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建构的道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道家总纲
一 道,可以这样描述
二 难以琢磨的道
三 方法有大小
四 向百姓学治理
五 在稳定下求适应
六 三位一体
七 藏天下于天下
八 这样叫洒脱
九 人生的选择
十 不同于儒墨的道家
十一 环境很重要
第二章 博识多术
一 天圆地方
二 奇妙的物理
三 两千年前的算术
四 九大狩猎区
五 水土和物类
六 关于时令的理论
七 六大准则
八 精诚所至
九 理想中的治世
十 禁欲或适情
第三章 世道人心
一 仁义礼乐的价值
二 不该说的绝不说
三 孝有真假
四 最好的办法在别处
五 人主的引导作用
六 微妙的权柄
七 制人与制于人
八 先忤后合
九 狐狸不是一码事
十 不要企图和自然斗
十一 看清人性好做事
第四章 驭世要诀
一 忍辱负重
二 显性和隐性
三 怎样才算有用
四 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五 为政的四句口诀
六 天下怪事多
七 因事制宜
八 用巧也要得法
九 通达性命
十 六条格言
第五章 妙语珠玑
一 军队的意义
二 战场之外的战争
三 用兵的关键
四 有德才有威
五 抓住事物的要领
六 一般行径两样情
七 不要吝惜准备工作
八 比喻说理
九 类推不当导致的荒诞
第六章 后事之师
一 处世的危险征兆
二 说话的艺术
三 帝王的职业要求
四 学习的重要性
五 准确判断事物的价值
六 人心换人心
七 移风易俗的可贵
八 分清本和末
九 祸与福
篇目索引
出版说明
“国学”一词,如果仅按照语词来解释,“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见1999年版《辞海》)。但如将“国学”作为一个体现中国独特而古老文化的专用名词的话,其内涵则历来未有权威的论断。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著名学者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胡适则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然而,不管学术界如何争议,构建国学的基础为国故,也即中国传统文化,却是明确而不变的,那就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我国所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这个基础体系如果用我国传统的分类法来区分,便是恢弘而灿烂的经、史、子、集四部。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国学”在经历半个世纪的被冷落后,近来却又以“国学热”的形态兴隆起来。“国学热”,已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然而追本溯源,当今的“国学热”与“五四”运动前后对国学的提倡却有所异同。当时“国学”概念的提出与确立,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就此而言,现在的“国学热”与百来年前一脉相承。然而,如果说当时的国学提倡,更多地体现于严肃的学理、学术层面上,那么当前的“国学热”却具有明显的普泛性。这种普泛性有其深刻的底蕴:不仅是学术界,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整个中国社会都在苦苦地探究,在世界视域的今天,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究竟应向何处去?然而凡事一经普泛,尤其在普泛以至形成“热”潮之际,便需要一份冷静,以免“热”潮流于浮泛,堕于时俗。在“让历史文化走向大众”的潮流中,我们认为有一个“如何走向”的问题。要言之,也就是深化和浅切的统一,就学术层面而言是富于现代意识的深化,而就表述手段而言,则要求学术思想的社会性的浅切化。正因为如此,我们暂不必再就“国学热”这一名称的学理性是否科学聚讼不休;重要的是,须从其社会实践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以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体系的建构提供一方面的营养,来做一些必不可少的工作。要言之,有两件事情:
一是精选。即用最小的篇幅,介绍国学中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精华。虽然,所谓的“最小的篇幅”只是相对而言,但无论如何,我们这套由三十本左右的小册子组成的“国学基础教程”,相对于汗牛充栋的国学典籍来说,实在是精选到极致了。
二是解读。既用通俗而不失学术内涵的文字来填平横亘在现代汉语和古文之间的鸿沟,更须在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文化现象作具有世界视域的现代人的解读。
总之,让广大向往国学的读者更方便、更快捷、更正确地了解国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在初涉国学这座辉煌的文化殿堂时产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个性化的思考,就是我们编撰这套“国学基础教程”的宗旨;而“基础教程”四字,则标志了我们企图将学术性与浅切化统一起来以“提升阅读”的努力。
本《教程》的作者,都是于某一经典有积年研究心得的专家;而同时,我们又请作者或其他专家于各书每一章节的最后,给出一至两道思考题,以期多元化地启发读者在阅读各书内容后,再结合其他的知识和当今社会的现状作出自己的思索。这也是我们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这一教诲的礼敬。
最后要说明的是,为了体现国学传统的原味,这套“国学基础教程”也将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为四小套。同时为了读者购买和收藏的方便,每套的封面我们也将以四种颜色——绿色(经部)、红色(史部)、蓝色(子部)和灰褐色(集部)以示区别。当然,这种做法并非我们的发明,清代乾隆年间编成的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就是这样做的。而经、史、子、集四部的具体内容,则请参见每一分部各书封底的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前言
在历史上,《淮南子》是一部比较特殊的著作。要把这句话充分展开说,那将有很多不同的方向,现在只选取其中之一:读者对它的态度。阅读《淮南子》的定位是很令人尴尬的,把它当笔记小说,用来增长逸闻,权做消遣,那显得有点浪费;把它当一个理论体系进行系统钻研,它的内容又杂乱多元,甚至不乏观点立场的游移;按传统的知人论世的观念去读也不好办,它的作者历来被定义为所谓的“门客”,这是一个可宽可窄的概念。所以,检视历代关于《淮南子》的专著,基本上都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淮南子:建构的道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