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忆文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5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代序
1957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盲点。那一年发生了什么,那一年之后出生的中国人已经很模糊。最近出版的《思忆文丛——记忆中的反右运动》是迄今为止对这段历史的最全面、最直接的呈现。文丛分三卷:《六月雪》、《荆棘路》、《原上草》。这三个意味深长的意象让人浮想联翩,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想起含冤的窦娥、想起逐日的夸父、想起鲁迅笔下的过客。文丛汇集了大大小小的右派们的文字,而不加任何评点和阐释——呈现本身即有其价值,对事实客观的呈现体现了人类成熟的历史理性精神,呈现事实能够使后人深思:悲剧是如何诞生的?
右派们的悲剧就在于对“说,还是不说”的判断。他们终究还是选择了“说”,结果为“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或者是数十年的牢狱之灾,或者是妻离子散,许多人甚至被剥夺了生命。例如,当时中共中央统战部邀集民主人士参加座谈会,著名学者张奚若在5月15日的会议上指出执政党存在的四点偏差: 第一,好大喜功;第二,急功近利;第二,鄙视既往;第四,迷信将来。本来,这是正常的提意见,没有料到却招致毛泽东强烈而尖锐的驳斥:“我好社会主义之大,喜社会主义之功;急无产阶级之急,近劳动人民之利。难道你要我好小喜过,急错近弊?”这就不是讨论问题的态度了。这种说话的方式明明就是不让对方说话。几乎所有的右派都是忍不住要说话、在思考问题的人。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他们的。思路不一定周全,他们的批评可能有偏差,他们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他们绝对没有颠覆政权的意思。然而,对他们的惩罚却是按照对待颠覆者的标准来实施的。
“说”的自由,即言论的自由,是现代人权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论自由的程度与一个国家民主化的程度成正比。公民都拥有了七嘴八舌发表意见的自由,那么民主就有了第一层保障。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今天重读当年右派们尘封已久的文字,让人感到历史的奇诡——对自由的争取,却使自己丧失了起码的自由。
《思忆文丛》编辑出版的过程,我一直在密切关注着。钱理群教授是其中的灵魂人物,他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原始资料,而且几乎参与到编辑出版的每个环节之中。好几次别的学术活动,他都匆匆来去,说是要赶回家与邓九平先生面谈这套书的编辑事宜。钱理群先生十分珍视这笔“不可抹煞的思想遗产”,而对于更加年轻的一代中国人来说,珍惜这笔思想遗产,也就意味着珍惜自身的自由与权利。
转自《南方周末》
前言
我们祖国是古文明国家,历史悠久。有幸历史学源远流长;尤其奠定我国两大传统文化基石的思想家,老子出身于“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更著有《春秋》。太史公司马迁忍受残酷阴狠的宫刑,苛全性命,只为“述往事,思来者”写完《史记》。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觉悟,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神往。“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入于《正气歌》;“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鉴败莫如亡国”,“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格言,比比皆是。这倒的确是我们中国固有的血脉。
面对新的世纪,我们编辑出版这套《思忆文丛》,献给曾经亲历和未亲历的读者,也是一片“以往鉴来”的心意。
对于收集的1957年的文章,作为“实录”,为了存真,我们基本不作文字修改(除错别字外),也不以我们的观点来取舍。我们期待的,是从这有骨有肉有血的思想资料,孕育出一大批更富创造性和智慧的俊才;为祖国二十一世纪的新发展做出知识分子应有的贡献。
1998.8
斗争的经过
胡风
1953年4月到1953年5月
一、 1952年2月,得到了暑假搬家的允许回上海。计划是,在上海参加一下工厂的民主改革(后来是参加了“三反”),整理一下自己和积存材料等,搬京后申请解决组织问题,参加工作或争取到朝鲜去一次。这时候就听到了传闻,说文艺上将有一次大论争,中央宣传部文艺处正在研究我的全部文章。当时觉得,研究我的文章,那是平常的事情,但对于所说的大论争不大明了,更没有意识到是对我的。因为,由我看来,理论是为了服务于实践的;当时正发生了一些使作家苦恼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赶任务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怎样表现工人阶级的问题等,正在迫切要求得到理论上的解答,对一些作品的不同看法,引起了一片混乱,也正期待着研究和分析,怎么会丢开这些去争论过去的问题呢?
二、 4月初,看到了《文艺报通讯员内部通报》(15号和16号)。检查以后,觉得问题不好处理,觉得用这样不妥当的做法会发生很大的困难的。当时给彭冰山同志看过,他看了说,内容说不上什么,并说周扬同志要路过上海,那时候谈一谈看。同时看到了《胡风文艺思想研究资料》的小册子。没有出版年月和出版处的。
三、在上海和我谈话中,周扬同志斥责我是“抽象地看党”,严厉地斥责我是个人英雄主义,说我把党员作家批评“尽”了,但又指责我和重庆的“才子集团”(指乔冠华等同志)的亲密关系。不过,他的意思是说回北京商量一下,或者约我到北京谈一谈。同时,《文艺报》也准备对夏衍同志过去的作品作一总的批判,周扬同志觉得是没有必要的。周扬同志走后,彭冰山同志觉得这样下去不好,提议叫我写信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报告请示。我考虑了两天,虽然心里总感到不安,但觉得《文艺报》那种做法要引起浪费和混乱,就贸然地写了信。
四、同时,彭冰山同志要我写一篇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章,表示一下态度,借此把问题了结一下。本来,我早想从《讲话》中提出几个原则来从实践情况分析一下我的体会,但解放前没有可能做,解放后我没有写理论批评文字,而且,一涉及实践情况总有许多顾虑,所以只想等安定了以后再说。但想不到这成了一个表示态度的问题。
第一,在我的工作中,总是从党底政策和毛主席的文章寻求指引,对于具体环境下的实践角度和实践态度的指引, 从来没有从正面解释过党底政策的; 我是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看成和毛主席思想整体相联的部分,不能教条式地去应用,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也引用过某些论点的。
第二,在读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我也曾就蒋管区的文艺实践与民主斗争的结合问题,从思想改造这个角度上作过考虑,把我的一点体会写在《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逆流的日子》,19——39页)。 ............

书籍插图:
书籍《思忆文丛》 - 插图1
书籍《思忆文丛》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思忆文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