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页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72325号
巴比特 /(美)刘易斯著;丰海利译.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7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ISBN 978-7-5682-0456-9
Ⅰ. ①巴… Ⅱ. ①刘… ②丰… Ⅲ. ①长篇小说-美国-现代 Ⅳ. ①I712.45
出版发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 编/100081
∕(010)68914775(总编室)82562903(教材售后服务热线) 68948351(其他图书服务热线)
网 址/http://www.bitpress.com.cn
字 数/356千字
版 次/2015年7月第1版/
Sinclair Lewis
1930
“因他以充沛有力且深刻动人的叙述艺术和机智幽默的才华,创造了新的人物形象。”
颁奖辞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卡尔费尔德
193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是来自美国索克中心镇的辛克莱·刘易斯,在他闻名世界的小说《大街》中,对这个小镇有着极为精彩的描写。如果仔细思考,此地与瑞典移民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位于美国玉米的主产地明尼苏达州,大约有两千户居住的小镇,是除环境之外,美国淘金时期成长起来的各个小镇中普通的一个。广沃的原野,地貌波状起伏,有沼泽、湖泊还有各类橡树丛,让刘易斯把它描述为“戈弗草原”。与美国其他小镇一样,淘金者来到镇上可以贩卖他们的货物,镇上的商店有补给品提供,银行可以贷款给他们,还有医生可以给他们治疗,甚至还有牧师来平息他们平时积攒的怒火。这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虽然可以满足需要,让城市与这种小镇产生合作的关系,但纷争是不可避免的。思想和处事风格的不同,让人们不禁发出疑问:到底是城市要依赖乡镇生存,还是乡镇为了城市而存在?
美国的大草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联想。瑞典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猛烈的暴风雪在小镇宽广的街道和低矮的房屋之间肆虐;缺乏阴沟的小镇夏天热得让人难以透气,混乱不堪还散发出一股被熏烤的臭味。就算是这样,世界上每一个新生小镇几乎都一样,感觉自己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可傲视一切。这种自认为掌握经济枢纽、树立文化中心的优越感从何而来?是新生事物带来的。美国文化糅合了外来因素,瑞典则属于日耳曼民族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居民所融合形成的文化。
以上这些文化把小镇居民们的思想牢牢禁锢,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独立自由与民主政治的信念,并依据这些信念规划出自己的生活和乐趣。在这样一个满足于自动化给小镇带来的大量福特车,满足于健全的商业道德,满足于自身的阶级设定的小镇上,任何人想给他们带来改革,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阻力。刘易斯把一个充满激情和叛逆的年轻女子设定到小镇上,想对陈腐的思想与制度加以彻底改革,最终自身却湮没在这场改革的尝试之中。
如果没有这种故事的设定,单就描写小镇的生活来说,《大街》的成就可以说前无古人。小说中的小镇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小镇,前面我们说过它与我们瑞典,甚至整个欧洲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异曲同工,体现在小镇的精神环境上。就像作者刘易斯所表达的意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坚持已经扎根在脑海中的一些丑陋的东西,如思想和精神状态。固有的精神状态被打破,就像一阵嘲讽肯定会引起居民的激烈反抗,这种反抗不是很激烈。我们可以看到在刘易斯的笔下,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娓娓道来的温和来形容和描绘故乡小镇的群众的。
然而矛盾的地方在于,镇民们一方面满足沉醉在“戈弗草原”表面落后的繁荣和内心的固执迂腐,一方面又潜藏着对真正大城市的嫉妒。对比像圣保罗和明尼阿波利斯这些耸立在平原边缘的城市,它们比“戈弗草原”更像小小的都市中心。因为在镇民瞪大的双眼中,这些城市摩天大楼的窗户上白天折射的阳光和夜晚闪烁的霓虹灯,是他们嫉妒心扩大的来源,虚荣本质的最终展现。他们也渴望“戈弗草原”能够变成这样的城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时机赚钱,大肆提高战时小麦的价格,以种种方式进行个人和小镇的扩展。
群众需要上帝的指引,需要精神食粮。于是,一位号称是“政治演说家”的家伙被引荐进来。他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引导大家的思想;他用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雄辩来获得支持;他让镇民们相信,让“戈弗草原”迅速发展起来,并达到20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规模是压根不费吹灰之力的。
我们下面来谈谈这位来自一个小城市的快乐的居民,来自另一部小说《巴比特》中完美的幻想家巴比特先生——乔治 ·福·巴比特。小说中把巴比特先生的故乡泽尼思市称为“天顶市”,好吧,这个有着广阔地平线的城市你根本无法在地图上找到它。这一点是刘易斯用最委婉的表达方式对普遍的美国精神领域进行了重点批判。
巴比特先生的故乡天顶市被其具体化,号称比“戈弗草原”大100倍。通过他构建和幻想的新精神与乐观主义,让这个新生的极富美国精神和自大自满的美国小镇的镇民们,认为受到了上帝的指引。
巴比特其实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典型,是美国中产阶级寻求理想和未来的典型。他们的信条很简单,就是把相关的商业道德与私人行为列为行动准则,都是上帝给予的指引,上帝要求他们努力工作,努力挣钱,从而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物质生活。只要是服从了上帝的旨意,固守戒律,这批人就会与社会和谐相处。
巴比特的身份是房地产商,在美国当时算是最高尚的职业之一。在天顶市郊区的家里,树林丛荫,绿草如茵,里里外外的装修都达到了一流标准。车并不是老旧的福特,而是符合他身份地位的好车,他驾着它呼啸着穿越街区时,就像一个不怕任何危险的英雄少年。巴比特的家庭生活,也跟普遍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一样,妻子忍着他大男人式的牢骚,孩子们也理所当然的粗鲁又没礼貌。
巴比特的身体很强壮,办事灵活,性格温和,这源自他良好的饮食状况和每天健身放松压力。他放松压力的方式很多,每天在俱乐部里吃午饭,还会谈一些工作上和刺激性的话题来取乐。巴比特不但有城府、有人缘,而且非常擅长演讲。这种天赋让他记得所有国家煽动性的口号。在公开场合中,巴比特能把他丰富的知识和灵活的三寸不烂之舌非常娴熟地发挥到极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巴比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