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抗日战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 言
十五年前,在武汉珞珈山。
到处都是樱花,雪白的,粉红的。花衬着人的笑脸,人映着花的颜色。很多人游观,很多人走过,其中也包括我。
是谁种了这些花树?
说出来是很煞风景的事。那是更早的年代,一群来自东瀛岛国的日本人,更确切地说,一群日本军人留下的“纪念”。
十五年后,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论坛上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写抗战会从东北开始。
确实,我们记忆中的抗战,一直都是与卢沟桥的那声枪响牵连在一起的。
于是,我再次想起了珞珈山上盛开的那些樱花。
东北有肥沃的黑土地,他们要把樱花种在黑土地上,接下来,还会继续栽种到北京,到上海,到武汉……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但又不止这么简单。
樱花不美吗?很美,但那不是属于我们的。
在绚烂的樱花树下,他们准备收获我们的果实,然后传播他们的文化。
没有意外的话,我们将世代成为他们的贱民。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些不甘屈服的东北男人最早做出了反抗。东北军的最高首领张氏父子甚至为此付出了差不多一生的代价,而这一切,就是为了四个字:抗日御侮。
从第一个提着枪的日本人踏上中国领土起,从第一个跃身而起进行反抗的中国人起,抗战就已经开始了。
我期望这个时间点能被大家记住,尽管这可能只是我个人的“历史观”,尽管它可能被正史的轻轻一笑所忽略。
即使再缩短一些,从日本兵在皇姑屯埋下炸药开始,到“七七事变”,此间也已历九年。它的时间范围,仍然超过了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八年抗战”。
事实上,我们的反抗从未完全停止过。
然而国土仍然在一天天沦丧。
为什么当卢沟桥一声枪响时,日军就能直接对北京形成包抄之势?
那是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占领了长城以北!
“今日欲救日本,即不能救中国”。这句“名言”是当年日本人当着面讲出来的。他们一定要灭亡中国,灭亡我们的文化和传统,这才导致了国人忍无可忍,抗战至此全面爆发。
今天,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抗战都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即共产党坚持了敌后战场,国民党主持了正面战场,而这个正面战场,也不是发端于卢沟桥,事实上,早在上海淞沪会战、长城抗战时,中日政府军队就已经较量过多次了。
忽然又想起了珞珈山的樱花。
就我所知,现在还有游客穿着和服在花丛中拍照留影。
无论赏花,还是拍照,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当日本军人在山上栽种樱花时,我们的先辈曾做过怎样的浴血抵抗,中国离被灭亡的命运也仅仅只相差半步之遥。
是为记。
第一章 闯关东
他曾是一个差点被冻死在雪地里的流浪儿,一个声名狼藉的红胡子,但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却成为东北大帅和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个掌权者。“东北王”一路过来,少不得要借助日本力量,但他又对日本保持着足够戒心,他是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谋略的呢?
一切都得从那个被旗人称为龙兴之地的满洲(东北)说起。
日俄战后,日本从俄国手里拿到了南满铁路和旅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这就是所谓“满洲权益”的由来。
刚开始,日本人脑子还算清醒。一手策划甲午战争的伊藤博文就说过这样的话:“满洲不是日本领土,满洲是清国领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伊藤并没好心到要做清国的发言人。只是当时稍有见识的东瀛政治家都知道,日本要想独吞东北尚无把握。
但是日本已经取得的“满洲权益”必须有人维护。换言之,他们需要在中国找一个自己的利益代理人。
于是,列出了海选名单。其中有一个候选人的名字叫做张作霖。
日本人对“满洲权益”如此看重,是因为他们对“满洲”这块黑土地充满“感情”,甚至他们认为,“满洲”比他们自己的东瀛国土都强上好几倍。
“满洲”好到什么程度。据说当年到山中打猎的人,只需在途中把随身带来的菜籽一撒,过段时间下山就可以去收菜了——那些青菜每棵都是大块头,没个七、八斤重下不来。
更不用说那些数也数不过来的矿产,这么说吧,日本缺什么,那里有什么。
然而让人哑然的是,中国的南方革命党人却曾有过一个看上去完全匪夷所思的想法:让满人滚回东北去,东北我们不要!
为什么?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我们的精华是中原的“铁血十八省”。十八个省就够了,要东北这样的“鞑虏”所居之地有何用处。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0月11日,在武昌首义之后,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南方革命家们把自己的理念用举旗的方式打了出来:十八星旗。红彤彤的旗面上,一共十八颗星,上面没有“满”,当然也就没有东北的存身之处。
到了次年,民国成立。五色旗被定为国旗(有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但十八星旗仍然被作为陆军旗保留了下来。
东北当时确实面临着两种可能:一种是在清王朝覆灭后,满人重步元末明初蒙古人的后尘,退出关外,与民国政府对恃;另一种则是像某些南方革命家说的那样,索性把东北踢出去,“卖”给列强,然后让他们“支持革命”。
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东北这个“鸡头”将从此脱离中国疆域,那么我们如今看到的东方雄鸡将极可能是一只“无头之鸡”。
面对此情此景,最气喘心跳的也许就数日本人了。如果是后者,那就太好了,你们不要我要,哪怕是“买”。退一步,就算是前者,满族人建“满洲国”,和后来溥仪搞的那套没什么两样,迟早还是要被我所制,“满洲国”沦为和朝鲜一样的傀儡国只是迟早的事。
不行了,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真恨不得立马跳过对岸,把朝思暮想的满洲一把抱过来。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两种可能性都未成为现实。因为满清政府倒台后,东北仍由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人控制着。
这个东北人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海选候选人,张作霖。
我们的故事,就从他开始讲起。
该介绍一下老张的简历。
老张是当土匪(东北叫胡子)打家劫舍起家的,即使在民国那些大小军阀中,这出身也实在有些说不出口。比起他的老对手直系老大吴佩孚,那就更相形见拙了,人家那是秀才水平,《春秋》读得如数家珍,抗战后的诗词更有点岳武穆的意韵,一句“叹江山如故”就不是寻常丘八大老粗能吟得出来的。好在英雄不问出处。那年头,混不出来的叫土匪,混得出来的叫老总。
张作霖的祖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山东,一种说是河北,反正不管是哪里,有一个事实很清楚:他的祖辈是闯关东过来的。
那几代人的命运,在李幼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正面抗日战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