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3年16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文章
“严打”三十年 乱世?用重典?
“严打”政策是如何出台的
改革开改后空前猛烈的司法风暴
1996年第二次“严打” 重拳应对犯罪升级
2001年第三次“严打”“打黑除恶”再掀高潮
大洋彼岸的“严打”“轻轻重重,以重为主”的美国刑事政策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严打”更应针对恐怖犯罪
资讯
编读
排行
外刊
段子
吴兴沈氏:南朝皇室忌惮的武力豪宗
年历
我有一个梦想
史记
台湾岛的困惑与抗争
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起事”
腾冲之围 (上)
旅行
灵隐寺:重建的千年古刹
被英法联军重创的佛香阁与智慧海
文化古镇里的今古风流
人物
威尔第:音乐世界的莎士比亚
马伯庸:重构历史很刺激
海伦•托马斯的世纪生涯
兰陵王:面具背后的花美男
财富
昔日霸主的强强联合
生活
王耀的砚藏世界
唐玄宗亲赐“仙芝”美名
艺术
《42号传奇》打破种族隔离的棒球英雄
《松鹰高立千年图》见证齐白石与张镇的友谊
宽恕不可宽恕的
胡适认为人的尊严在一切之上
皇帝和酸梅汤
专栏
胡耀邦回信
袁世凯裁革陋规
民国明星买不起房
视野/漫谈
交通落后与甲午战败
题酷
填字
书情
学问
文艺
“严打”三十年 乱世?用重典?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自古以来,每遇“乱世”,多有“重典”相随,以达到“以刑去刑,以杀止杀”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砸烂公检法的“十年动乱”烂摊子上实行的改革开放将中国人导入了新的精神风暴中。强奸、流氓、抢劫、盗窃等民愤极大的恶性犯罪激增,威胁着政府的民意基础。在中央的指挥下,所有的司法资源被集中起来,公检法联合行动,用一记暴风骤雨式的连环拳将犯罪的火苗打成灰烬。“严打”自此蔚然成型,成为中国的长期刑事政策,三十年来每当犯罪再起,必有“严打”行动灭火。但是“重典”之下,“严打”的宏大叙事到底为正义与公平留下了多少遗产与遗憾,需要我们扪心自问。
“严打”政策是如何出台的
作 者:杨津涛
几
个月来,国内连续发生了几起恶性案件,以至网络上有人呼吁政府进行新一轮的“严打”。“严打”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他们都曾在电视新闻上看到过“严打”的消息,看到一个个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如果回顾一下“严打”政策出台前后的社会背景,我们就会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真的很乱,恶性杀人、强奸,乃至爆炸、劫机层出不穷。“严打”过后,社会确实安定了,但也留下了给后人反思的空间。
彭真率先提出“从重从快”原则
1979年9月9日下午,在上海市控江路,一个交警制止某青年抢夺小贩时,因方法不当,引发群众围观,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闹事,他们攻击警察、拦截轿车、抢劫行人,一位妇女骑车经过时,被推倒在地,不法分子不仅抢去了手表、皮夹,还撕掉她的衬衫、胸罩、裤子,肆意凌辱。上海出动大批警力到控江路维持秩序,事件直到当天午夜才告平息。因此案被逮捕的不法分子有31名,其中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7名,劳动教养11名,少年管教1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仅仅两个月后,就发生了“控江路事件”这样的恶性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1980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在上海首次谈到“从重从快”的方针。当年5月,彭真主持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武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时说,“对于凶杀、强奸、抢劫、放火、爆炸和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现行刑事犯,目前应该继续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彭真强调说,“各个时期形势不同,治安情况坏时应从重,好时就应从轻”。他以“镇反运动”为例说,当初有一批“血债累累、恶贯满盈的反革命分子”,对他们“不杀不能平民愤”,等后来社会逐渐稳定下来,政策就变为“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杀可不杀的不杀”。在彭真看来,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是所谓“乱世用重典”的时刻。
在这次会上,有人向彭真说起执法时的不便:“我们的干警不适应刑事诉讼法的工作程序。有个持刀抢劫案件,我们抓到歹徒,也找到了犯罪工具,可是检察院说证据不全,不能起诉。那个歹徒抢了个皮包,拿出钱以后把皮包扔了。我们破案只能找到刀子,却找不到那个皮包,这样证据怎么也找不全。”彭真说:“找证据当然十分重要,但是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要求找到全部证据。我们可以这样规定:找到基本证据,认定基本事实,就可以起诉、定罪。”“基本”这样一个模糊概念的出现,无疑为后来“严打”忽视法律程序,以致冤案频生埋下了伏笔。
返城知青成不稳定因素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青年犯罪案件频发是有社会历史原因的。当年为解决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中共中央开始要中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在毛泽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号召下,至70年代末,共有1200万—1800万知识青年被安排下乡。
1980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宣布要结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陆续返城。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与当初全然不同,电视上出现了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加里森敢死队》故事设定在二战末期,为了反击纳粹,美国军官加里森从监狱里找了一些各怀绝技的囚犯:精通8门外语的骗子、会玩刀的偷车贼、能开保险柜的强盗、幽默的神偷,他们成为中国青年模仿的“时尚”对象。私营经济的兴起、邓丽君的流行、女生开始穿裙子,这些社会新兴事物的出现,无不挑动着青年人的欲望。以加里森敢死队为榜样建立起来的唐山菜刀帮、湖南斧头帮等猖獗一时,在街上公然抢劫、凌辱妇女。
“文革”结束后,农民也获得了进城务工的自由,与返城知青争夺就业机会。城市中的待业人口越聚越多,一度超过两千万。这些失业青年成长于“文革”时期,那时国家司法系统趋于崩溃,一些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即使没当过红卫兵的人,多年耳濡目染,也对抄家、武斗习以为常。“文革”期间的武斗骇人听闻,看过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的人肯定对小说里的投石机印象深刻。从棍棒,到自制步枪、手榴弹,乃至坦克车,都成为各派红卫兵“对战”的武器。后果最为严重的1967年重庆杨家坪武斗,双方动用了军舰、大炮、火箭等,造成1170人死亡,600余人失踪,3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3年16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