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
序言 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泰利斯的井一滴水中的世界
普罗泰哥拉和猪人是万物的尺度吗?
芝诺和乌龟归谬法的使用
苏格拉底的探问借由询问发现真理
柏拉图的洞穴类比和寓言的使用
亚里士多德的目标生命的目的
卢克莱修的矛假设的运用与范围
奥卡姆的剃刀简单性的优点
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诉诸人类的邪恶本性
培根的鸡预言未来
笛卡尔的恶魔怀疑的限制
休谟的叉子如何串起荒谬
里德的常识显明的哲学
卢梭的契约向虚构和幻想学习
康德的眼镜将人类置于宇宙中心
边沁的计算以数学为道德指导原则
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冲突中发现真理
尼采的锤子打破偶像
青年维特根斯坦的镜子可以显现,但无法言说的事物
老年维特根斯坦的游戏从苍蝇瓶中逃走
波普尔的玩偶如何成为自己的最佳敌人
赖尔的大学当事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时
图灵的机器计算无法想象之物
道金斯的大脑模仿病毒观念如何为人类设想
德里达和解构主义观念的拆解
参考书目
微信shenji3021朋友圈每日分享
封面
微信shenji3021朋友圈每日分享
序言 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通范。因此,本书所谈到的方法并非巨细靡遗,许多伟大思想家也未收录其中。例如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之所以未加介绍,并非由于他们的方法革新并不重要或无人继承,而是考虑到本书宗旨在于提供一般读者最有用、也最容易理解的内容。
学习如何运用伟大哲学家所倡导的哲学技巧,对于了解其学说内容帮助甚大。我们无须成为小提琴家即可欣赏维瓦尔第(Vivaldi,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的音乐,但消化吸收知识的方式却与音乐欣赏之道大相径庭。作为能够思考的人类,任何知识若只是死记硬背而无法加以活用,似乎仍有不足。例如,要了解某数乘以七如何运算,问题不单是记住七的乘法表而已。许多小孩知道二乘以七等于十四、三乘以七等于二十一,等等,但除非他们能计算这些已知范例以外的各种情况,如十三乘以七、两百乘以七之类,否则便不能说他们懂乘法。学习者只有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不管任何事物,只有在我们能对其加以运用处理或触类旁通之后,才算真正知道,而本书的设计便是希望读者也能培养这种能力。此外,在阐明哲学家如何思考问题时,我希望一般读者注意到自己也能以类似方式加以思考。那些天才思想家有个共同特点,他们的思想具有完全的独创性,而同时也完全可以加以复制。以专业哲学素养构筑的思想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哲学大师才能重现。虽然哲学著作本身有时会显得过于玄奥而难以理解,但背后用来建立理论的工具却往往相当简单,读者可以很快地加以掌握并进而对自己的一些想法有所启发。
微信shenji3021朋友圈每日分享
泰利斯的井一滴水中的世界
世上的一切,不管是金属、山脉、气体还是人类,皆可还原到单单一组属性。任何现象在经过还原后会变得更易掌握,也不再如此神秘,因为组成元素比起整个系统来说,更容易为人所理解。
1999年夏天,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一份研究报告,大意是说“爱情”其实只是一种药物成分。确切地说,它是血液里面多巴胺、苯氨基丙酸和催产素等三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会让我们产生所谓迷恋的感觉。研究人员认为,爱情事实上是一种由化学成分所引起的疯狂举动,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身体对这些化学成分产生免疫力为止;而通常到产生免疫力之前这段时间蛮长的,足以让两个人从相遇相爱而结婚生子。这种理论乍听之下,就算没那么令人反感,也总让人觉得半信半疑。一般人都觉得,爱情是发生在人身上值得称颂的最重要的情感,怎么会像是在打针一样,被注射了与爱无关的药呢。康奈尔大学的这份研究,是基于所谓“还原论”(reductionism)原则:任何事物只要简化为组成元素即可被理解,任何复杂而较大规模的程序只要从较简单的角度切入也是如此。康奈尔大学的这项研究成果或许有一天会被推翻,但如果它终究没有被推翻,那就说明我们的错误观点已被还原论的思考方式所消除,这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再举一个还原论的例子。医学界相信扁桃腺炎是由某种侵袭身体的细菌所引起,要对付这种疾病,最好的办法便是直接用抗生素把病菌消灭。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虽然许多西医并不建议),是把该疾病视为整个身体的问题,认定成是由于整个健康系统“失衡”所致。这种“整体性”的观点衍生出了各种有效或无效的治疗法。常见的身体不适状况,整体性观点可能最切合实际,至少也是医疗还原方法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例如,如果要缓解心脏不适,有时并不需要使用药物,只要让病人戒烟、减少胆固醇吸收,再加上适当运动即可。然而,即使这种例子,也是还原论者在研究人体化学作用与生理机能后才得到的结论。
虽然还原论在现今带来了科学上的进步,但这个字眼却有点令人不悦。有些人认为,人类为了解宇宙竟不惜对其加以污蔑。凭着上帝神圣恩典才创立的这一切,人类却利用显微镜闯入其中,又借粗野之口到处传扬。植物学家挟基因科学以自重,声称已解开了玫瑰的基因组。有些诗人如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诗人和版画家),对这类科学家则冷眼以对,大力控诉科学“为解剖而谋杀”;或者如19世纪唯美主义大师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1839—1894,英国文艺批评家,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所描写的,科学家的花园里“花朵的茎干上飘动着手写的标签”。虽然并非我们所有人对还原论都心存畏惧或厌恶,大部分人在直觉上仍会认为,还原论必然是用一种粗略的简化方式,“将自然世界降低至人类层面”。但是,人类层面是我们拥有的唯一层面,因此它应该是完全合理的。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则认为,我们对于自身能力不应过度谦虚;他说自己身为科学家,不仅能以美学的眼光欣赏花朵,还会对其复杂精细的生化结构啧啧称奇。不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理论是还原论的极端应用,前者把人类的经验过度还原到“性”,后者则是过度还原到“经济”层面。还原法这个工具固然会被误用,但我们也不应忘记,太空旅行和“人类基因组计划”都是肇因于它。
第一位还原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众所公认的第一位 ............

书籍插图:
书籍《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 - 插图1
书籍《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