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 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目 录
前 言
一、悠久的岁时文化
(一)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
(二)岁时文化的人文内涵
(三)岁时文化的民族心理
(四)岁时文化的生命气质
二、岁时文化的四季
(一)春:
1.立春,万物苏醒之始。
2.春节,年末相聚之时。
3.元宵,全家团圆之时。
4.人日,聚友共饮之时。
5.社日,祭祀社神之日。
6.花朝,百花共生之日。
7.上巳,祓灾祈福之日。
8.清明、寒食,追远游春之日。
(二)夏:
1.端午,祭龙品粽之日。
2.夏至,白日最长之时。
3.伏日,炎热酷暑之日。
(三)秋:
1.七夕,牛女相会之日。
2.中元,祭祀祖辈之日。
3.中秋,赏月拜月之日。
4.重阳,登高赏菊之日。
(四)冬:
1.下元,解除灾难之日。
2.冬至,黑夜最长之日。
3.腊日,五谷丰登之日。
4.元旦,新年之始之日。
5.除夕,辞旧迎新之时。
三、丰富多彩的岁时文化
(一)岁时文化中的酒
(二)地域特色的岁时文化
(三)少数民族的岁时文化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岁时文化
(五)岁时文化的中华民族性格
四、岁时文化与中华文化
(一)从岁时文化到岁时文学
(二)岁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岁时文化的文化价值
(四)古老岁时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悠久的岁时文化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中,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厚,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
追根溯源,“岁”的本意有些出人意料,它原指我国上古时期一种残酷的砍人双足的刑罚。当时的统治者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而这种祭祀活动就包括杀人祭祀。
后来,“岁”就被假借为祭祀之礼的代称。逐渐地,“岁”字也具有了“年”的含义,于是“岁”就衍生出岁月、时间的意思。由此可见,广义的“岁时”就是时间、岁月;狭义的“岁时”就是指与我们的生活与文明相关,被赋予丰富文化内涵和感情寄托的节气、节日,而“岁时文化”也就是以“岁时”为中心,富含着情感、心理、历史和现实的各种活动与意识的总和。
我们的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以及斗转星移的运行规律而进行农耕的生产活动,岁时文化也正是以此为内核不断丰富发展的。春节团圆,回家过年;中秋的月饼;腊八的粥;端午的赛龙舟;重阳要登高望远,这些都已成为现代人潜移默化的习惯。由岁时延伸而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其实已内化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今天,在高扬传统、奋进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多了解一些岁时文化,不仅是提醒我们加强对岁时规律的认识,加深对历史文化意蕴的把握,更有利于唤起我们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农耕文明,农耕是要遵守岁时规律的。中华民族是最早准确掌握岁时,并尊重和遵从岁时规律去发展农事的民族。成熟的农耕技术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也成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而岁时文化也在文明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凝聚、丰富,具有了浓郁的民族内涵。
(一)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
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节气规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从人们口传的很多歌谣、农谚就可看出。像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这按照黄河流域物候总结的二十四节气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除了二十四节气歌,还有二十四节气诗:“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其中形象地描画了不同节气里的风物变化,科学而又有趣。
更能体现节气与农事关系的是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如其中所说的: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

书籍插图:
书籍《岁时文化》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岁时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