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平等逸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全球不平等逸史
作者:[塞尔]布兰科·米兰诺维奇
译者:李楠
ISBN:9787521708332
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是查明规律,以见收入分配是如何体现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政治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1817年)
在对于公平合理的经济学有害的诸趋向之中,最具迷惑性且……为害尤烈的,是偏注于分配问题。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Lucas)
《工业革命:过去与未来》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ast and Future)(2004年)
中文版序
鉴于在国内不平等和全球不平等的演进中,中国异乎寻常的重要角色,这本针对这两类不平等的书对于中国读者可能尤为有趣。
让我们先从后者说起。全球收入不平等是普天之下所有个体间的不平等。我们从国内家庭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并根据国家间的价格差异做出调整,由此,不论收入是来自贫穷国家、中等收入国家还是富裕国家,均以所谓国际元这同一单位表示。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几乎占了全球人口的1/5,而且中国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将强烈地波及四方,因此中国在这样的计算中显然至关重要。而结果是,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减少了全球不平等,但另一方面,其国内日益严重的不平等也加剧了全球不平等。
这就将我们引向了国内不平等。在该问题上,由于过去非同寻常的三十多年间,中国实际人均收入增加了15倍,而其由基尼系数这一最常用的不平等测度表示的收入不平等也翻了一番,因而中国的经验独一无二。由此,中国的发展不仅于世界影响巨大,而且也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人物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即使包括最贫困者在内的所有人的收入都增加,就社会而言,与之相伴不断扩大的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鄙意以为,正如中国在1978年所为,若我们从非常低的收入和不平等开始,则不平等和真实收入的增加显然是可取的。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一蹴而就地变富,所以若某些人先起来,而其他人随后跟进,尤其是若向上流动的前景明朗,则这样的发展就是受欢迎的。然而,若不平等的上升持续多年,则在某一点之后社会就面临分崩离析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形下,少数人与大多数人的生活、行为和消费模式产生巨大差异,则即使经济继续增长,不平等的进一步扩大在政治上都是不可持续的。换言之,若相信高速增长将最终“弥补”上升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就太过天真了。问题是,中国是否已经处于这样的状态?
其次,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的不平等就是依循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20世纪50年代揭示的模式在演化,即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村向城市,以及从以国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型中,不平等会上升;然而,当国家“成熟”而变得富裕之后,不平等开始下降。若中国要跟从库兹涅茨描绘的路径,则其上升的教育水平应当减少其不同受教育程度工人间的工资差异,其老龄化人口应当得到更多的退休金和失业救济这样的社会保障,以及甚至更有效的卫生保健,这些再加上推展到农村人口的惠政,将遏制不平等的进一步上升,并使其最终减少。基于库兹涅茨的观点,中国目前可能将开始降低其收入不平等。
在中国,有两股力量与库兹涅茨揭示的“无害的”减少不平等的因素相对抗,即日渐攀升的财富不平等(进而资本利得不断增加的重要性),以及腐败。在所有国家,资本收入分布都极为不平等,其上升的部分几乎自动转化为更大的收入不平等,中国也不例外。而腐败就是第二个负面力量。由于较之于对穷人,腐败对富人更为有利,因而反腐看起来不仅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之必需,也是终止不断扩大的不平等之道。
最后,就中国在全球收入分配中的角色,我们或可多说一二。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在中国农村具有平均收入的人比世界人口中的20%更富裕,而今天,这一比例提高到了36%。至于城市居民,相关数值则分别是50%和65%。由此,不论是居住在中国农村还是城市,具有平均收入的人,其收入均超过大约15%~16%的世界人口,即10亿人。这是巨大的成就。然而,若未伴以诸如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刚果或埃塞俄比亚此类穷国类似的高增长率,这也意味着中国未来的高增长率将增大全球不平等,而不是减少不平等。于世界而言,中国基于其新获得的财富,将成为不利于平等化的力量。虽然对中国来说,这一发展确是好事,但这也突显了非洲和亚洲贫困国家的发展对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并且日渐富裕的中国亦应在减少全球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上充分扮演其国际角色。
序言
本书讲述了上下古今的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因为所有的人类社会都伴随着权力与财富的差别,不平等紧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既然不平等是涉及“关系”的现象(relational phenomenon,即只有存在别的个体,才能说一个人与之相比是不平等的),那么从定义上说,不平等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象和观念,故而仅存在于社会之中。鲁宾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自己不会有平等的观念,但他和仆人“星期五”在一起时就有。此外,当社会不是个体的机械汇聚,而是一群共享着诸如政府、语言、宗教或历史记忆等特征的民众时,谈论不平等就更为自然不过。
本书以故事铺陈,意在以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方式,呈现收入与财富不平等如何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散布于茶余饭后案头桌边的谈资或讨论里,而当我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时它又如何出现。我们的目标在于揭示收入与财富、富裕与贫穷间的差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历史中的非常之处。
本书围绕三种类型的不平等展开。在第一部分,我讨论在一个单一社群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国内人际不平等。这种类型最易察知,因为当我们听到“不平等”这个词时,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不平等。在第二部分,我讨论国家或民族间的收入不平等。对于大多数人,这在直观上亦非常切近,因为当我们旅行或观看国际新闻时会注意到这类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全球不平等逸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