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6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文章
帝国的毁灭
战争的起源欧洲中心的外扩张力
除了人,其他什么都缺抗压能力最弱的沙俄先垮
一战中的女人
世界头号经济体来了告别孤立,美国参战
英日同盟日本扩张的保护伞
中立,还是参战?
二战名将,磨练在一战时
败仗与叛军的反噬
“这次,欧洲病夫真的死了”奥斯曼帝国被瓜分后新生
旧帝国版图上建立起众多小国奥匈瓦解让德国独霸中欧
告别帝制 不肯认输
言和,处罚太重;防止德国复苏,太轻凡尔赛和约,只是休战20年
话题
并非公务员处分新手段那些被“降级”的官员
面貌复原相似度有多高高科技掀开古人面纱
毒品进化史从治病良方到人类公害
《甲午海战》亮相国历沙龙海军史专家回首甲午重读中国海权
践行社会责任 助力文化强国首届“CSR中国文化奖”评选启动
专题
作家在日本•国统区•革命根据地被扭曲的战火记忆
专栏
美式金改遭抵制
阅读就是成长
题酷
人物
“我是一个园丁”溥仪的植物园改造生涯
吴昌硕:金石书画一代宗师
唯物
阿芙罗狄蒂诺森伯兰家族的“一亿女神”
全山石留在画布上的历史
旅行
云南陆军讲武堂清政府出资兴办革命熔炉
视听
理查德•瓦格纳音乐世界的德意志精神回响
帝国的毁灭
  在西方,“皇帝”一词来自于拉丁语的Imperator,是罗马帝国的最高头衔。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拥有皇帝头衔,它们被视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19世纪初,因为“国王”这个称号在法国大革命后变得臭名昭著,恢复君主制的拿破仑自称皇帝,他的国家被称为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皇帝成为一种比国王更为顶级的称谓,像普鲁士国王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就绝对是一种“进阶”。只有称皇帝,君主治下的土地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帝国。比方说,英王如果不身兼“印度皇帝”,“大英帝国”便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帝国是令人神往的,一个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伴随着英雄的光荣与梦想。一场战争毁灭旧帝国,迎来新帝国,似乎是世界历史的规律。但规律就是用来打破的,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动这场战争的帝国几乎全部走进历史。
  四年的战争拖垮了德意志帝国,1918年,鲁登道夫在回答“如果进攻失败将会发生什么”时,这样答道“那么德国就得灭亡”。一语成谶。在最后时刻,奥匈帝国治下的所有民族全部抛弃了帝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相继独立。俄罗斯帝国也在战争中耗尽气力,1917年在罢工、示威、暴动的狂潮中,罗曼诺夫王朝被革命的大潮掀翻在地。至于奥斯曼帝国,英国前首相阿斯奎斯说道:“这次,这个病夫真的死了。”一战后,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传统的强大君主制政体,且统治者称帝的“标准”帝国就剩下大英帝国,却也日薄西山。
  回想整个19世纪,欧洲还在皇帝们的统治之下,大革命的火焰熄灭了,传统秩序得以维持。如今,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类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然而,除了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一大堆共和国,帝国的毁灭还给极权让出了身位,和它比起来,任何皇帝都显得天真无邪。
战争的起源欧洲中心的外扩张力
作 者:纪彭
  如果有人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爆发?一个答案是——德意志。德国统一,并迅速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黎塞留时代开启了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进程:三百年来,欧洲边缘地区的强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一直在对中欧施加压力。德国四分五裂,遭到蹂躏。如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向外扩展,欧洲乃至世界应如何应对这个位于中部的新兴巨人?
  世界难以容纳一个令人生畏的德国,他们结成同盟,围堵德国。德国位于欧陆心脏地带,似乎永远不能避免“两线作战”的噩梦。这一难解之题,直到1945年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会师易北河时,才真正告一段落。换言之,欧洲中部再次陷入边缘地区的强国的手中。
  德国若想保护自己,不让东西两方面的邻国威胁自己,便会选择各个击破的战略。反过来促使各国团结在一起,共同对付德国。
  这一张力,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德国崛起的后果
  对于法兰西而言,普法战争的惨败是刻骨铭心之痛。法国始终不能释怀,这一箭之仇迟早要报!阿尔萨斯与洛林就是“仇恨”的焦点。但是,很快法国人就意识到,法兰西在欧洲的优越地位就此画下休止符,这使得怨恨的情绪就又掺杂了恐惧。
  法国永远地失去了一流国家的地位。这种挫折感升华为——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人一心一意要收复阿尔萨斯与洛林。实际上,就世界大势而言,收复失地顶多给法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
  现在,法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已经对付不了德国,急需一个可靠的大国成为盟友。同时,法国的敌意,限制了德国外交的弹性。
  欧洲大陆上另一对矛盾是奥匈帝国与俄罗斯。他们不可调和的起因同样来自“德国统一”,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便请奥地利大使向奥皇转达一项惊人的提议:“建议古神圣罗马帝国的首府奥地利将其重心由维也纳迁至布达佩斯”。这位大使认为“此议荒谬之极”,他在回报维也纳时称“俾斯麦的神经有问题”。
  然而,德国以普鲁士为核心的统一,使得奥地利别无选择,只能依俾斯麦的建议行事。布达佩斯成为奥匈帝国第二个首都,与维也纳平分秋色甚至偶尔凌驾其上。被排除于德意志之外的奥匈帝国只好把目光投向东南方的巴尔干。就地缘政治而言,奥匈帝国向巴尔干的扩张理所当然,但这个政策便会与俄国起冲突。
  德国人才不在乎巴尔干,但是,俾斯麦很重视奥匈帝国。如果奥匈帝国崩溃,届时“说德语信奉天主教的奥地利很可能想回到德意志,这势必威胁到信奉新教的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地位”。此外,奥匈帝国是德国在欧洲唯一可信赖的盟友。
  俾斯麦曾说:“在五个人的竞赛中,最理想的当然是站在占多数的三个人那一边。但在英、法、俄、奥、德五国中,法国对德国敌意甚深,英国光荣孤立;德国想要组成三人多数就须同时与奥、俄结盟。”这样,如何维系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之间的友善平衡,是俾斯麦外交的核心,也是一件很见功力的难事。
  俾斯麦的外交杂技
  俾斯麦的目标是孤立法国,不让法国之 ............

书籍插图:
书籍《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6期》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6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