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曲终人未散
——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陆阳   著
目录
曲终人未散
版权页
梅兰芳:一支香梅盛开在梨园
程砚秋:玉霜鸣凤野
尚小云:清风听歌入空去
荀慧生:分得春光最数多
杨小楼:化作春泥更护花
余叔岩:繁华落尽子规啼
周信芳:好一个“麒麟童”
马连良:永不凋落的霞光
俞振飞:清歌一曲叹人生
马师曾:最是粤剧销人魂
刘喜奎:刹那风华为谁开
孟小冬:昨夜星辰昨夜风
露兰春:情有多深,命有多劫
白玉霜:从云端到尘泥
袁雪芬:爱越剧,是人生的骨架
筱丹桂:桂落
常香玉:此生只为豫剧生
严凤英:一阵风,留下悠悠黄梅香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蒋介石与胡汉民 /刘会军著. --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2018.1
ISBN 978-7-5126-5864-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7)第304482号
出 版:
团结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 84 号 邮编:100006)
电话:
(010)65228880 65244790 (出版社)
(010)65238766 85113874 65133603(发行部)
(010)65133603(邮购)
开 本:163mm×240mm 16开
印 张:16.25
字 数:244千字
印 数:4045
版 次:2018 年1月 第1版
印 次:2018 年1月 第1次印刷
责任编辑:赵晓丽
封面设计:张帆
网址:http://www.tjpress.com
E-mail:zb65244790@vip.163.com
fx65133603@163.com(发行部邮购)
纸书定价:48.00 元
本电子版由 团结出版社-数字出版部 制作
(版权所属,盗版必究)
梅兰芳:一支香梅盛开在梨园
清晨,北京城里一片寂静,破落了的梅家大院里传来稚嫩的童音,原来是梅家那个唤作畹华的独苗小儿郎在吊嗓子。
可是,细听去,心里不禁有些凄凉,那咿咿呀呀之声略显生涩,并不合拍,也少韵味。看来,梅家这个梨园世家,到了第三代不仅家境没落了,就连唱曲儿的功夫也随之没落。
郁郁畹华
当年,在北京城里,提起京剧班社“四喜班”的班主梅巧玲,那可是出彩的名角儿,不论是在扮相还是在唱腔上,都让人为之惊叹。他到哪个戏园子唱戏,哪个戏园子里就满坑满谷,座无虚席。宫里的贵胄、宫外的达官贵人办堂会时,点名邀请的也有他。
当畹华在1894年呱呱坠地之时,祖父梅巧玲已经离开人世。有关他的一切,只是从慈祥祖母的口述中才有了梗概。
早年,苏北的泰州,有一家梅姓的铺子,专卖一些木雕的人物和佛像。虽说家中不算富裕,但也和和睦睦。不过,天不遂人愿,里下河一带的水患不断,导致无数人家沦为赤贫。梅家男主人穷病而死,女主人颜氏带着三个儿子逃难江南,可富庶的江南并没有改变一家人的命运。颜氏不能眼见儿子们饿死,只得忍痛将8岁的长子梅芳普卖给苏州的一个江姓鳏夫作义子。后来,另外两个儿子又不知什么原因下落不明,孤苦的颜氏只能只身回到故乡。不久,颜氏也饿死了。
梅芳普被卖到江家,逃却了饿死的噩运。义父江某一度也将他视如己出,但好景不长。江某在娶妻生子之后,对梅芳普的态度就变了。11岁那年,梅芳普就被遣出了江家,卖到了当时的“福盛班”学唱戏。
“福盛班”的班主杨三喜虐待徒弟,是当地出了名的。在杨家,梅芳普受了多少的罪,吃了多少的鞭打,数也数不清。接着,梅芳普又被卖到了夏家,京剧的唱腔技艺没学多少,一样是备受折磨虐待。
当时有一位名叫罗巧福的艺人开门授徒,见不得小小年纪的梅芳普受尽磨难,就拿钱赎了他。这位罗巧福,曾经师从杨三喜,如今已经满了师,算来也是梅芳普的师哥。好在罗巧福待徒弟厚道,且教戏认真,对饮食寒暖也算得上处处当心。梅芳普也总算是苦尽甘来,有了希望。
不多久,梅芳普就登台演出,这时候也有了挂牌的艺名——梅巧玲。一上台,梅巧玲就赢得了追捧,不久即师满出门。之后,梅巧玲娶了京城昆曲儿名角陈金雀之女。成了家的梅巧玲更是一心扑在了京剧上,这时候他已经是唱红了北京城的名旦角儿。
梅巧玲应工花旦,却又不满足于本行,他革新了身段、表情、神气、台步及扮相,打破了过去京剧舞台上贞女烈妇“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动作程式,又汲取青衣的唱功技巧,逐渐红透京城,成为“同光十三绝”之一,也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成为班主。梅巧玲还应召进了宫,为慈禧太后和王公大臣唱堂戏。由于他生得脸圆体胖,与他为人的一团和气相称,慈禧太后还赐了“胖巧玲”的雅号。
接手了“四喜班”这样一个百年的戏班子,并没有给梅巧玲带来更多的荣耀,反而耗尽了他的一生。当年遭遇了接连两次“国丧”,“四喜班”已经寸步难行。还不等“四喜班”喘口气儿,偏偏赶上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四喜班”此时已经是气数不再,成了空架子、烂摊子。
从磨难中出头的梅巧玲在做了班主之后,一反苛待学徒和同业的戏班恶习。无论是有名的角儿,还是普通学徒,他都尊重爱护,并且特别宽容。在“国丧”期间,戏班不能演出而没了收入时,他不照日薪制的行规,不惜借贷给班子发全薪。梅巧玲因而又有“义伶”的美誉。
对于畹华来说,真正不幸的是他父亲梅竹芬死得太早,26岁,留下22岁的妻子杨长玉和4岁的畹华。
母亲带着畹华,跟着大伯梅雨田一家生活。由于大伯一连生了几个女儿,没有儿子,梅畹华集传承梅家香火于一身,于是有了“肩祧两房”的责任。然而话虽如此,寄人篱下的日子,再好过能好到哪里,伯父伯母的疼爱,能疼爱到哪般。姑母曾经这样回忆梅兰芳:“他幼年的遭遇,是受尽了冷淡和漠视的。从家庭里得不到一点温暖,在他十岁以前,几乎成了一个没人管束的野孩子。”
畹华8岁时,正式开始学戏了。出身于梨园世家,秉承父业、光大祖宗的门楣和事业,是顺理成章的事,事实上更大程度上他是无从选择,也不能选择。
然而,小小少年似乎不是学戏的料。大姑母就曾这样数落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
先说“貌”。小时候的畹华,长着一张胖嘟嘟的脸,细长的眼睛,厚厚的嘴唇,宽阔的脑门——并不难看,还颇可爱。但照艺人的标准来看,条件就不大好了。而且他的视力还有点 ............

书籍插图:
书籍《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 插图1
书籍《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