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作者:[法]让-保罗·萨特
译者:周煦良;汤永宽
责任编辑:范炜炜
关注微博:@数字译文
微信公众号:数字译文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53594508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Digital Lab
译者序一
萨特,一位“处于左派与右派的交叉火力之下”的哲学家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作为法国当代存在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思想、学说、著述以至他的社会活动,对法国甚至对整个西方战后一代曾发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萨特一生著作丰赡,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著有《想象力》、《自我的超越》(1936年)、《想象的现象心理学》、《存在与虚无》(1943年)、《唯物主义与革命》、《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年)以及《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1960年)等专著。作为一位作家则发表了大量作品,如著名的中篇小说《恶心》(亦译《厌恶》,1938年)、短篇集《墙》、长篇小说《自由之路》(三卷)、自传《文字》以及剧本《苍蝇》、《禁闭》、《死无葬身之地》、《可尊敬的妓女》、《肮脏的手》、《魔鬼与上帝》、《涅克拉索夫》等。此外还有不少政论及文艺论文、传记,如《反犹太主义者和犹太人》、《什么是文学》和《福楼拜》等。
萨特不是书斋里的哲学家,他提倡“介入”现实,经常对重大事件作出表态,并将他的文学创作称为“介入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抗击德国法西斯而被俘,获释后,即投身于“把德国人赶出法国”的运动。从此他更以自己的行动介入社会的、政治的斗争,创办了《现代》、《人民事业》杂志并参加左翼革命运动。50年代他反对美国的侵朝战争,先后访问苏联和中国,发表了热情赞美的观点,而由于苏军干涉匈牙利事件,他又反对斯大林。60年代,他反对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抨击美国的侵越战争,同样也谴责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并且支持法国工人罢工和学生运动。70年代他又为苏军侵入阿富汗而公开表示深深的失望。他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但又经常与共产党人争论。他抨击右派,但同时也激烈地批评左派。他名正言顺地被称为“处于左派与右派的交叉火力之下”的人物。
萨特通过他的哲学论著和文学作品宣扬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他不同于雅斯贝斯和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他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或者按照海德格尔的提法,“人的实在(human reality)”先于本质。人,“在把自己投向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他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扼要地阐述说,人必须为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一切行为“承担责任”。懦夫与英雄并非天生:在于“自我选择”。“人是自由的”,因为没有上帝,只是孤零零一个人,别无依恃,但他的自由选择摆脱不掉他处在“一个有组织的处境之中”的限制,因此一旦作出抉择,他必须为此承担责任,也使他人承担责任。人,“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自己的或者体现特殊理想的目标,才能体现自己真正是人”。“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萨特的这种他自称是“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思想,在法国以至欧洲,对于经历了空前酷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在这次大浩劫、大动乱中心灵和肉体都受到巨大震撼和伤痛,正陷于迷惘彷徨,企图寻找解脱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中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1980年4月15日,萨特在巴黎逝世。4月19日,根据死者生前的意愿,遗体火化后送往蒙帕纳斯公墓安葬时,一支“由知识分子、青年、政界知名人士、演员和普通平民组成的五万名未经组织的群众队伍”自发地护送骨灰直至公墓,这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这位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尊敬和哀悼
(1)


这里收入的两篇萨特阐述他的哲学思想的文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前一篇曾于1980年为了纪念这位哲学家的逝世,由周煦良教授译出,发表在上海《外国文艺》同年第五期上;后一篇是萨特生前最后一次阐述他的哲学思想的谈话录。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发表于1946年。正如作者开宗明义指出的,这篇论文的目的,“是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为它进行辩护”,因而是简扼地进一步阐明他的存在主义学说的一篇重要文章,无疑也是研究萨特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译者周煦良教授是诗人、文学翻译家,不幸已于1985年去世。他早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哲学并获硕士学位,对现代西方哲学原是里手,因此译文收入本书时,保留了他对原作大意所作的综述和评论的译者前记以作纪念,并供读者研究参考。
《今天的希望》是萨特与本尼·莱维(Benny Lévy)的对话录,曾分为三个部分发表在法国《新观察家》(Le Nouveau Observateur)1980年3月号上。现据美国“激进思想季刊”《特洛斯》(Telos)1980年夏季号的英文本译出。对话录中的发问者本尼·莱维长年化名皮埃尔·维克多(Pierre Victor),是法国无产阶级左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位领导人,也是萨特晚年的坚定伙伴。在《今天的希望》的开端,萨特认为,与一般人所了解的相反,他并不意识到自己是悲观、绝望的哲学家,他认为“希望是人的一部分”,在人类的“行动方式中始终有希望在”,说在他的《存在与虚无》以后的著作中“再也找不到这种绝望了”,“我从未认真考虑过绝望可能作为一种属于我的品质”。但他在这次对话的结尾也承认,他一生中确有两次受到“绝望的诱惑”:一次是在法国战败后被德国占领期间,另一次是1975年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时候。然而他说终将“在希望之中死去”,深信当今“可怕的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希望始终是鼓舞“革命和起义的支配力量之一”,也是他“对未来的概念”,因为“ ............

书籍插图:
书籍《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插图1
书籍《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