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本书纸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 2014年5月出版
作者授权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作中国大陆(地区)电子版发行(限简体中文)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著者:(美)克劳福德 著
字数:150000
电子书定价:27.99美元
Shop class as soulcraft:an inquiry into the value of work
ISBN:978-1-59420-223-0
Copyright © 2009 by Matthew B. Crawford
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 重新把握生命的真谛
引言 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
01 手艺人的实用艺术
手艺人的满足感
体力劳动也需要智慧
艺术、手工艺与流水线
工作的未来是重回过去
02 动手与动脑
蓝领工作的退化
白领工作的窘境
人人都是爱因斯坦
工匠的淡泊
03 做自己物品的主人
摩托车这头蛮驴
失踪的机油尺与傻瓜报警灯
主体性与自主性
贝蒂妙厨巡航摩托车
被替代的主体性
04 黑手的教育
想要当学徒
弦论
良师益友
诊断与鉴定
积极投入
突破自我
把笨蛋行为当作理想
05 从业余到专业
摩托车古董收藏家
开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填写维修单
抓狂、本田马格纳与形而上学
06 格子间的矛盾
索引与摘要
不负责任的学问
为什么要读大学
团队合作与企业文化
工作群体≠团队
07 边做边想
欧姆定律与泥泞的靴子
消防员和国际象棋大师的隐性知识
测试程序与经验判断
谁来编写维修手册
08 工作、休闲与全心投入
改装店的行规
化解工作与休闲的紧张关系
快乐如猪嬉泥浆
结语 合作与独立自主
平等是一种贵族理想
失败很重要
共同世界里的个体主体性
译者后记
中文版序
重新把握生命的真谛
非常高兴本书的中文版面市,我也很愿意为中文版撰写只言片语,介绍我自己出书之后的经历。根据自己摩托车修理工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并因为这本书被邀请与政府官员们一起吃饭,这整件事让人感觉很是不同寻常(有时候,为了参加此类晚宴,我要费上大劲才能将自己的双手洗得干干净净)。来自其他国家的哲学家有时会到我的工作室来,此时我不得不提醒他们走路时多加注意,别被空气软管给绊倒了。但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在书中提出的那些观点已经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这让我很受鼓舞。我也希望中国读者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环境,探究如何应用书中的观点。
2011年夏季,我曾在北京北海公园游玩,并逛了附近的几条胡同。路上我遇到一位男子,他有一辆敞篷的手推车,里面摆放着众多自行车零部件和修理工具。他的修车摊就摆在马路边,而且似乎一直占据着街角这块地方,服务对象主要是住在附近的街坊邻居。
他工作起来自信满满,基本上不说话。他的举止看上去完全不像是在做生意,好像根本没有必要去推销自己的服务。他身上也没有任何企业的标志。我很难想象,如果他和其他人一起身着统一的工作服走在街上,嘴里吆喝着某家公司的口号,会是什么样子。他提供的服务不用多加宣传,也没有必要宣扬什么高尚的目标。也就是说,他已经找到了一种谋生的方式,用不着满嘴废话。为什么在当今的社会里,这会让人感觉是一种杰出的成就呢?
中国和美国一样,年轻人都被灌输只有上大学未来才有希望。但在家人做出许多牺牲,花了大把金钱之后,他们只是发现自己必须同大量大学毕业生进行竞争,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在等待着他们。他们难以体会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是什么感觉,因为工作中存在各种高深莫测的力量,而且其中的因果关系可能太过隐晦难懂。
本书探讨的就是重新把握生命的真谛,从像那位修车师傅这样的人物入手寻找线索,帮助我们懂得人类繁荣发展的要素。那位修车师傅靠的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面对像“这辆车没事吧”这种问题,他的回答直截了当,根本不用去考虑什么办公室政治,无需受制于什么中央权力。每天工作结束后,他可以看到自己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为自己解决的那些问题而自豪。
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来探寻人们对工作的感情变化,例如逐渐对质量有了一种情感依恋,或者对虚有其表的工作产生了一种厌恶感。是什么激励了人们放慢脚步,全身心地深入钻研自己手艺的细节?这是一种有悖于当代文化的行为,在这个有时只注重速度的社会里,这一点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每个国家有各自多种多样的传统在抗拒着超级资本主义的精神。德国人以注重细节质量闻名,意大利人以坚持精美的设计闻名。在中国的乡下,我曾看到人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手头的东西即兴进行创造。例如,一位农民使用车用蓄电池来提供动力,焊接摩托车的货架,而货架的原材料就是用作混凝土钢筋的钢管。如果我们可以懂得这位农民的智慧的话,就能从中领悟重要的道理。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如果工作让人变得比较脏,必定是在干些不用动脑子的事情。多年来,我们在“知识工作”和手工劳动之间树立了一条分界线。但任何真正干过技术活的人都知道,这条分界线就是一个错误。在做手艺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一定的思考,而这种脑力劳动也是相当不平常的。如果我们能真正地认识到这点事实,就能深刻地懂得人类的心智,知道如何来教育孩子们。
引言
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
如果想买一台状况良好的二手机床,你可以与诺埃尔·登普西联系,他是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的一位经销商。诺埃尔杂乱的仓库里堆满了金属车床、铣床和台锯,其中大多数是从学校里流出来的。当然,你也可以求助eBay,那上面也有不少来自学校的此类设备。这些东西大多已经在二手市场兜兜转转了近15年,自20世纪90年代起,教育者开始致力于将学生打造为“知识工人”,工艺课因而逐渐过时。
工具从通识教育里消失,是迈向忽视手工制品这个更普遍状况的第一步。而近年来逐渐发展出的一种以隐藏零件为目标的工程文化,则使我们无法直接检查每天依赖的设备。现在,打开某些汽车的引擎盖(尤其是德国车),里面的引擎看上去就像电影《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
)片头里那座令原始人着迷的方尖石碑——闪闪发亮但毫无特色。一般来说,在那个引擎盖下面还会有另一 ............

书籍插图:
书籍《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 插图1
书籍《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