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The Worm at the Core:On the Role of Death in Life
(美)所罗门(Solomon,S.) (美)格林伯格(Greenberg,J.) (美)匹茨辛斯基(Pyszczynski,T.) 著
陈芳芳 译
ISBN:978-7-111-52687-2
本书纸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电子版由华章分社(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客服热线:+ 86-10-68995265
客服信箱:service@bbbvip.com
官方网址:www.hzmedia.com.cn
新浪微博 @华章数媒
微信公众号 华章电子书(微信号:hzebook)
目录
推荐序
序言
第一部分 应对恐惧
第1章 如何应对对死亡的恐惧
如何应对恐惧
审判妓女
第2章 事物的格式
对于心理安全的需求
信任与磨难
感受事物的格式
孩子是如何发现死亡的
避开死亡
欲哭无泪
团结在国旗周围
唤起与生俱来的恐惧
可怕的距离
第3章 自尊:坚毅的基础
自尊是什么
自尊是如何缓解焦虑的
死亡和自尊寻求
自尊心不足的折磨
缺乏自尊的代价
真自尊和假自尊
“食物很美味”
第二部分 不同时代的死亡
第4章 猿人:从灵长动物到人类
人类认知的黎明
死亡终至的恐惧和超自然的创造
仪式:用行动表现的美好梦想
祭品和死亡仪式
艺术与超自然
哥贝克力石阵的神秘之处
神话和宗教
跨越“令人瞠目结舌的鸿沟”
第5章 真实的永生
视死如视生
灵魂简史
祈求长生的炼丹术
现代的永生主义者
第6章 象征性永生
家族才是永恒
声名远扬
富裕生活:财富的诱惑
英雄民族主义和魅力型领导者
“只要我们无法确保获得永生,我们便将无法获得安宁”
第三部分 现代的死亡
第7章 人类毁灭本性的解析
贬低与非人化
文化的同化与吸收
妖魔化与毁灭
2001年9月11日:攻击与反击
实验室里的“奇爱博士”(核武器科学怪人)
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人类处于危险境地?
第8章 身体与心灵:艰难的结合
人类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并且蔑视动物
肉体的死亡
为了美,我们必须承受痛苦
“性与死亡是孪生子”
“放荡的女人”
第9章 死亡早晚将至
死亡:眼不见,心不乱?
无意识的力量
死亡对你的健康是有危险的
第10章 盾牌上的裂痕
精神分裂症:对死亡的挑战
恐惧症与强迫症:死亡的转移
创伤后应激障碍:粉碎的盾牌
抑郁症:可以看见的死亡
自杀:死亡的实现
酒精、毒品和麻醉药:死亡的扩散
修理“盾牌”上的裂痕
第11章 生与死
但愿我能在死亡之前醒来
伊壁鸠鲁学派的办法
死亡恐惧的持续
与死亡达成妥协,接受不可避免的死亡现实
文化世界观:岩石与硬地
关于死亡的最后一些想法
致谢
推荐序
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欧文·亚隆,《直视骄阳》
人类进化到有自我意识开始,关于死亡这个话题的思考就没有停止过。当我们的祖先最初意识到人类是一种生命体,同所有生命体一样受制于自然的力量,最终都会结束时,这种对死亡的意识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成为人类行为的根本驱动力。
古代的宗教、神话、祭祀与仪式,都是在创造一种超自然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神灵,可保佑人类永生不死。当苏格拉底喊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之时,人类的理性被唤起,思辨和理性的力量开始在人类面对终极话题中发挥作用。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他说:“我在,死亡就不存在;死亡来临时,我就不在”,因而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这种逻辑思辨和理智思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指出,正是由于有了恐惧的情绪,才让人类有可能成为本真的存在,恐惧没有具体的对象,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它使人类看到自身的终极——死亡。所以,在他看来死亡是一种人类时间的有限性,正是带着对自身时间有限的畏惧感,人类才可能成为本真的自己。至此为止,死亡以及伴随死亡的畏惧都属于宗教和哲学话题。人类在幻想死亡的不存在时,通过创造一个灵魂永生的乐园和神灵的保佑来将死亡逐出我们的世界,建造出宗教和神学的大厦,同时在运用理性和思辨的力量来正视和剖析这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中创造出许多伟大的哲学思想。
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包括我们人类自身这个物质身体。科学证据越来越成为人类的信仰,过去那些灵魂不灭的宗教信念越来越被怀疑,而伴随死亡的恐惧与焦虑又一次成为潜在的驱动力,推动人类去发明另一种工具来应对它。这个时候,心理学在此作为一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应运而生。
最初十分关心死亡这种人类终极话题的心理学分支是从存在主义哲学中演变过来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与哲学更关注死亡概念和死亡意义不同,心理学更关注死亡焦虑影响下人类的行为,因而心理学的成果更有可能贴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尽管是如此宏大的终极话题,但它背后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小的行为,可能是不通过心理学研究就难以意识到的。如果说哲学的任务是告诉人们死亡的本质和伴随死亡恐惧的本质的话,那么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解答人类在面对死亡恐惧时会有怎样的行为,以及如何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更好地生活。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欧文·亚隆从他的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中总结和创造了诸多精妙的方法,体现在他关于应对死亡焦虑的著作《直视骄阳》中,比如通过亲密关系寻求人生的意义,创造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波动影响”。
这些创造性的应对方法建立在大师的临床经验和观察之上,它可能很大程度上适合解决你的问题,但也很有可能让你觉得并不一定合适。正如欧文·亚隆自己所说,在临床工作中要“为每一位来访者创造一种独特的技术”。每一个人面对一种情绪体验的时候,可能需要的解决办法并不一样,这是心理学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所以目前心理学在科学研究的进程上越来越多地强调实证的方法,通过越来越精妙的实验设计和统计方 ............

书籍插图:
书籍《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 插图1
书籍《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