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秩序视野下的晚明儒学重建——黄道周思想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天人秩序视野下的晚明儒学重建:黄道周思想研究/杨肇中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2
ISBN 978-7-5161-3534-1
Ⅰ.①天… Ⅱ.①杨… Ⅲ.①黄道周(1585~1646)—哲学思想—思想评论 Ⅳ.①B248.9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58194号
出 版 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郭晓鸿
特约编辑 王冬梅
责任校对 张依婧
责任印制 戴宽
数字编辑 周晏
出 版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网 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010-64070619
发 行 部 010-84083685
门 市 部 010-84029450
经 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 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 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 次 2013年12月第1版
印 次 2013年12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10×1000 1/16
印 张 20.5
插 页 2
字 数 313千字
纸书定价 50.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64009791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书由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与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前言
黄石斋先生道周乃晚明一代大儒,其学贯天人,极博穷微,经史百家,无不随问阐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迄今,我研究石斋先生的思想已历六载。六年前,我刚到南京大学读博不久,就决意以黄道周的儒学思想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南大馆藏丰富,有着大量的黄道周著述文献。除纸本外,相关电子版亦近一百五十万言。尤记得在搜集文献过程中,对电子古籍库中凡涉及黄道周的各种资料,悉数将之复制出来,加以排版整理,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最后,将这些资料复印、打印出来,边读边标点。开头三个月,我虽天天泡在图书馆读它,但却一头雾水,收获甚少。其情形恰如黄宗羲所说:“学者而不能得其人之宗旨,即读其书,亦犹张骞初至大夏,不能得月氏要领也。”值此迷茫之时,偶得前辈学者指点:试试带着问题去读。这里既指研究者本人的问题意识,亦指研究对象(历史人物)的问题意识。于是,照此读去,不久便稍有进展。一日,当我看到石斋先生对阳明后学进行批判的文字时,顿然心喜:原来其学术问题意识的起点即在于此。换言之,他的天人之学主要建基于对晚明时代阳明后学的学术流弊的反思与批判之上。其易学、阴阳五行说、心性论、礼学以及史学思想等无不与之相关。以后,循此而进,渐入佳境。
不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随着解读文献的深入,提纲曾几易其稿。我甚至常常慨叹石斋先生学问太过宏博深邃,而自己读书还不够勤快,学力难逮。经过年余时间的反复打磨,论文方才出炉,但亦心怀惴惴。论文答辩前后,众师友于拙文多所匡正,后记已有详述。现在看来,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不仅仅是学术之路的砥砺,更是人生心智的磨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跨出南大校门时的自我叮咛与期许。
来到福州大学之后,我平时利用教学之余,对拙作从目录到内容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与完善。其将付梓,幸何如之!虽然本书系全面系统地研究黄道周儒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但是“漳海(石斋)之学如武库无所不备”,相信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的空间还很大。至于石斋先生之伟思多大程度上在拙著中得以呈示,尚祈博学深思之君子论评与赐正!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晚明社会文化与学术思潮
第一节 晚明政治与社会概述
第二节 批判思潮的多元涌现
第三节 闽南地域文化与学风
第三章 黄道周日常生活世界及其思想演进
第一节 少年异禀与放浪不羁的文士之风
第二节 青年才俊与学术批判的锋芒
第三节 “道尊于势”与儒者的铮铮风骨
第四节 礼学经世与“不可为而为之”的外王实践
小结 一个儒者的问题意识及学术理路的追寻
第四章 “弥纶天地,统括天人”——黄道周易学与阴阳五行思想
第一节 易学源流以及黄道周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本于天地,准于日月”——黄道周的易学思想
第三节 “天人感召,阴骘相协”——黄道周与阴阳五行说
小结 天学建构的特质
第五章 “凡人学问,处处要从心性中来”——黄道周心性论思想
第一节 晚明“无善无恶”论以及黄道周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阴坠于佛,以显争于禅”——黄道周对宋儒道统论之批判
第三节 “气有清浊,质有敏钝,自是气质,何关性上事”——黄道周性本论
第四节 “做圣贤人,不吃便饭”——黄道周工夫论
小结 人学的内在建构
第六章 “欲达天道,顺人情,则舍孝何以乎”——黄道周礼学思想
第一节 晚明礼学崛兴以及黄道周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黄道周对“礼”之宇宙本体论阐释
第三节 “孝为教本,礼所由生”——黄道周对《孝经》的阐释
第四节 “爱、敬者,礼乐之本,中和之所由立”——黄道周重建儒家礼秩世界的实践路径
第五节 “君臣之伦通于绝域,朋友之道喻于极贯”——黄道周论“朋友”一伦之于君臣伦理的意义
小结 人学的外在建构
第七章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黄道周史学思想
第一节 “经以制心,史以制事”——“经史并重,以史证经”的方法论
第二节 “据实直书”与“天人相与”——史学的价值论
第三节 “事必有因,机须待触”——史学的经世功能论
小结 建构天人之学的实学指向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黄道周的批判意识与经世实用之学
第二节 黄道周的学术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一 黄道周著述类
二 古籍文献类
三 论著类
四 论文类
附录 黄道周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明清之际经济、政治社会的剧烈变动、思想文化的纷繁与多元,深引学界关注。就思想史而言,如经世致用思潮、早期启蒙思潮等迭相涌现。然而,在明清思想史研究渐为深入之时,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开拓?在明清之际,是否存在着与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天人秩序视野下的晚明儒学重建——黄道周思想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