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的道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标题:模糊性的道德
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译者:张新木
责任编辑:李月敏
关注微博:@上海译文电子书
微信订阅号:上海译文电子书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53594508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igital Lab
模糊性的道德致比安卡
一
二
三
(一)美学的态度
(二)自由与解放
(三)行动的二律背反
(四)现时与未来
(五)模糊性
结论
皮洛士与齐纳斯献给这位女士
第一部分
天真汉的花园
瞬间
无限
上帝
人类
处境
第二部分
他人
忠诚
交流
行动
结论
一
蒙田说:“我们一生的不断劳作,就是建造死亡。”他引证了拉丁诗人的名言:Prima,quae vitam dedit,hora carpsit
.
[1]
以及:Nascentes morimur.
[2]
这个只有动物和植物经受的悲剧式的两重性,人是知道的,也对此进行思考。由此,一个新的悖论进入了人的命运。人这个“理性的动物”
[3]
,“思考的芦苇”
[4]
,虽然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但是还没有从中彻底解放出来;这个世界,他很清楚它是什么,但他仍然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他显示为纯粹的内在性,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能够掌握这种内在性。他也感觉到自己是一种事物,一种被其他事物的黑暗重量碾压着的事物。每时每刻,他都可以抓住自身生存的永恒真理;然而,在不复存在的过去和尚未到来的未来之间,他所在的这个瞬间却什么都不是。他是惟一拥有以下特权的人:在一个充满客体的世界中,他是最高的也是惟一的主体,他也只能与自己的所有同类分享这个世界;对他人来说,他也是一个客体,处在他赖以生存的集体之中,仅仅是该集体中的一个个体。
自从有人类以及人类生活以来,人类全都经历了人的状况那悲剧式的模糊性;但自从有哲学家以及哲学家开始思考以来,他们大都试图掩盖这个状况。他们竭力将精神缩减为物质,或者将物质吸收到精神之内,或者将两者混合到一种统一的实体中;那些接受二元论的人们,他们在躯体和灵魂之间建立起一个等级,将自我当中无法拯救的部分当作可以忽略的东西。他们否认死亡,或是把死亡融入生命,或是向人们许诺生命不朽;又或者他们否认生命,把生命看作一层幻觉的面纱,在面纱下隐藏的是涅槃的真理。而他们向信徒所倡导的道德一直追寻着同样的目的:其宗旨在于消除模糊性,将自己变为纯粹的内在性或纯粹的外在性,逃离可感知的世界或淹没在这个世界之中,获得永恒或自我封闭在纯粹的瞬间中。更为高明的是,黑格尔曾经主张不要拒绝人类状况中的任何方面,应将所有方面和解在一起;根据他的体系,瞬间被保存在时间的进程中,自然出现在那个既否定它又推出它的精神的面前,个体处于集体之中,又在集体中消失,而每个人的死亡则通过自我消失在人类生活中而得以实现。这样人们就可以寄托于一个美好的乐观主义,即使是血腥的战争,它也只是在表达精神的深深忧虑。
现如今还存在众多的学说,面对十分复杂的处境,这些学说往往将某些棘手的方面置于阴影中。然而,倘若有人企图对我们说谎,那将是徒劳的:懦弱并不顶用;那些理性的玄学,那些安慰性的伦理,人们想以此来引诱我们,但结果只能加重我们正在经受的不安之感。如今的人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感受到其生存状况的反常。他们把自己认同为最高目标,任何行动都要服从这一最高目标:但是行动的要求又迫使他们把自己当作工具或障碍:即当作手段;他们对世界的控制越紧,就越是被无法控制的力量所压垮:作为原子弹的主人,发明原子弹就是为了消灭他们自己;每个人的嘴唇边都有对自己生活的无与伦比的兴趣,然而在偌大的集体中,他们又感觉到自己并不比一只昆虫更具有意义,何况这个集体的边界与大地的边界一样模糊不清;在任何时代,他们也许都没有如此清晰地展现过自身的伟大性,在任何时代,他们的伟大性也没有被如此野蛮地践踏过。每时每刻,在诸多时机,尽管有那么多顽固的假象,依然会真相大白:生命和死亡的真理,我的孤独和我与世界的联系的真理,我的自由和我受奴役的真理,还有每个人和所有人的渺小和最高意义的真理。曾经有过斯大林格勒
[5]
和布痕瓦尔德
[6]
,他们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抹掉另一方。既然我们不能回避真理,那么就让我们正视真理吧。让我们承担起我们基本的模糊性吧。只有在对我们生活的真实状况的认识中,我们才能汲取生活的力量和行动的道理。
存在主义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一种模糊性的哲学;克尔恺郭尔
[7]
也正是通过肯定模糊性的顽固特征来对抗黑格尔的。时至今日,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正是用模糊性这个概念对人作了根本性的定义。人这个生灵,其存在就是它不存在,人的主观性只能通过在世界中的在场才能自我实现,人是一种介入的自由,是一个突然出现的自为
[8]
,即立即给予他人的自为。但也有人主张,存在主义是一种荒诞和绝望的哲学;它将人封闭在一种无结果的焦虑中,一种空洞的主观性中;它不能给人提供任何的选择原理:他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无论如何这一局是输定了。确实,萨特不也宣称人是“一股无用的激情”么?说人还试图将自为和自在综合起来,让自己成为上帝,但是徒劳。这都是实情。但是,最为乐观的道德全部以强调人的状况中的失败部分而开始,这也是实情。没有失败,也就没有道德;对一个首先要和自身完全符合、并达到完美的生灵来说,应该存在(devoir-être)的概念将没有任何意义。人们不会向上帝建议一种道德;如果将人定义为自然物,或定义为已知物,也不能向人倡导任何道德:所谓心理的或经验的道德,也只能通过悄悄引入人的某种缺陷才能构成,而这时的人已经被这些道德定义为事物的人(homme-chose)。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最后一部分说,道德的意识只有在自然性与道德性之间出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模糊性的道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