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琼日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光绪十五年 己丑
光绪十六年 庚寅
光绪十七年 辛卯
光绪十八年 壬辰
光绪十九年 癸巳
光绪二十年 甲午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序
李超琼,四川合江人,是晚清的一位正直的地方基层官吏。早年曾在辽宁边境做过军府幕僚,后来在长三角地区的溧阳、元和、阳湖、江阴、吴县、南汇、上海七个县做过八任知县,直到生命终点。光绪十五年(1889)至二十四年(1898)期间,他担任苏州府元和县知县(其中两年与常州府阳湖县知县对调署理)。
元和县,雍正二年(1724)建置,与吴县、长洲县同为当时江苏省省会苏州府的“三首县”之一。其行政辖区与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辖区大致相当。
李超琼勤政廉洁,关注民生,在国家内忧外患、社会腐朽落后、经济凋敝衰败,县财政极其困难条件下,发动元和县的士绅和农民,采取“以工代赈”和社会捐资的方式,利用战争留下的残砖碎瓦,在境内金鸡湖上建成了一条全长六百八十丈的长堤,既有效减缓了湖上风浪,提高了行船安全,又加强了县域东部乡镇与城市的沟通,改善了民生,还在客观上清除了堆积在苏州城里几十年的战争废墟。人们把这条长堤叫做“李公堤”。一百多年来,李超琼筑堤的事迹在当地民间口耳相传,妇孺皆知。
现在,经过苏州工业园区十几年的开发建设,金鸡湖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美、最时尚的城市湖泊之一。在原堤基础上按照“国际风情商业水街”的目标,重建而成的新李公堤,则成了金鸡湖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新堤建成之时,一百多年前由晚清经学大师俞樾亲笔手书的“李公堤”石刻堤碑被重新在堤岸上树起。2009年,为纪念李超琼实心为民,“想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历史惠政,园区工委、管委会又在李公堤上建立了李超琼雕像,供人们瞻仰。
2011年,远在西安、北京等地工作生活的李超琼的孙辈传人李林、李振雄(烨)、李钧、李定、李宙、李逊等,了解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成就,以及苏州人尊重历史文化,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掘、大力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的一贯做法后,深受感召。
全家一致决定,把珍藏多年的李超琼日记稿本四十三册、诗文集十一册,以及大量相关资·1·料,都无偿捐赠给园区档案管理中心。
李氏传人的义举,感动了正在为率先建成现代化新苏州而努力奋斗的园区人。为了充分发掘李氏日记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决定陆续编辑出版《李超琼日记》和《李超琼传》。这套书籍的出版,将为推进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一批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也将为弘扬社会正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一套亲切可感的“乡土教材”。
李超琼为人严谨。据其自述,自光绪元年(1875)起“日必有记”。而其孙辈经长期保存后捐赠给园区的日记稿本。日记内容起自光绪七年(1881)四月,迄于宣统元年(1909)闰二月十一日,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时间跨度达二十八年。看来,最早几年的日记恐已丢失。即使如此,这套日记也已经弥足珍贵了。
应捐赠者要求,此次出版的《李超琼日记》为简体字本。原汁原味地保存历史,是我们编辑出版的基本原则。为此我们对一些特殊情况做了特殊处理。例如,日记稿本中存在大量异体字和通假字,我们一般都按照规范把它们改为通行的现代汉字,而对其中少量不妨碍阅读的仍保持原状,以保存当时的时代特色。又如,日记稿本中的人名较多采用同音字和近音字,同一人名常有多种不同的写法,会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我们尽可能使之前后划一。再如,日记稿本对人物的籍贯、官职、字号,常常采用小字夹注的形式,而我们为适应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都改用了括注形式。
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在教学科研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派出两位博士承担整理出版《李超琼日记》的工作;参与工作的专家和编辑们,也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我们的工作会有各种缺点和错误,有待方家指正。
光绪十五年 己丑
七月壬申
初一日乙巳晴
得陈绶甫大令一函,当复之。周生渤来,其祖所著《四书典故辨正》及彭贻孙明府所著词稿来馈。潘生仲寅、陈生鉴泉亦来。以《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为赠,均辞之不获,遂领之。以《八代文萃》全部转赠鉴泉。后任钱席葛紫珊来一谈。(此昨日事)初二日丙午晴强希衡先生辞归金坛,将赴省试也。午刻,招杨韶和大令一饮。约潘子琴、陈得卿来陪。饭后,与韶和谈,甚久乃去。庠士吴森年者素未一面,闻余将行,特来请谒,并投我数诗,皆其平日因余祷雨诸事而作,若歌咏美政者,然读之大愧。以其别无所求,坐谈之际,情意殷殷,尤以士习为慨,知其亦惇实士也,特以礼接之。
初三日丁未晴
午刻,杨韶和来,久谈。饭后,云气从西南来,雷声殷殷,终有雨势迟迟。又久,清风袭人,甘霖遂藐。不胜怅怅。得陶生欣皆一书,当复之。薄暮,留侣梅一饮。
初四日戊申晴
早起。出署遍辞寅僚、绅士,皆过门一拜而已。惟于姚云门、杨韶和两君处一坐。并至义塾,以劝学为诸童子勖。归,而王子泉、何建之、李霭然均过我一谈。
初五日己酉晴
辰间,彭心梅(典籍)来一谈,惜别殷殷,泫然欲涕,为之抚然。得马小沅一书,是日屏当行李,略已就绪,即移入舟中。而繁重不堪,转为所扰。昔闻通渭师牛雪樵先生,历宰彰明、隆昌各邑,皆襥被来去,毫无所累。后守宁远,亦然。晚岁陈臬蜀中,亦无不然。此壬申、癸酉间,余从师游所亲聆及者。今乃不能趋步万一,可谓大负师训矣,愧何如之。于偬冘中作留别士民七律五首。
初六日 庚戌阴晴
既曙,疏雨几点,薄云澹澹。凉风徐来,虽未慰望泽之心,而炎威顿减矣。竟日移下行李,扰攘殊甚。
初七日辛亥晴
甫曙,即起。家慈率眷口先后登舟。余于巳刻亦行。寅僚绅耆走送者甚夥。商民皆香花夹道,以致爱恋之意。自问毫无实政,对之不免惭汗也。午刻,始放棹出夏桥。风势甚逆,夜中始过徐社。
初八日壬子晴
风仍未顺。舟过西氿,尤极迟滞。榜人力竭而息楫者数四。船窗作致季弟一书,又拟草稿数件。现无掌书记之友,不能不自为握管也。戌初抵宜兴,由城河经过。登岸拜访任焕生、孙谷山,坐谈而归。移舟出城于东门外停泊。谷山大令复来复步。
初九日癸丑晴
甫曙,开行十八里,济林桥。又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李超琼日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