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艺术概论》完整资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复习笔记—————————————————————————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是真实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隔着三层。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将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绝对精神。包含深刻的辩证法,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中国“文以载道说”南北朝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自然之道和生人之道的统一,是文的本源。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即“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醉和梦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都根植于人的深层本能,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梦幻;后者是痛苦和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欲放纵中揭开人生悲剧的面目。
南北朝时代文学日益繁荣,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即艺术反映现实。
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
?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探究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的见解。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从事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艺术生产(属于精神生产) 
 
满足人的 
 
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 
 
审美需要 
 
其成果是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艺术文化宝库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理论为揭示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性质和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劳动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才逐渐独立出来,这些劳动产品也逐渐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变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艺术生产理论揭示出,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①解释主体客体: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反映客观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因而,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②解释统一: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汇到艺术作品之中。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当然就更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了。艺术生产固然离不开客观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但艺术生产同样不能离开主观创造,只有当艺术家调动他强烈的和丰富的想象来从事创作时,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③解释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艺术的价值是主体和客体漫长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艺术的价值又是艺术创作主体与艺术创作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9 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生产阶段 
 
艺术生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彭吉象《艺术概论》完整资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