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其人其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梁启超其人其书/汤志钧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
(中华史学丛书)
ISBN 978-7-300-14183-1
Ⅰ.①梁… Ⅱ.①汤… Ⅲ.①梁启超(1873~1929)—人物研究②梁启超(1873~1929)—著作评论 Ⅳ.①B259.1②I20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61227号
中华史学丛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汤志钧 著
Liɑng Qichɑo Qiren Qishu
出版发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中关村大街31号
邮政编码
100080
电 话
010-62511242(总编室)
010-62511398(质管部)
010-82501766(邮购部)
010-62514148(门市部)
010-62515195(发行公司)
010-62515275(盗版举报)
网 址
http://www.crup.com.cn
http://www.ttrnet.com(人大教研网)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联兴盛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规 格
160mm×230mm 16开本
版 次
2011年9月第1版
印 张
21.75插页2
印 次
2011年9月第1次印刷
字 数
319000
定 价
48.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前言
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维新运动领袖和学者,《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著作的结集,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要评述其人,寻绎其书,却又言者不一、检阅维艰了。
近代社会发展迅速,一个人的思想每随时代的进展而屡进屡退,对先前的论著在结集时也每有增删。梁启超自称,他的政论,很多是“应于时势,发其胸中所欲言,然时势逝而不留者也,转瞬之间,悉为刍狗”
(1)
。从而对过去所写,每有增删损益。梁启超晚年曾说:“吾年得至六十,当删定生平所为文,使稍稍当意,即以自寿。”
(2)
不幸的是,他没有活到六十,五十七岁就与世长逝了。那么,梁启超如果自定“全集”,也是会抉择增删的。
梁启超的政治论文、时事杂评,基本上是在他主编的报刊上发表的,从戊戌时期的《时务报》、《知新报》,到政变以后留亡日本创办或主持的《清议报》、《新民丛报》、《学报》、《政论》、《国风报》、《新小说》以及辛亥返国后主编的《庸言》、《大中华杂志》,以至其他报刊上发表的,应时事而发论,随时代而转移,他自称:“今之为文,只能以被之报章,供一岁数月之遒铎而已。”
(3)
他的诗文,有的收入结集,有的则被刊落,收入结集的又有散佚或增删。那么,要对梁启超其人作全面正确的评价,就不能不考虑对其报刊初载和结集与否作一适当的考察。
梁启超还有不少专著,报刊所载和汇集成书也每有更动。如《戊戌政变记》,最初在日本东亚同文馆主办的《东亚时报》发表,接着在《清议报》连载,没有登完,又出版了单行本。宣传光绪“圣德”,鼓吹“勤王求救”,在登载同一内容时,目录、章节却有不同。作为亲身经历“百日维新”的梁启超,所写应该是“信史”了,但他晚年却称:“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4)
他将“真迹放大”,正是为“勤王求救”扩大影响。报刊登载未完,就结集出版了。梁启超这样“以身说法”,有助于读者对其书的估价,也倍感其人的可贵。
读其书,论其人,草此数行,以代前言。
2010年9月
————————————————————
(1)
梁启超:壬寅年《饮冰室文集序》。
(2)
林志钧:《饮冰室合集序》。
(3)
梁启超:壬寅年《饮冰室文集序》。
(4)
《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七十三,91页。
注释
□□□□□
本书中所出现的如上方框同原版纸书。
目录
前言
人物结集和近代报刊
近代史研究和版本校勘、档案求索
——《戊戌政变记》最早刊发的两种期刊
梁启超和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通史目录》和《新史学》
梁启超与时务学堂
《时务报》初创和梁启超
附记
论《时务报》的汪梁之争
梁启超和《知新报》
梁启超和《清议报》
附:《清议报》影印说明
梁启超和《新民丛报》
附:《新民丛报》影印说明
梁启超和《学报》
梁启超和《政论》
梁启超和《国风报》
附:《国风报》影印说明
梁启超和《新小说》
梁启超和《庸言》
附:《庸言》影印说明
梁启超和《大中华杂志》
京师大学堂和译书局
梁启超的《说常识》及其台湾之行
梁启超和台湾
梁启超论《孟子》
《新会梁启超书札》序
读《近代名人手札真迹——盛宣怀珍藏书札》
梁启超《致张元济书》
梁启超佚札
谭良藏保皇会资料
读《梁任公(启超)先生知交手札》
《梁启超年谱长编》日文译注
读《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墨子学说
论“海牙和平会议”
读《中国之武士道》
读《双涛阁时事日记》
《中国佛学史论稿》序言
梁启超的演说及其他
附录一 梁启超的一生
附录二 日本康、梁遗迹访问
附录三 横滨大同学校资料辑存
人物结集和近代报刊
近代报刊盛行,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政论、诗文、函电,每每在报刊上发表。这些诗文,有的收入结集,有的则被刊落,收入结集的又有增删。散佚或增删既有各种原因,结集的标准也每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我认为报刊所载,不但有利于撰期的查核,且每每针锋相对,有助于对作者思想演变的考查。
本文拟就戊戌、辛亥间主编报刊影响最大、历时最久的梁启超为例,论述人物结集和近代报刊的关系。
一
近代报刊,是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昌言改革、蔚然成风的。
《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瓜分危机,康有为除上书变法外,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他的弟子梁启超更于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首载《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列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报刊发达,“有助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梁启超其人其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