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第1章 生命的第二个春天
第2章 现状不容乐观
第3章 危害生命的罪魁祸首
第4章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第5章 维护健康的五大基石
第6章 一二三四五
第7章 步行三五七
第8章 心理健康是主导
第9章 送您一副“养心八珍汤”
第1章 生命的第二个春天
人的寿命应是120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才算老年人。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大岁数呢?
答案是:人的自然寿命是120岁。
为什么呢?因为按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以最后一颗牙齿长出的年龄为标志的,即20~25岁。因此,人的寿命就是20x5=100~25x5=125岁之间,不会短于100岁,也不会长于125岁。各国科学家不论用什么理论、什么公式计算,都没有太大的出入。这与实际情况也比较吻合。
有些人臆测说,靠基因工程,人类寿命可达360岁至500岁。这种说法目前并无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缺乏可信度。
那么,120岁的生命之树应当怎样度过呢?
人生命的两个春天
第一个春天0一60岁,是播种耕耘的春天,是生长发育的春天,是辛勤劳作的春天,工作学习,备尝艰辛。
第二个春天61一120岁,是金色收获的春天,是温馨幸福的春天,是悠然舒适,享受生活的春天。人们可以队容地品味人生,欣赏人生,正如西方一句绝妙的谚语听言:“人生六十才开始。”
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应该比第一个春天更辉煌,更美满,更幸福。因为生活在第二个春天的老年人,经验更丰富,知识更渊博,多数人已经不再为衣食、子女、名利操劳奔波了。
你看: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其第二个春天的成就,甚至比第一个春天更大。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85岁时,一年画了165张画;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80岁提出了大脑皮质“条件反射”学说;还有中国宋朝的陆游,85岁时写的《示儿》诗流传千古。
政治家也是如此。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提出振兴中华民族的改革开放理论,也是在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提出的。
总的来说,这些贡献都是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的。
如果身体不好,损失也不得了,更谈不上享受春天的美好日子了。
总之,老年人身体健康,第二个春天就更灿烂辉煌;不健康就只能陷入痛苦与紧张。
虽然目前,能活到120岁的人还为数极少,但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健康七八九(指70岁、80岁、90岁),百岁不是梦”,应当是普遍的生命规律。
第2章 现状不容乐观
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舒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以愉快的心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遥望天外云卷云舒,健康享受着生命的每一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生命的自然进程,而不是奢望,就像一股股清泉水,弯弯曲曲,最终汇人大海一样自然。
但是,现在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本应该平均活到120岁,结果却只活70岁,整整少活了50岁。
本应该七十、八十、九十很健康,而现在许多人是四十多岁动脉硬化,五十多岁冠心病,六十多岁脑卒中(俗称“中风”),七十多岁平均受6种慢性病折磨,也整整提前50年得病。
提前患病,提前残疾,提前衰老,提前死亡,成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甚至小学生患了高血压,中学生患了脂肪肝和动脉硬化……
儿童患了成人病,青年得了老年病,这究竟又是怎么了?
青春的生命之树本应该秋天落叶的,怎么春天夏天就落木萧萧、一派秋色呢?
为什么提前的病理死亡,常常取代了自然的生理凋亡呢?
本应该是“健康七八九”,为什么却常常是“患病四五六” (指40岁、50岁、60岁)呢?
人生应享的120岁寿命,为什么平均只活70岁呢?
第3章 危害生命的罪魁祸首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北京市在对15~39岁年龄组死亡者的尸检中发现,有动脉硬化表现者竟占74%。其中,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超过50%者达24%。
在我国这样一个刚由温饱进入小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尚未充分发展,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却以发病率日渐增高、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且发展之势日益迅猛的势态向我们迎面扑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
有人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多、糖尿病多,都是由于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造成的。”
不少人认为: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是属于“现代病”、 “文明病”,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现象,或者是文明社会进步的必要代价。
错了,完全错了!
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实则大谬不然。因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并非文明社会带来的,而恰恰是由于膳食不合理、吸烟、酗酒、运动过少和心理失衡等不文明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正确的称呼应该是“不文明病”。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50年代少,90年代又比70年代少,这是全国健康教育普及文明进步的表现。
在美国,白领和蓝领阶层相比,白领受教育多,知识多,收人多,自我保健意识强,结果他们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比蓝领低,总死亡率也低。这也说明文明能减少疾病。
美国的白人和黑人相比,情况也是一样。白人经济情况好,物质生活水平高,其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的发病率明显比黑人要低,寿命更长些。
因此,我们得病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是精神文明不足。
如果我们增多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加健康,而不是病更多。
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是什么呢?心脑血管病排在第一位。2000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为1 7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近1/3,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遗憾的是,人们常是匆匆忙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把这些忠告当作耳边风,不以为然。而一旦发病,便后悔莫及。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他还再三提出告诫:“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死亡的。
吸烟会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3倍,肺癌发病率增加9倍。这就是说吸烟是用金钱买来了死亡和肺气肿。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