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人物_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樊树志,1937年生于浙江湖州。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62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代表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明清江南市镇探微》《万历传》《崇祯传》《国史概要》《晚明史》《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其中《晚明史》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教材《国史概要》出版后获广泛好评,《国史十六讲》则再创历史著作的畅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樊树志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
ISBN 978-7-309-07986-9

Ⅰ.明… Ⅱ.樊… Ⅲ.历史人物-人物研究-中国-明代-通俗读物 Ⅳ.K820.48-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32044号

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樊树志 著
责任编辑/史立丽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网址:fupnet@fudanpress.com
http://www.fudanpress.com
门市零售:86-21-65642857
团体订购:86-21-65118853
外埠邮购:86-21-65109143
上海崇明南海印刷厂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8.5 字数269千
2011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印数1—10100

ISBN 978-7-309-07986-9/K·318
定价:32.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发行部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 录
1 • 凤阳的朱元璋情结
2 • 朱元璋的文笔
3 • 刘基的悲剧
4 • “积疑成狱”的胡惟庸党案
5 • 李善长的灭门之祸
6 • 大将军蓝玉的冤案
7 • 朱升为何归隐
8 • 太祖高皇帝的“免死铁券”
9 • 酷似乃父的朱棣
10 • 建文帝下落之谜
11 • 朱棣的智囊——道衍和尚
12 • “读书种子”方孝孺的气节
13 • “瓜蔓抄”及其他:建文旧臣景清与铁铉
14 • 打着“锦衣卫”的幌子
15 • 才子解缙的政治生涯
16 • “弄冲主于股掌”的王振
17 • 英宗被俘与获释
18 • 贪位的景帝
19 • “夺门之变”的台前幕后
20 • 复辟功臣的下场:徐有贞、石亨、曹吉祥
21 • 宪宗与方术佞幸
22 • 宪宗擅宠的万贵妃
23 • 汪直与西厂
24 • 明君孝宗和他的诤臣们
25 • “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刘瑾弄权
26 • 且看刘瑾的垮台
27 • 告密者焦芳
28 • “甘心颐指”的李东阳
29 • 武宗与豹房政治
30 • 杨廷和拨乱反正
31 • “大礼议”与张璁的浮沉
32 • 夏言:“弃市”的首辅
33 • 锦衣卫头目陆炳
34 • 痴迷于玄修的“中材之主”:自比为尧舜的嘉靖皇帝
35 • 严嵩、严世蕃父子
36 • 徐阶:“名相”还是“甘草阁老”?
37 • 海瑞的为官风格
38 • 张居正的另一面
39 • “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张居正的悲剧
40 • 魏忠贤与奉圣夫人客氏
41 • 魏忠贤与阉党专政
42 • 魏忠贤个人崇拜运动
43 • 毛文龙的功过是非
44 • 袁崇焕之死
45 • 钱谦益的政治挫折
46 • 鼎革之际的陈洪绶
后 记
1 • 凤阳的朱元璋情结
朱元璋宫廷画像
朱元璋祖籍金陵(今南京)句容朱家巷,祖父朱初一带领儿子朱五一、朱五四逃荒到江北泗州盱眙县,不久父亲朱五四来到濠州钟离(今凤阳)县,朱元璋就出生在这里,小名重八(两房中排行第八)。凤阳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故乡,对于研究明史的人来说,它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钟离县的太平乡孤庄村是朱元璋的出生地,如今坐落于凤阳县城西乡二十营村。村南有一座寺庙,即朱元璋少年时出家为僧的“於皇寺”(当地人把“於”读作“乌”),后来才改称为“皇觉寺"。在战乱中被焚毁后,并未再建。洪武十一年(1378),在旧址东北十六里的地面,重新修建寺庙,改名为“龙兴寺”,为的是纪念这个“龙兴”之地。龙兴寺几经修缮,较前更为宏伟,有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龙兴寺碑、大悲殿、明太祖殿、地藏殿、方丈室、藏经楼等,依稀可见当年皇家寺院的气派。
这里曾经是明朝的中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中都的地面建筑大多已经消失,仅存皇城的颓垣断壁与鼓楼,隐约可以窥见当年的恢弘气势。如今鼓楼已经修缮一新,破败的皇城如欲恢复原貌,恐非易事。与此遥相辉映的是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园),经过多次修缮与扩建,规模更加宏大,长长的神道,两旁肃立的石像生,显示着皇家陵园的架势,丝毫不亚于明孝陵或十三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碑文的“皇陵碑”,至今仍然高高耸立在那里,碑文还清晰可辨。
在凤阳,朱元璋留下的痕迹,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浓烈了。
我曾经去过两次,在当地所见所闻,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凤阳人浓厚的朱元璋情结。
第一次是1995年8月,从上海去凤阳参加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议。会里会外给人强烈的印象,凤阳人似乎对朱元璋情有独钟,推崇备至。凤阳县委书记在开幕式上用强调的语气,告诉来自各地的中外学者:凤阳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件事情影响最大,一是出了个皇帝朱元璋,二是1978年的“大包干”(包产到户)。
三十年前凤阳的“大包干”,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其意义无可估量。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居然把它和“出了个皇帝朱元璋”相提并论,着实令与会的学者们吃惊不小。
凤阳人心目中,朱元璋不仅为乡梓带来了无上光荣,而且他本身就有浓厚的乡土观念,特别厚爱家乡。为了开发家乡,他运用皇帝的权力,把江南富户大批迁徙到凤阳。这些人对凤阳并无好感,每年都要千里迢迢回乡祭祖上坟,沿途唱着凤阳花鼓,有一首名气最大的这样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所谓十年九荒,固然有天灾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人祸——皇陵官署的赋税徭役。明末时的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祭告凤阳皇陵 ............

书籍插图:
书籍《明朝大人物_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 插图1
书籍《明朝大人物_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明朝大人物_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