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3年15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文章
精忠岳飞:一个悲剧的诞生
宋代皇权政治下的岳飞
良母贤妻恩师保驾护航 一个农家少年的性格成长史
打伪齐、平湖匪 南宋头号将星的升起
岳家军:乌合之众炼成威武之师
其实不懂领导的心难逃一死的军事强人
从平反到神化岳飞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资讯
编读
排行
外刊
段子
年历
蒋经国在赣南
史记
席卷世界的窃听风暴
台湾竹联帮黑道青春
远东第一监狱即将关闭 上海提篮桥监狱的名人“住客”
旅行
四库七阁:书与楼的百年文化苦旅
民国北平第一社交舞台
芙蓉古镇:土家情意稠
人物
金日成曾派近卫军护送西哈努克回国登位
词人李煜的赤子之心
零战之父堀越二郎
生活
樊建川:梦想建一百座博物馆
随弋阳腔传四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
《智利说不》广告终结独裁者
黑暗中凝神倾听
用作品践行艺术之梦
天价“毛瓷”:政治任务烧出瓷中精品
认认真真探讨真问题
青春的浪漫与理想的血痕
一份方便面榜单引发的争论
专栏
赵丹谢幕
钱荒转眼成钱涝
孙中山和征地拆迁
视野/漫淡
三大金融泡沫事件的真相
金日成曾派近卫军护送西哈努克回国登位
杜甫为什么屡考不中
题库
填字
书情
学问
艺文
精忠岳飞:一个悲剧的诞生
“莫须有”悲剧如何诞生?千古之下,人们在嗟叹之余,发现诸如干涉立储、犯上抗命、反对议和、坐拥重兵这些理由似乎没有一条能单独证明 “岳飞必须死”这一结论。在冤案存在多处疑点、历史细节已经不可能还原的情况下,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成了人们能够接受的唯一解释。然而,中国历史上军事强人和皇权之间的张力拉扯已久,双方经常闹得你死我活,像郭子仪这样立下“再造唐室”之功却善终的例子少之又少,再加上赵宋王朝对武将一以贯之的猜忌防范,岳飞的悲剧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并且还将在此后的帝制时代多次上演……
宋代皇权政治下的岳飞
作 者:游彪
岳
飞是两宋之际著名的抗金英雄,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将领,最后惨遭杀害。他的悲剧人生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也是宋代皇权政治的必然结果。
岳飞出现的历史背景
宋朝开国之时,赵匡胤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各地有割据一方的藩镇和尚未归属中央的多个小国,外部有势均力敌的契丹王朝。经过不断的扩张,契丹政权占领了燕云之地,这一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此地为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略中原王朝的必经之路,也是宋朝北部边境防御的前沿阵地。由于赵宋王朝丧失了燕山山脉等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而契丹人以及后来的女真人一旦占有燕云地区,他们就能够在广阔平坦的平原地区充分发挥其骑兵作战的巨大优势,给新建的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正因为如此,为了收复燕云地区,从宋太祖以后,虽然宋朝派遣重兵驻守北部边境,但契丹骑兵依然不断南下侵扰。为此宋朝前期的三位皇帝与契丹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攻防战,直到宋真宗与辽朝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双方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至北宋末年,白山黑水之间兴起的女真族为了反抗契丹王朝的压迫和剥削,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抗辽。为了达到灭辽的目的,女真贵族决定联合宋朝的力量共同对付辽朝,于是双方之间签署了盟约,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辽朝。宋徽宗之所以不顾朝廷内外官员的强烈反对,不惜撕毁与辽朝之间签署了百余年的和约,除了他意识到辽朝的力量已经被女真族大大削弱而自己可以建功立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想要借机收复宋朝开国以后历代帝王都念兹在兹的燕云之地。然而,辽朝灭亡后不久,女真铁骑便长驱南下,不仅夺回了燕云之地,还迅速围困了北宋都城开封,经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燕云地区的归属问题,无疑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才会出现了宋朝军民的抗金战争,也才涌现了岳飞这样的英雄人物。
两宋帝王对武将的防范
另一方面,除了外患以外,通过兵变而登上皇位的赵匡胤面临的内忧更为严重,他深知唐朝中期以来武将权力过重势必导致皇权的衰落和国家的混乱。为了防止武将擅权局面的再现,不使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赵匡胤采取措施剪除武将势力,重用文臣。经过宋太宗、宋真宗两朝的持续努力,北宋朝廷上下逐步确立了文臣治国的理念和机制,并一直贯穿于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此后历代皇帝几乎都遵循这种惯例,较为彻底地执行了重文轻武的传统国策。在宋朝最高统治者“以文制武”政策的不断打压之下,武官的权力日渐缩小,即便是在边防前线的统兵将帅,也会受到来自代表皇帝的各色人等的掣肘和制衡,几乎难有独立调兵遣将的权力。而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
更为不可理解的是,宋朝在处理内政和外交这两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上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宋太祖、宋太宗在位时期,对强大的契丹王朝基本上是以积极防御和有机会就主动出击相结合的策略加以应对。然而,宋太宗在经过几次大规模北伐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他并未深刻检讨招致失利的原因,而是逐渐形成了“守内虚外”的政策转变。在他看来,外患并不可怕,是可以得到平息的,而“内忧”才是威胁皇权的心腹大患,实际上就是要重点防范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野心人物”和被压迫者的反抗。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宋朝无论是对辽朝、西夏,还是对金朝、蒙古,基本上都采用分兵防御的策略,加之宋军是以步兵为主,因而行动迟缓,机动作战能力极差,且战略战术呆板,战法极不灵活。在这种情况下,在作战前线的统兵官员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以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尽管宋朝很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分兵防御的严重危害,但作为最高统治者,宋朝皇帝通常不愿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其用意无非是担心文官武将通过征战而得以位高权重,甚至功高震主。于是便对各级官员尤其是前线将领进行分而治之,以使他们不至于危及皇帝的地位。本来,宋太宗的这一策略就存在莫大的问题,但他的继任者却将其视为“祖宗家法”而恪守不渝。几乎可以肯定,两宋时期,以皇帝为首的朝廷对在外领兵的将帅都采取了极端的防范措施,尤其是对武将。南宋初年,岳飞之被害,既是宋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3年15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