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唐宋八大家
——古代散文的典范
葛晓音 选译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京出版社
目录
总序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葛晓音先生《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读后
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
韩愈
原毁
师说
进学解
张中丞传后叙
杂说 其四
送李愿归盘谷序
蓝田县丞厅壁记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捕蛇者说
三戒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
欧阳修
朋党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醉翁亭记
秋声赋
泷冈阡表
苏洵
六国论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节录)
曾巩
墨池记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
苏轼
留侯论
潮州韩文公庙碑
答谢民师书
石钟山记
赤壁赋
后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州快哉亭记
出版说明
总序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葛晓音先生《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读后
刘 宁
中国古代散文这条长江大河,在唐宋时期曾掀起壮阔的波澜,形成继先秦之后的又一次高潮。八大家的散文,则是这一高潮中最壮丽的景象。
八家之文,又被称为“古文”。韩愈作为古文宗师,提倡为文以三代两汉为法,在形式上以奇句单行为主,回避骈俪色彩;在内容上则强调“发明古道”。“古文”并非单纯复古,而是以复古为创新。韩愈以巨大的艺术创造力,通过古文写作表现了复兴儒道的现实思考,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散文作者以韩愈为法,继承古文创作道路而益之以丰富的精神艺术创变。清人刘开云:“文章之变,至八家齐出而极盛。”(《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自《刘孟涂集》)这个评价洵非过誉。
从两宋之际,人们就开始自觉对古文艺术进行总结和研究,越来越将研究对象集中在“唐宋八大家”这八位作者身上。从今天传世的文献来看,“唐宋八大家”这一并称,始于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但对八大家的特别重视,是长期古文研究中所形成的。清人方东树说:“唐、宋以来,号能文者,无虑数十百家,日久论定,其卓然不可易者,八家而已。”他认为八大家罕有伦比的典范地位,是千百年历史沙汰的结果。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清代才子诗人袁枚有诗云:“诗亡原只存三百,文古何曾止八家”(《小仓山房文集·补遗》),认为论文只谈八家,并不足取。清代文章家储欣亦提出“大家岂有定数”(《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序》),他编选《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就是要打破八家之限;其后还有《唐十二家文选》(蒋湘南)、《唐十八家文录》(张文虎)等选本,对唐文的选取,更为宽广。刘开则指出八家成就参差不齐,不当相提并论:“韩子之文,冠于八家之前而犹屈;子由之文,即次于八家之末而犹惭。”(《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异议,但还是有更多的意见肯定八大家远过于其他唐宋散文作者的典范地位。清代著名选家张伯行,就从八大家何以为“大家”的角度,对此有详细的分析:“夫立言之士,自成一家为难,其得称为大家,抑尤难也。是故巧言丽辞以为工者,非大家也;钩章棘句以为奥者,非大家也;取青妃白,骈四俪六以为华者,非大家也;繁称远引,搜奇抉怪以为博者,非大家也。大家之文,其气昌明而伟俊,其意精深而条达,其法严谨而变化无方,其词简质而皆有原本。……此韩、柳、欧、苏、王诸公,卓然不愧大家之称、流传至今而不朽者,夫岂偶然哉?”(《唐宋八大家文钞·原序》)
《孟子》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于江海者,要从壮阔的波澜去领略江海的伟大。求道如此,为文亦如是。要体会古典散文的艺术成就,唐宋八大家是必须领略的奇观,葛晓音先生这本《唐宋八大家》则是学习八家之文绝好的津梁。
葛晓音先生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尤其是中古以及唐宋诗文方面,取得了精深而卓越的成就。她的《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唐诗宋词十五讲》《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等专著,都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对于唐宋古文,葛先生有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如收入《汉唐文学的嬗变》一书中的《论唐代的古文革新与儒道演变关系》《古文成于韩柳的标志》《中晚唐古文趋向新议》《欧阳修排抑太学体新探》《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历程》等。葛先生对唐宋诗文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