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私人史_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前言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代序)
第一辑 只道寻常
父辈
官庄岁月
大奶奶
我的母亲
我的婶母
我的妻子
第二辑 游学梦忆 (1917~1934)
一师附小
新育小学
正谊中学
山大高中
省立济南高中
清华大学
第三辑 留学哥廷根 (1935-1946)
留学去!
初抵柏林
在哥廷根学梵文
汉学研究所讲师
获得博士学位
大轰炸、饥饿与乡愁
我的老师们
学习吐火罗文
纳粹末日
别了,哥廷根
附:重返哥廷根
第四辑 我和北大 (1946~1993)
任东语系主任(1946—1948)
“洗澡”(1949—1965)
牛棚杂忆(1965—1977)
新时期新生活(1978—1993)
第五辑 百年回眸
百年回眸
梦游21世纪
千禧感言
豪情半怀迎新纪
季羡林私人史
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
季羡林 著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
湖南人民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季羡林著.--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ISBN 978-7-5438-8987-3
Ⅰ.①季… Ⅱ.①季… Ⅲ.①季羡林(1911~2009)-回忆录 Ⅳ.①K82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84175号
出 版: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
(地址:长沙市营盘东路3号 410005)
经销者: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者:北京中印联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640×960 1/16
字 数:230000
印 张:19.75
出版时间:2013年1月第1版
印 次:2013年1月第1次印刷
出版人:谢清风
责任编辑:曾赛丰
特约编辑:刘 丹
封面设计:主语设计
美术编辑:靳 莹
ISBN 978-7-5438-8987-3
定 价:30.00元
发 行: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北京涌思图书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1001室 100029)
联系电话:010-64426679
邮购热线:010-64421810
传 真:010-64427328
公司网址:www.yongsibook.net
投稿邮箱:pd@yongsibook.net
前 言
时间过得真快,恩师季羡林先生仙逝已近四年了。2009年7月11日上午,我接到上海《东方早报》首席记者石剑峰兄的电话,惊悉恩师的好友、同为山东籍的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刚刚去世。惊讶哀悼之余,我走进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录制棚,正准备关闭手机,突然又接到一个电话。这个电话距离上一个只有两三分钟时间,而传来的竟然是恩师不幸去世的噩耗。我完全惊呆了,魂不守舍,根本无法进行节目录制了,只好赶紧向现场的观众说明情况,连衣服也顾不上换,直接赶往解放军三〇一医院。这哀痛的一幕,犹在眼前,怎么也感觉不出来,那已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恩师被尊为学术泰斗,他的学术成就当然是学术界公认的。但是,恩师的专业学术领域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冷僻的。恩师仙逝前两年的2007年,我曾将四篇论述恩师专业学术研究的论文汇编成了《季门立雪》(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在封底特意印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说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有一条贯穿其中的红线,那么,这条红线非印度古代语言研究莫属。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印关系史、印度历史与文化、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和民间文学、吐火罗文、糖史,还是翻译梵文等语种文学作品,先生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的工作、成就、造诣,都具有首要的、根本的重要性。”这些,确实是行外人士难以把握的。
那么,人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恩师这位“世纪老人”的呢?恩师又是通过什么使自己走出专业学术研究的“象牙塔”,从青灯下古卷中走向大众读者的呢?答案就是:散文。
恩师享寿98岁,在其漫长而辉煌的一生中,正如上述,从事过很多领域的研究工作。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这些领域的工作都出现过无奈的中断。可以说,基本没有哪一项研究有持续三十年以上不断的历史。而散文,只有散文创作是和老人家相伴最久的,时间超过了80年。
从济南的高中时代起,恩师就开始创作并发表散文作品。考入清华大学以后,虽然就读于西洋文学系的德文专业,但是恩师也没有停止散文写作,屡有发表,佳作叠出。也正是散文,让年轻时代的恩师在当时的文坛崭露头角,并且受知于吴宓、郑振铎等前辈先生。大学毕业后,恩师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也正是散文,使得恩师的中学母校将这位西洋文学系毕业的高材生聘回济南,担任高中国文教员。当时高中学生的底子、眼界和心气,不是今天的高中生可以想象的;更何况,不少学生还比大学刚毕业的恩师年长。所以,要站稳脚跟、拿住教鞭、端牢饭碗,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正是不断见诸报章杂志的散文,使初为人师的恩师被同事、学生认可和尊敬。
不久,恩师就远渡重洋,留学德国。原计划不过是两年,岂料这一去就是漫漫十年。乡关万里、烽火连天、饥肠辘辘、音问断绝,恩师刻苦学习、埋头研究各种在常人看来稀奇古怪的古代语言和文字,多少凄苦、多少哀愁、多少思念、多少悲戚,都只有通过用母语写就的散文来表达和宣泄。
回国以后,由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原因,恩师在自主或不自主、情愿或不情愿之间,不断地调整改换着学术研究的方向。唯有散文创作一如既往,平衡着剧变时代里恩师复杂波动的内心世界。恩师的名字走出狭小的专业圈子而广为人知,也是由于在这个时期,恩师大量地发表散文,有的还被广播,有的则被选入了中学课本。
也许,读者朋友们会问: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岁月里,季羡林先生备受迫害,惨遭批斗和殴打,所有的研究工作都被迫停止了,难道老人家也没有停止散文创作吗?我的回答是:发表散文当然是没有可能了,但是,写作散文确实没有停止。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在这个时期,恩师的笔触更洗练、曲折甚至隐晦,老人家将散文写作转换成了日记的形式。恩师的日记持续70多年,基本没有中断。读过恩师这个时期日记的人,都会赞同,这是特殊时代的特殊散文。也正是这些特殊的散文,给了恩师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使老人家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
文革结束后,生于19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季羡林私人史_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