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接受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影视接受心理学/秦俊香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6
ISBN 7-81085-717-7
Ⅰ.影… Ⅱ.秦… Ⅲ.①电影学:接受学:艺术学 ②电视-接受学:艺术心理学 Ⅳ.J90-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44469号
影视接受心理学
作 者:秦俊香
责任编辑:李 颖
责任印制:曹 辉
封面设计:孙利华
出版发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社 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邮编:100024
电 话:65450532或65450528 传真:010-65779405
网 址:http://www.cucp.com.cn
经 销: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印 刷:
开 本:850×1168毫米 1/32
印 张:7
版 次:2006年6月第1版 2006年6月第1次印刷
ISBN 7-81085-717-7/K·717 定价:19.8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错误 负责调换
绪论 影视接受心理研究的前提
第一章 传播媒介样式与影视接受心理
第一节 银幕和屏幕
第二节 梦幻感与现实感
一、电影艺术的梦幻感
二、电视艺术的现实感
第三节 仪式感和随意性
一、电影接受的仪式感
二、电视接受的随意性
第四节 距离感与亲近感
一、电影观众的距离感
二、电视观众的亲近感
第五节 影视观众的不同参与方式
第二章 时代地域与影视接受心理
第一节 影视接受心理的地域性特征
一、京派观众群
二、海派观众群
三、西部观众群
四、东北观众群
五、岭南观众群
第二节 影视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
一、中国电视剧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
二、中国电影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
第三节 不同时空观众审美心理的共性
一、对帝王、英雄的崇拜和对崇高美的景仰
二、对人间真情的歌颂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怀念
三、对传统教化观念的皈依
四、对忠肝义胆的侠义世界的神往
第三章 接受主体与影视接受心理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基本分类
一、影视接受主体的基本分类
二、接受心理的差异与趋同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接受图式
一、接受图式概念
二、接受图式的构成
三、接受图式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节 接受主体的接受方式
一、偏重于感性的接受和偏重于理性的接受
二、文学的接受和视听语言的接受
第四节 接受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
一、“审美体验”的初始阶段
二、“审美体验”的发展阶段
三、“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
四、“审美体验”的完成阶段
第四章 接受客体与影视接受心理
第一节 作品意蕴与接受心理
一、家庭伦理题材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
二、恐怖片的接受心理
三、灾难片的接受心理
四、暴力题材影视作品(武侠、功夫、警匪)的接受心理
第二节 作品风格与接受心理
一、戏剧化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
二、散文化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
三、意识流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
第五章 影视创作与影视接受心理
第一节 作为隐在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对创作的制约
一、隐在接受者的存在
二、对隐在接受主体期待视野的满足与提升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反馈与影视的再创作
一、接受主体的反馈形式:收视率、票房、媒体评论文章和言论
二、正确认识和仔细分析接受主体的反馈信息
三、接受主体的反馈作为影视再创作的参考
四、观众的反馈不是再创作的唯一参照
绪论 影视接受心理研究的前提
影视艺术作为一个朝阳艺术产业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观众和专家学者的兴趣,无数观众把观看影视剧尤其是电视剧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许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入对它的评论和探讨。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外来影视剧对中国影视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而中国本土观众也越来越用成熟和挑剔的目光来审视当下中国影视剧的创作与发展。在外来因素和本土因素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影视剧要想赢得观众和市场绝非易事。一些专家学者纷纷从剧本创意、经营机制、演员表演、导演拍摄、后期发行等不同的方面发表自家演说,试图寻求中国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方向。殊不知,影视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是由作品、创作者、社会现实和接受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审美交流场,其中接受者——观众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没有观众的参与,影视作品的价值便无从实现,而观众对影视剧的选择和接受,又决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观众的政治经济地位、文化艺术素养、审美经验和人生阅历、所处时代和地域特色等各种因素,都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影视作品的选择和评价。然而,长期以来,影视观众的主体性地位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承认,影视观众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创作者足够的重视,学术界对影视观众接受心理的探究更是非常之少,其中自成体系的论说更少。这与当下中国巨大的影视剧观众群体的存在极不相称,对中国影响颇大的影视产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为了适应日臻成熟的中国影视剧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广大观众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影视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认真分析观众的类型特点、期待视野、接受心理机制和观众接受对影视创作的影响等等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中国影视艺术走上从创作到接受的良性循环道路做出贡献。
一、作为影视审美心理场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影视接受心理
在拙著《影视创作心理》一书中,我们认为,艺术不单是指创作主体构思或表现的形象或形象体系,也不单是指艺术作品本身,艺术是围绕现实、创作主体、作品、接受主体以及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组成的动态的、整体的、活跃着艺术生命的审美交流场,这个场包括由生活开发到创作开发再到接受开发过程中随时可能生发出来的所有现象。为论述方便,我们仍把《影视创作心理》一书中的艺术场境图式列在如下。
在这个场境图式中,A圆代表现实,B圆代表创作主体,C圆代表接受主体,O圆代表作品。
如果以代表观众——接受主体的C圆为中心,我们会发现,三元场ABC,二元场AC、BC,一元场C,潜能场C等都与接受主体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艺术作品以及与艺术作品有关的现实和创作主体都不能脱离接受主体而单独存在,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审美交流场中,影视接受主体的地 ............

书籍插图:
书籍《影视接受心理学》 - 插图1
书籍《影视接受心理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影视接受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