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1963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8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杨照
一九六三年出生,台湾读书人。除了读书,谈谈写写直接间接和书有关系的事,别无其它专长。但够庆幸了,能一直读书,一直从事直接间接和书有关系的工作,活得自在、活得丰富。
就是这个时候,喝到了那神奇的黑色饮料。
女儿第一次到大陆,在上海和妈妈的合照,拍照的人是我。
这个年纪,最在意的其实是如何让自己看起来什么都不在意.但我还真在意合唱比赛啊!
二姊陪我参加大学毕业典礼,在台大校园里,她二十六岁,还好已经遇上了后来的姊夫,打消了只活到三十岁的念头。
爸爸在花莲。就是这次回花莲,卖掉了一块土地,拿那笔钱爸爸开始做股票。
在美国居所的书房里。那一年,羞赧地发现自己打麻将的本事甚至比不上美国同学。
爸爸帮我们四个孩子和妈妈拍的合影。应该就是新年出游的前后,我得到了一个新绰号。
二姊怀中抱着的,就是我曾经拥有多年的吉他。用那把吉他为无缘的女孩写了无缘的歌。
马家辉
1963年生,香港湾仔人也。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职广告公司、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大学,曾以为自己爱拍电影,曾以为自己爱做研究,曾以为自己喜爱旅行,但现在才知道,最爱的是什么都不做,只爱偶尔坐在书房内,面对电脑,按键写作。
结集作品包括《明暗》、《日月》、《爱·江湖》、《我们》、《你们》、《他们》、《死在这里也不错》、《女儿情》、《站错边》、《在废墟里看见罗马》、《大叔》、《爱上几个人渣》、《李敖研究》等。文章散见中港台报刊,以及,微博:t.sina.com/majiahui。
那八小时沉重的课程,让我现在很乐意把跑车驾驶得慢条斯理。
我外祖父的母亲,我们称她做“细太婆”,因是妾侍。
我这四十多年生命里的唯一“助选”经验是陪伴我母亲吃喝拉票,竞选“麻雀会”的会长,她能言善道,性格爽朗,喜欢掏钱请客,一直被姐妹淘们视为大姐大。
我妹妹其实更像姐姐,她比我能干,比我聪明,比我坚强,比我敏锐,而更关键的是,她比我快乐。
父亲其实是个严肃的人,但不知何故,下笔时却能谈笑生风,写出一则又一则言之有物、意在言外的逗趣段子。
高中时,正是青春好年华,年轻的我,什么都不怕。校内运动会得了跳高亚军。
这是读大学一年级住在学生宿舍里的我,当时说起“国语”常常“有口难言”。
大学时主修心理学,回过头来印证了昔时感受,没错,心是生命之源,控制得了心,便控制得了一切。
初中时期参加生活营时的化妆舞会。那年头,云日高高,世界在我脚下。
摄于美国,爱雪的小女孩。
小女孩从幼稚院毕业。
胡洪侠
祖籍河北故城,生于一九六三。十年衡水行过,三载北京读研。之后落脚深圳,迄今已然廿年。职业无非报纸,兴趣尤其副刊。常去逛逛书店,闲来写写专栏。印行集子数种,大抵书话短篇。曾是“广场”主笔,现为《晶报》总编。伙同家辉杨照,比对三地流年:过去何曾过去,忽然懂了忽然……
1982年3月26日,我随一个检查团去冀县采访。小心翼翼跟着那帮人“靠边走”,竟然也进入了摄影记者王铁珍的镜头。那时我刚当记者不久,也才开始跟着同事学唱邓丽君的歌。
这是我刚到深圳时在报社办公室的留影。其时办公室的热门话题正是股票与股市骚乱。
新千年时在香港太平山顶,拿着一杯可乐装模作样。其实我很不喜欢喝可乐。
这是我兄妹五人的合影,拍摄时间距今也有十多年了吧。
我一直没勇气穿喇叭裤,只退而求其次,穿过一阵筒裤。
2004年春节,“革命化拜年”没市场了,我带着“文化广场”的编辑记者搞了一次“时尚复古拜年秀”。这张照片大年三十在报纸上登了出来,惹来不少议论。
和姜威大碗喝酒的日子再也没有了。他病逝后,我常常梦见他。
2006年暑假我和胡元去游延安。他坚持要穿红军制服在枣园毛泽东旧居门前拍照,还一个劲嘀咕:“毛主席住的地方太小太破了。”
1995年前后我常常去逛深圳古籍书店。某次在书店巧遇摄影记者张万极,于是有了这张难得的照片。这家书店关门已有十五年。
这是我此生中第一张照片,当时14岁,初中毕业。那根醒目的口罩绳是借来装点门面的道具。
小时候看电影经常看到韶山画面。许多年后,我终于到这里看了看。
目录
推荐序一 戏题《对照记@1963》 董 桥
推荐序二 三个 张大春
推荐序三 停不下来了 毛 尖
一 手机
杨 照 那一条羁绊着的线路
马家辉 她选择了相信
胡洪侠 遥想“大哥大”时代
二 股票
杨 照 爸爸的股票账户
马家辉 股市输钱的理由
胡洪侠 李同学和股票和我
三 喇叭裤
杨 照 订做的喇叭裤制服
马家辉 如何秒杀女同学?
胡洪侠 “这、是、我、的、宣、言”
四 孙中山
杨 照 孙中山与浪漫梦想
马家辉 外公口中的孙中山
胡洪侠 三洲田的起义,孙中山的手稿
五 书店
杨 照 人生经济学的第一课
马家辉 书店尽头的暗房密室
胡洪侠 远去的书店 远去的人
六 选举
杨 照 那“美好的一仗”
马家辉 “姐妹会”的拉票饭局
胡洪侠 冬天里的那一场春梦
七 填表
杨 照 我是认真的:我不填表!
马家辉 填表之喜怒哀乐
胡洪侠 忽然,一张表格横空出世了
八 看电影
杨 照 奢侈的电影时光
马家辉 邻座男子伸过来的怪手
胡洪侠 跟着电影去战斗
九 梦
杨 照 那只书架底下伸出的手
马家辉 中年废物的ABC噩梦
胡洪侠 不写旧梦了,写新的
十 童年美食
杨 照 “甜不辣”和摇滚乐团
马家辉 初吻献给了咖喱鱼蛋
胡洪侠 我的童年没有美食
十一 新年
杨 照 得到了新绰号的那个新年
马家辉 最温柔的稿子
胡洪侠 我要离开,我要去远方
十二 小学同学
杨 照 小小的生活奇迹
马家辉 活在手机里
胡洪侠 尘封在心底的那些名字
十三 第一次照相
杨 照 没拍成的照片
马家辉 照片里的泪
胡洪侠 那个连口罩都是奢侈品和装饰品的年代
十四 拜年
杨 照 变成花莲人的那个新年
马家辉 阿姨的眼睛
胡洪侠 “革命化春节”中的拜年队伍
十五 普通话
杨 照 那块写着“爱用国语”的小木牌
马家辉 我去年去了强奸
胡洪侠 “近来寒暑不常,希自珍慰”
十六 算命
杨 照 我是天生有财库的
马家辉 我曾是一个倒霉的算命 ............

书籍插图:
书籍《我们仨@1963》 - 插图1
书籍《我们仨@1963》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们仨@1963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