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的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古典今典,诗力文心
文学,经典,与现代公民意识
埔里的摩罗,诗力与文心
“诗”虽旧制,其命维新
革命自有后来人
开往南洋的慢船
“漂泊中展开人生,越境中发现认同”
典范的建立者
陈国球教授与抒情传统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意义
中国现代小说的史与学
“我已经永垂不朽!”
乡关万里,尺素寸心
雷峰塔下的张爱玲
“信”的伦理学
怀念张光直先生
怀念韩南教授
记余国藩教授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文学行旅,小说中华
文学行旅与世界想象
跨世纪,小说台北
城市的物理、病理与伦理
来自热带的行旅者
婆罗洲的“魔山”
异化的国族,错位的寓言
原乡人里的异乡人
信仰与爱的辩证
升起与下沉
悬崖边的树
虚构与纪实
萤火虫与虱子
从十八岁到第七天
乌托邦里的荒原
河与岸
《诗经》的逃亡
“狂言妄语即文章”
编后记

丁帆 王尧
在2017年的文化生活中,“大家读大家”无疑是关键词之一。我们和明哲文化公司策划的“大家读大家”丛书第一辑出版,有效促进了文学领域的“全民阅读”。这一辑中最早出版的毕飞宇《小说课》一时风生水起,随后出版的李欧梵、张炜、马原、苏童、叶兆言、王家新等诸位大家的作品与之相呼应,成为2017年的一道风景线。在这非凡气象的背后,我们又紧锣密鼓地策划了现在读到的“大家读大家”丛书第二辑。
“大家读大家”丛书的策划包含着这样两层涵义:邀请当今的人文大家(包括著名作家、某个领域内的专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外大家的名作;让大家(指普通阅读者)来共同分享大家的阅读经验。前一个“大家”放下身段,为后一个“大家”做普及与解惑的工作,这种互动交流的目的,就是想让两个“大家”来合力推动当下的“全民阅读”,使其朝着一个既生动有趣,又轻松愉悦获得人文核心素养的轨道前行。
在我们儿时并不丰富的阅读记忆中,《十万个为什么》或许是最重要的一套书。我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得了一些科普常识,萌生了探究世界的好奇心,潜移默化养成了我们看世界的视角。这是曾经的“大家”读“大家”的历史。我们常与一些作家、批评家同仁闲聊,谈起为普及科普知识,一些科学家绞尽脑汁地为非专业读者和中小学生写书但并不成功的例子,很是感慨。究其缘由,我们猜度,或许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培养的科学家缺少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写作技巧的训练,理性思维发达,感性思维欠缺,甚而缺少感性表达方式。没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无法表达自己,是一种很大范围的文化危机。究其原因,多年来文学教育的缺失是其一,没有诗和远方,国民整体文学素养凝滞,全社会人文素质缺失。这是当下亟待克服的文化危机。
我们也在这样的危机中,又心怀拯救危机的理想抱负。百无一用是书生,但书生有书,读书,写书。倘若中国当下杰出的人文学者,首先一流作家和从事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换一种思维方法和言说方式,重返文学作品的历史现场,用自身心灵的温度和对文学的独特理解来体贴经典、触摸经典、解读经典,或许会奏出不同凡响的音符;在解读经典的同时,呈现自己读书和创作中汲取古今中外文史哲大家写作营养的切身感受,为最广大的普通作者提供一种阅读的鲜活经验……如此这般,作者和读者岂不快哉!于是,我们试图由文学阅读开始,约请创作领域里的著名作家和艺术家以及文史哲艺学科门类术业有专攻的优秀学者,分别撰写他们对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独特解读,以期与广大的读者诸君携手徜徉文化圣殿,去浏览和探究中国和世界瑰丽的文化精神遗产。
已经与大家见面的丛书第一辑,是一批当代著名作家的读书笔记或讲稿的结集。无疑,文学是文化最重要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缺少面包,但是不能没有文学的滋养。文学作为人们日常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人文营养补给,是人之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精神食粮。作为专家的文学教授对古今中外名著的解读固然很重要,但是,在第一线创作的作家们对名著的解读似乎更接地气,更能形象生动地感染普通的读者与大中小学的学生——这是我们首先推出当代著名作家读大家的文稿的原因。
如今,许多大学的文学院或中文系都相继引进了一批知名作家进入教学科研领域,打破了“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摇篮”的学科魔咒。在大学里的作家并非只是学校的“花瓶”,他们进入课堂的功能何在?他们会在什么层面上改变文学教育的现状?他们对于大学人文教育又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其实,这是中国现代大学的一个传统,我们熟悉的许多现代文学大家同时也是著名大学的教授。这一传统在新世纪得以赓续。十年前复旦大学中文系引进王安忆做创作专业教授的时候就开始尝试曾经行之有效的文学教育模式。近些年许多大学聘任驻校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持的国际写作中心;苏童调入北师大,阎连科、刘震云、王家新等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在策划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做了一个课堂实验,在南京大学请毕飞宇教授开设了一个读书系列讲座,他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解读中外名著,效果奇好。毕飞宇的课堂教学意趣盎然、生动入微,看似在娓娓叙述一个作家阅读文本时的独特感知,殊不知,其中却蕴涵了一种从形下到形上的哲思。他开讲的第一篇就是我们几代人都在初中课本里读过学过的名作《促织》,这个被许许多多中学、大学教师嚼烂了的课文,却在他口吐莲花的叙述中画出了一道独特的绚丽彩虹,讲稿甫一推出,就在腾讯网上广泛传播。仔细想来,这样的文本解读不就是替代了我们大中小学师生们都十分头疼的写作课的功能吗?不就是最好的文学鉴赏课吗?我们的很多专业教师之所以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有生搬硬套的“文学原理”,而没有实践性的创作经验,敏悟的感性不足,空洞的理性有余,这显然是不能打动和说服学生的。反观作为作家的毕飞宇教授的作品分析,更具有形下的感悟与顿悟的细节分析能力,在上升到形上的理论层面时,也不用生硬的理论术语概括,而是用具有毛茸茸质感的生动鲜活的生活语言解剖经典,在审美愉悦中达到人文素养的教化之目的。这就是我们希望在创作第一线的作家也来操刀“解牛”的缘由。
丛书第一辑的作者,都是文学领域的大家。马原执教于同济大学,他 ............

书籍插图:
书籍《悬崖边的树》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悬崖边的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