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文化丛书_走近歌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走近歌德
Goethe-Studien
杨武能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走近歌德/杨武能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ISBN 978-7-5520-0014-6
Ⅰ.①走… Ⅱ.①杨… Ⅲ.①歌德,J.W.V.(1749~1832)—人物研究②歌德,J.W.V.(1749~1832)—文学研究 Ⅳ.①K835.165.6②I516.0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20473号
走近歌德
作 者:
杨武能
责任编辑:
张广勇
封面设计:
闵 敏
出版发行: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 电话63875741 邮编200020
http://www.sassp.org.cn E-mail:sassp@sass.org.cn
经 销:
新华书店
照 排:
南京理工出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印 刷:
上海新文印刷厂
开 本:
710×1010毫米 1/16开
印 张:
29
插 页:
2
字 数:
520千字
版 次:
2012年4月第1版 2012年4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520-0014-6/K·154
定价:65.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目录
序
歌德与我同在——第一版自序
第一辑 走近歌德
人类光明未来的卓越歌者——歌德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他不是“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对恩格斯关于歌德评价的一点质疑
狂飙·铁手·自助者——评《铁手骑士葛慈·封·伯利欣根》
论《维特》与“维特热”
一、《维特》与歌德
二、《维特》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意义
三、《维特》的艺术特色
四、《维特》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地位
五、《维特》在中国
六、结语
智慧之书 世相之镜——关于歌德的两部史诗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逃避庸俗
《亲和力》——“含义无穷的艺术杰作”
自白与自述:歌德的“全身塑像”——《歌德谈话录》译后漫笔
第二辑 歌德抒情诗咀华
《塞森海姆之歌》——第一块里程碑
狂飙突进的号角——关于《普罗米修斯》及其他颂歌
“新的爱情 新的生活”——关于“丽莉之歌”
“愿人类高贵、善良……”——关于歌德在魏玛头10年的抒情诗
南国之恋——关于《迷娘曲》和《罗马哀歌》
第二次青春——关于“古典时期”的其他抒情诗
憧憬东方——关于《西东合集》(上)
共振,心弦和着诗弦——关于《西东合集》(下)
潘多拉与缪斯——关于《爱欲三部曲》
“暮色徐徐下沉……”——关于《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智慧的最后结论”——关于歌德晚年的抒情诗
诗人歌德:前无古人 后乏来者
第三辑 《浮士德》面面观
说不完的《浮士德》
历史沧桑的艺术缩影——《浮士德》的时代精神
贫瘠的土地 天才的硕果——《浮士德》诞生始末
术士·哲人·人类的杰出代表——浮士德形象考辨
“否定的精灵”和“恶”的化身——《浮士德》人物考辨之二
瓦格纳·格利琴·海伦——《浮士德》人物考辨之三
宇宙和人生 预言和寓言——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上)
“浮士德精神”与西方近、现代文明——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下)
何只“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别解与反思
思想家歌德
结语 永远的歌德 永远的伟大——为纪念恩师冯至而作
外编 歌德与中国
季羡林先生序
引言
上编 歌德与中国
一、德国和欧洲启蒙运动前后的“中国热”——歌德认识中国并受其影响的历史文化背景
1.“中国热”的表现
2.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二、歌德——“魏玛的孔夫子”
1.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
2.歌德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3.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
三、歌德和他的著名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1.《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诞生始末
2.《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思想情感内涵
3.《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中国因素
四、歌德论“世界文学”
1.歌德不同时期有关“世界文学”的论述
2.歌德何以能第一个提出“世界文学”的伟大构想
3.歌德“世界文学”构想的丰富内涵
下编 歌德在中国
一、百年回眸:歌德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接受
1.“洋务运动”和中国人对歌德的最初了解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歌德作品的早期中译
3.五四运动和我国介绍与研究歌德的第一次高潮
4.1932年歌德百年忌辰与第二次“歌德热”在中国的兴起
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歌德热”余波
6.歌德在新中国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德之译介和接受
二、歌德与中国现代文学
1.《维特》与中国书信体小说
2.《子夜》妙用《维特》
3.中国话剧舞台上的歌德
三、郭沫若与歌德
1.“歌德翻译家”郭沫若
2.郭沫若所认识的歌德
3.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
4.郭沫若——“中国的歌德”?
四、为大师造像——中国诗人笔下的歌德
1.宗白华的《题歌德像》
2.冰心的《向往》
3.梁宗岱和他的《诗与真》
4.冯至及其十四行诗《歌德》
5.绿原的《歌德二三事》
五、歌德与我们
1.歌德与当代中国青年
2.当代中国的歌德翻译家
六、歌德在中国接受的新纪元
跋 道路寂寞、漫长而无止境
附录 歌德生平和创作年表
参考书目
序
2012年是德国大文豪歌德逝世180周年,对我们来说,这不是时光的远逝而是距离的走近,因此,很高兴应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之约出版我们在21世纪走近歌德的这部《走近歌德》,回顾以往的历程,真是感慨良多,有太多的话要借此机会说上一说。
时光荏苒,人生无常,在《浮士德》开篇《献词》中歌德“哀良朋挚友,一个个都先我而逝”,我在重订旧著时也不免缅怀指导我研究歌德的冯至教授,缅怀我在南京大学的叶逢植、张威廉等恩师,因为没有他们,哪里会有我这个“歌德研究专家”和这部《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有自序题名《歌德与我同在》,尽管在结尾处我说“完成这部论文集和翻译了《歌德精品集》之后,很希望能暂停研究和译介歌德的工作……有时间随心所欲地进行写作”,事实却是未能如愿。要说写作倒也出版了两本散文随笔集,可研究和翻译歌德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世界历史文化丛书_走近歌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