的都属于名重一时的学者,但他们却并不是来照本宣科的,否则就跟又翻译了他们的哪本书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了。相反,他们被如此郑重其事地邀来,就是要到气氛活跃的课堂上,来跟中国学者各抒己见地进行交流,甚至来跟学生们唇枪舌剑地进行交锋。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还专门进行了制度设计,同时请来专业对口的中国学者来充任各个讲座的对话者,以便让同学们能从中看到,问题意识从来都是有“前理解”的,而知识生产也从来都是方生方成的。因此,真正会读书的读者和真正会听讲的听众,都不会只从一位作者那里,或者只从一位讲演者那里,就指望找到不可撼动的、足以当作信仰来膜拜的“绝对真理”;相反,那“真理”就算还确实存在,也从来只是隐隐约约地,闪现在互不相让的学术对话中,——从而在我们精心设计的讲座中,体现为增长着的文化间性!
如此热闹的“三大纪念讲座”,当然还是要坚持开办下去。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另一个愿望要还,因为就在上述的那次访谈中,我还曾透露了计划的另一半:“作为计划的一部分,这种讲座一旦完成,马上就会进行翻译、整理与修订,以便尽快在一套新创的‘清华国学讲演丛书’中,公布给全社会!我们希望,诸如此类的深度学术交流,会为当代文化交锋留下一个活生生的样本,也向后人提供一个研究比较文学和学术交流的鲜活案例。”事实上,尽管尚未来得及奉献给社会,这项工作却一直在积极进行,包括整理、翻译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现代世界的诞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