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残渣_1991-2011艺术创作手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7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代序 冯峰:一个视觉搅局者
1 时间的残渣
1-1 时间中的宫殿
1-2 身体里面的风景
1-3 文明的残渣(上篇)
1-4 文明的残渣(下篇)
1-5 鸭子?还是兔子?
1-6 静物
1-7 一桌宴席和一只孔雀
1-8 W和C
1-9 一个城市的生存策略
1-10 一条去旅行的腿
1-11 黄金时代
1-12 金狗屎
2 如果每一个人都精彩
2-1 我希望我就是一个个人
2-2 究竟想要干什么?
2-3 没有人能走出自己的世界
2-4 抱歉,我从来不谈风格
2-5 也没什么梦想
2-6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释放出自己的精彩
2-7 我们似乎已没有退路了
3 逝去,是一种生长
3-1 为什么要“实验”?
3-2 走错房间的渔夫
3-3 反设计
3-4 基础不是砖头,是树的根
3-5 这是否能唤起我们的荣誉感
3-6 逝去的生活方式
后记:我,及其他
冯 峰
著名的先锋实验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实验艺术系主任。
1991年开始从事艺术与设计教育工作,同时进行当代艺术、实验设计、小说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创作。作品曾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展出,并在巴黎、北京、广州、深圳、香港、上海等地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览。2010年,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性建筑宣政殿、紫宸殿——《时间中的宫殿》设计者(与澳大利亚IAPA合作)。作品载入《新中国美术60年》。
著有《1图像:叙述与再现》、《2形态:转译与生成》、《3语汇:元素与秩序》、《4观念:认识与表达》、《交换教学:广州美术学院与曼彻斯特都会大学交流课程》,以及《设计素描——为了设计的造型训练》等教学文献。2008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盛宴:冯峰作品FENG FENG WORKS:1993-2008》。
时间的残渣
1911—2011
时间的残渣
The Residue of Time
冯峰 著
Feng Feng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时间的残渣:1991~2011艺术创作手记/冯峰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实验艺术场)
ISBN 978-7-301-19703-5
Ⅰ.①时… Ⅱ.①冯… Ⅲ①艺术创作—设计 Ⅳ.①J04-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25773号
书 名:时间的残渣:1911-2011艺术创作手记
著作责任者:冯 峰 著
责任编辑:谭 燕
装帧设计:杨小满
标准书号:ISBN 978-7-301-19703-5/J·0407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电子邮箱:pkuart@yahoo.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出版部62754962
编辑部62767315
印刷者:北京汇林印务有限公司
经销者:新华书店
720㎜×1020㎜ 32开本 9.625印张 170千字
2012年1月第1版 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6.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邮箱:fd@pup.pku.edu.cn
我一向喜欢拿剩余的东西来创作,做剩余物的作品。那些被丢弃的东西,每个人都知道是不好的东西,我一向认为很有潜力变得有趣。这么做好比回收作品。我向来认为剩下来的东西里富含幽默。
……剩下来的东西本身就充满趣味。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时间是一种错觉。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代序 冯峰:一个视觉搅局者
黄专
0
“搅局者”这个词是我在刘庆元和冯峰的一篇谈话中发现的,我想借用它作为评论冯峰艺术的一个关键词,因为它再好不过地描述了冯峰工作的一些方法论特征。
对知识的兴趣一直是冯峰艺术贯穿始终的主题,但这种兴趣与其说来源于掌握知识的愿望,不如说来源于对所有确然性知识的怀疑,来源于某种“搅局”的冲动。这种冲动从语言与图像关系的课题开始,很快就延伸到对科学分类、知识机制甚至艺术生存的专业边界的怀疑,他也因此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身份:画家、作家、医学爱好者、雕塑家、设计师,以适应这种“搅局者”的角色。
1
语言即魔咒,知识即牢笼,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从看图识字开始我们就无可逃逸地陷入语言和知识的窠臼。语言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主体性存在基础,但同时又蕴含着这一主体异化的必然条件;知识既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自由的绳网,也是控制我们、奴役我们的权柄。发现这一悖论性的谜底是20世纪思想史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确然性知识(它的低端形式是常识,最高形式是真理)的怀疑仍常常被视为离经叛道。在我看来,冯峰的特殊性正在于他对艺术的兴趣有一个和他同时代大多数先锋艺术家不太相同的理由:它不源于对现实的愤懑或是对时尚的屈从,而源于对语言和知识的怀疑。
冯峰的早期作品(我把它的时间范围划定在1993年到1997年期间)是——用一个专业术语说——概念主义的,它们突出了对物质—语言—图像关系的敏锐感觉,《有水龙头和汤勺的椅子》、《无题》和《背负着压力的长凳》是隐喻性和叙事性的,它们通过构造各种紧张的物质关系完成对性、自然、生物、文明等多重经验的描述,这些也成为日后他解决那些更为复杂的视觉间题的元素。1995年开始,对语言学的兴趣促使他完成了一批具有更多分析性色彩的“视觉阅读”作品,这批作品大多取材于艺术史和日常消费品。他后来的回忆告诉我们,这批作品来自他对西方当代艺术知识的第一次怀疑,他自己觉得考虑这类问题与语言学有关——面对西方当代艺术给观众制造的阅读困境,他希望找到像产品说明书那样一套有效的语言系统,一种类似看图识字的东西。“我们先把一些基本的沟通达成,之后才可能再去沟通一些比较抽象或复杂的理念和思想”
[1]
,在这里,他用“奥古斯丁图画”式的方式提出问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时间的残渣_1991-2011艺术创作手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