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政与事君_吕坤《实政录》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导言
第1章 自得与求真:吕坤的学思启蒙与政治生涯
第一节 学思启蒙与居乡撰著
第二节 吕坤的政治生涯
小结
第2章 定分、求效之法:吕坤《实政录》的成书及其内容特色
第一节 《实政录》的成书、刊刻及版本
第二节 《实政录》的内容与结构
第三节 明职与定分
小结
第3章 期成实务之策:《实政录》与吕坤对地方政治的安排
第一节 《实政录》作为指导地方政务之书的意义
第二节 期成实务的困难——《实政录》政务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实政录》在明代的影响及在清代的施用
小结
第4章 变与不变:吕坤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和处理
第一节 明神宗的治国态度
第二节 吕坤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和处理
小结
第5章 治政与事君:明代经世思想中的吕坤
第一节 丘濬的《大学衍义补》与吕坤的《实政录》
第二节 张居正的吏治改革与吕坤关注吏治的关系
第三节 殊途与共见——吕坤与冯琦的经世观
小结
结语 《实政录》与吕坤经世思想
附录 吕坤著作刊刻表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出版后记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治政与事君
——吕坤《实政录》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解 扬 著
本丛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丛书,
面向海内外学界,
专诚征集中国中青年学人的
优秀学术专著(含海外留学生)。
·
本丛书意在推动中华人文科学与
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
奖掖新进人材,鼓励刻苦治学,
倡导基础扎实而又适合国情的
学术创新精神,
以弘扬光大我民族知识传统,
迎接中华文明新的腾飞。
·
本丛书由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
(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
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共同负担出版资金,
保障作者版权权益。
·
本丛书邀请国内资深教授和研究员
在北京组成丛书学术委员会,
并依照严格的专业标准
按年度评审遴选,
决出每辑书目,保证学术品质,
力求建立有益的学术规范与评奖制度。
导言
道光六年(1826)对明代万历年间的名臣吕坤(1536—1618)而言,其身后之隆,臻于极致。在这年,朝廷应礼部之请,准许吕坤入祀孔庙西庑,位列明臣蔡清(1453—1508)之次。他于是在去世已逾两百年之后,成了为清廷官方认定的一代“真儒”。
【1】
获允从祀孔庙是传统儒学内部的大事,它不惟表示入祀者在学术上和事功上的成就均堪称卓越,还表示此人被视作延续了孔孟儒学道统之正传,因而同时具有社会影响与时代荣光。
【2】
是故,吕坤获此殊荣,是比他能入选《明儒学案》
【3】
及《经世石画》
【4】
等从学术角度呈现的各类陈述系统,或见载于《皇明经世实用编》及《皇明经世文编》等记录士大夫治政功绩的各类政论文编,
【5】
更具经久的价值。
本书选择吕坤为专研对象,探讨其经世思想的内涵及在行动上的表现,除了受他拥有这一为传统中国认定的历史形象的提示之外,还有他能灵活处理与己相关的各类朝政时事,并妥善抉择出处问题的因素。从此两端推衍开去,由吕坤言行所见的,便会是他所承继的明代经世思想的延续情形,及其受时政环境左右的问题。
吕坤立朝有清介的声名,身后有言行的实际追随者,这与他在清代入祀的事情一道,构成了一幅因其思想具可用价值,于是形象也不受朝代更迭影响的历时性图景。循此角度,本书铺陈的思路,是为借着吕坤经世思想的个案,令其思想本身蕴含的价值与孕育它的历史环境,两者获得同步展现,并相得益彰;他思想的成熟过程及在后世的施用情形,也将被纳入研讨。
对吕坤的学行与著述,学界并不陌生。除了本书将着重分析的政书《实政录》外,他还撰有《呻吟语》、《闺范》、《演小儿语》、《四礼疑》、《四礼翼》、《疹科》、《守城书》等涉及日用修身、童蒙教育、女教、医学、礼学和兵法等诸多领域的专门著作,及收录他公私文字的《去伪斋文集》,其仕宦经历也有从县政到部政到省政,再到高层部政的完整履历,研究者可从中采掘来展开多层面的论述,都可能丰赡而有得。
我们所见的相关研究成果,也确实如此。其人其书多次被中外讲论晚明社会和思想的著作涉及,研讨他的专著和他的年谱、评传、校点整理的全集,也都已经面世出版。
【6】
其中,讨论吕坤的思想成就,特别是对他在哲学思想领域成就的研究,起步最早。其思路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影响的中国思想史家就注意到了吕坤的敦本务实思想。具代表性的例子是1959年,侯外庐在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中,即列专章研究吕坤的元气守恒学说及其进步意义。
【7】
吕坤著作的整理随后跟进。在1962年,侯外庐等整理了《去伪斋文集》和《呻吟语》中的部分文字,将之纳入“中国唯物主义选集”系列,以《吕坤哲学选集》为名出版。同时入选的,还有柳宗元(773—819)、王廷相(1474—1544)、陈确(1604—1677)等被认为可归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人物。
到了侯外庐主编《宋明理学史》时,将吕坤与王廷相合为一章,讨论他们的反理学思想。
【8】
该书(1987年出版)秉承的思路与《中国思想通史》一样,都强调吕坤思想有反理学、具批判精神的特点,惟后者较前者的提升之处,在于设问的角度与论说的方式上,都作了更为客观和符合学术规范的修改。
这一思路在当时的哲学史(或思想史)研究领域里,居于主导地位。直至90年代,以此为本展开商榷或进行后续研究的成果日渐增多,引用的文献也愈见丰富、细致。在这延续了近五十年的大环境里,王赓唐发表于1964年的《论吕坤思想——和〈中国思想通史〉的作者商榷》可为前者的代表。王氏认为从世界观、人性论和政治思想等角度看,吕坤尚不足以被称为有唯物主义和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进而提出开展人物研究,不能仅凭其一部分言论就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此一研究方法颇为可取,但具体到吕坤研究上,所秉承的思路尚难逾当时通行的先做理论条划、后做人物分类之矩。
【9】
本诸这一思路的后续研究,是进入90年代后马涛的《吕坤思想研究》(1993)和《吕坤评传》(2000)。后书是在前书基础上对已讨论议题的再行深入之作,此外还因为拓宽了研究视野,而具有关照吕坤生活时代的优长。这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治政与事君_吕坤《实政录》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