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爸:韩少功名篇珍藏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封面
前言
西望茅草地
飞过蓝天
风吹唢呐声
爸爸爸
归去来
女女女
暂行条例
故人(外一篇)
鼻血
鞋癖
北门口预言
领袖之死
暗香
红苹果例外
很久以前
山歌天上来
第四十三页
韩少功文学年表
前言
“名篇”含义模糊,只是个相对概念,比如名之于前辈,不一定名之于后辈;名之于雅士,不一定名之于村夫。何况时空茫茫,任何大数在无限面前都几近于零,名噪一时者差不多都终将烟消云散吧?
因此,作家出版社约这本中短篇小说集,以“名篇”为大体入选尺度,需要略加说明:这不过是指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部分欧亚国家的有限影响——以列为插图的一些译本封面为证。
这些作品虽无可观,却有助于后人辨析声名的形成过程和复杂机制。大体而言,文学是作家的创造,也是诸多外在因素的缘聚则生。昨热今冷或昨冷今热、此热彼冷或此冷彼热,乃文场寻常事,多缘于具体语境的分殊,取决于共同体的各种势变,包括经验蕴积、教育传承、心理需求、传播条件、价值规约、审美潮向,以及同期作品之间的衬比或吸附效应——如同一个棋子,在不同棋局里的功能和地位就很不一样。“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个作家置身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合力之下,身不由己撞上了声名放大或声名缩微,岂能不在历史这个庞然大物面前深吸一口凉气?
在另一方面,优秀文学又是跨越时空的,不论遭遇多少时过境迁的变局,仍能以最大概率百折不挠,放射光芒,深入人心,一如老子的语境已远,后人仍能分享《道德经》的智慧;屈原的相关条件不再,后人仍能共鸣于《离骚》的悲情。人类至今还是一个脑袋两只手,至今还分成男女、贫富、智愚……这些基本面在可预见的将来似乎也变不到哪里去。故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不管文学史如何不断改写,不管解读系统和评价系统如何无常,但只要展开更广远的时空,惜遭埋没的作品也许不少,久冠虚名的作品却断不会多——至少,时间是一个称职的减法大师,一个无情的去伪能手。在一般情况下,三十年以后,或三百年以后,一个面世作品的核心价值大概就水落石出了。这大概才可算作真正“名篇”的基本门槛。
当然还只是一道相对的门槛。
对这样伟大以及更伟大的文学,笔者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
韩少功
2009年3月
西望茅草地
茅草地,蓝色的茅草地在哪里?在那朵紫红色的云彩之下?在地平线的那一边?在层层的岁月层土之中?多少往事都被时光的流水冲洗,它却一直在我记忆深处,像我的家乡、我的母校、我的摇篮——广阔的茅草地。
一
中学毕业那年,正碰上国家动员青年支农和支边——建设祖国的庄严号召,争当英雄的豪迈理想,怎不使一个青年人热血沸腾?父母都以为我疯了,在几本苏联诗集里走火入魔了。照他们的意思,如果不能继续升学,考虑到家里的困难,那么我至少应该去就业赚钱,何况那个金属轧延厂已经同意我上班。我烦透了他们的唠叨。谈判,吵架,绝食,摔打家具……一切都过去了,行李还卡在父亲手里。心一横,我只身混上西去的列车,混在下乡的同学当中,只带了一支牙刷。
道路神圣而漫长。当列车穿过白天与黑夜,驶过重重青山,广阔的茅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拔地而起的巨石,扑扑惊飞的野鸡,木桥下弯弯的河水,还有耳环闪亮的少数民族妇女,一切都令人兴奋不已。据领队的老杨说,这里汉、侗、瑶等多民族杂居,经过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械斗和迁徙,人口日益减少,留下一片荒凉。可荒凉有什么要紧?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眼下我们要在这里亲手创建共青团之城,要在这里“把世界倾倒过来,像倾倒一只酒杯”!
一个光着头的小老汉赶着马车来车站迎接我们,帮我们转运行李。见我们一时找不到茶水,他递来一只军用水壶,请我们喝米酒。
“请,请!”他的一只手盖在另一只手的腕节上,据说那是表示恭敬的当地习俗。
“酒?谢谢。老大爷,有冰棍吗?有汽水吗?这里有什么水果吗?”
他显得有点为难。不知是谁,发现路边一个姑娘的背篓里有红薯和藕,大家一拥而去,把他和酒忘在一边了。
直到我们来到欢迎会场,领队的老杨请他上台讲话,我们才吃了一惊:他就是场长?就是那个早有耳闻的转业上校?
他累得全身是汗,不知什么时候脱了上衣,往台前走的时候,被老杨拉了一把,才找来一件白布衫遮去赤膊。他走路的时候,有老骑兵常见的罗圈腿步态。
“说什么呢?我是个大老粗,老丘八,肚子里没词。我要说的第一点,刚才老杨已经说了,就不说了。我要说的第二点,不说你们也知道,也不说了。”
这种开场白真是逗人笑。
扩音器发出尖锐的电流声,大概是被他的大嗓门震出了毛病。他觉得电流碍事,索性把扩音器抹到一边去,直接向我们喊话。这就说到他的第三点了:“……茅草地现在一无所有,丑绝了。但这有什么要紧?锄头底下出黄金,只要肯流汗,只要肯下力,将来这里就是聚宝盆,就是人间天堂!那个歌怎么唱来着?什么江南……江南……老杨,你机西分子呵,也晓不得?……”
后来才知道,他是指一首《 江南处处好风光 》的歌。他“晓不得”唱,更痛恨老杨同样“晓不得”唱——像本地很多农民,他把“知识分子”说成“机西分子”,把“不晓得”说成“晓不得”。我们再次笑得前俯后仰。
“以后我们要有洋房子,有大马路,有电影院,有运动场,有工厂和大学,还有这个这个……”他两手摇了两下,做了个拉手风琴的动作,大概就是指手风琴了。“不实现这个目标,砍掉我的脑袋,就地正法!完了!”
全场暴发出山崩石裂般的掌声。
他笑着摆摆手:“现在不鼓掌没关系,兑现了再鼓掌。嗯?”
掌声更响了。
二
我后来才知道,茅草地一点也不诗意,而是没完没了的地雷阵。那些大大小小的顽石,盘根错节的树蔸,就能把耙钉和锄口每天磨熔好几分,震得我们这些少男少女的手心血肉模糊。要命的是,这样的地雷阵一眼望不到头,还不把我们吓晕?
玉米,木薯,黄豆,甘蔗……我们的脑子里从此只有草本和木本,再加一点大粪和农药的气味。出工两头不见天,一个个都晒得像黑人。晚上回家还要剥麻,剥花生壳,修补箢箕和箩筐。这样还是忙不过来。刚锄完这里的草,那边的草又比苗还高了。累得两眼翻白喘大气了,豆苗还是稀稀拉拉。但我们还要播种,开荒,播种,开荒,朝无边无际的前方抛洒汗水。场长说过,全国大干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爸爸爸:韩少功名篇珍藏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