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7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话题
诚信齐家之道 立国之本
粉碎“四人帮”的史实和疑点(上)华国锋最早提出动议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一个在天涯 一个在海角中国重新发现拉美
古巴卢尔德斯监听站为苏联贡献一半军事情报
阿根廷与纳粹德国的暧昧往事
拿破仑与约瑟芬的结婚证将拍卖爱情无善终 法典成垂范
特稿
中日之战
东亚盟主和他搬不走的邻居
白江口中日第一次交手
台风改变战局忽必烈两征日本留下痕迹
百余战,未尝遭一劫战神戚继光平倭
日本统一后的大陆梦想丰臣秀吉的闪电战
站在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门槛朝鲜战场上的火器竞逐
碧蹄馆之战一场光荣的失败
13条船打败一支舰队李舜臣和中朝水军的辉煌战绩
专题
台湾学者唐启华解码陆徵祥秘档五四丰碑阴影下的北洋外交
尚武
《绣春刀》的兵器有多靠谱?
人物
川端康成 的 四个“千代”缪斯
许倬云:一位历史学家的奥德赛
旅行
穿越统一后的东西德心中的柏林墙终将倒掉
唯物
名画掉粉与开裂大英博物馆“误伤”《女史箴图》
视听
楚门的世界真人秀提供的镜中生活
专栏
雄螳螂与雌螳螂的情欲游戏
名将的报复
光绪向往美利坚
民国也有啃老族
书评
《危机公关道与术》能说与不能说的秘密
读《1661,决战热兰遮》为什么是欧洲殖民了世界,而不是中国?
年历
年历
书情
书情
题库
题库
图志
小平映像
沙龙
百年一战,百年中国一场世界大战改变中国思想
资讯
资讯
诚信齐家之道 立国之本
作 者:韩星
  编者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的有机统一。传播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是媒体的基本职责。本刊即日起推出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关键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传统文化根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诚信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与“信”词义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二者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说明“诚”与“信”可以互训,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词“诚信”,“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人具备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人内在真诚的外化。“诚”侧重于“内诚于心”,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体验;“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是人们外在的准则、规范。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由内而外,内外兼修,内涵丰富的词汇,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儒家在天人合一的构架下讨论“诚信”问题,把“诚”看作是天道的本然,人道的必然,事物存在的依据。《礼记·中庸》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所以人的言行必须遵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不要虚伪。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没有“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天道真实无伪的本然状态,故曰“天之道”,即是强调其天然性、本然性。“思诚”,是要人使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做到实实在在,真诚无伪,既不自欺,亦不欺人,此乃人之为人的当然之则,故曰“人之道”。这说明,天道人道其实就是一个“诚”。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是天理的本然。“‘诚’字在道,则为实有之理;在人,则为实然之心。”诚信是天地万物实实在在的道理,是人实实在在的心性。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人格建树的根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就会寸步难行。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认为人自我反省,以达到真诚无伪的境界,才可使自己俯仰无愧,内心坦然,精神宁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荀子认为“诚”是人基本的修养功夫:“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一个人只要能做到“诚”,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诚”是有修养的人应当坚守的道德规范。
  诚信是为人处世,进德修业的根本。“信”是交友之基,《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交友有诚信才能被“朋友信之”,朋友之间如果能够做到推心置腹、心心相印才能产生真正的朋友。《周易·乾·文言》还主张诚信是君子进德修业的基本要务,认为“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孟子提出“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放在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取得了与仁、义、礼、智平等、平行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诚信是齐家之道、立国之本。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荀子说:“夫诚者,……政事之本也。”诚信是政事的根本,政府诚信是第一诚信,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又举例说:“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古代圣王禹、汤,循义讲信而天下大治;暴君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所以,作为国君一定要慎礼义、讲忠信,然后才能治国。这是“君人者之大本也”,强调诚信是治国之本。
  司马光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 ............

书籍插图:
书籍《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7期》 - 插图1
书籍《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7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7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