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中译本新版序言
导言
前言
第一章 现象与实在
第二章 物质的存在
第三章 物质的性质
第四章 唯心主义
第五章 认知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
第六章 论归纳法
第七章 论我们关于普遍原则的知识
第八章 先验的知识如何可能
第九章 共相的世界
第十章 论我们关于共相的知识
第十一章 论直观的知识
第十二章 真理和虚妄
第十三章 知识、错误和或然性意见
第十四章 哲学知识的范围
第十五章 哲学的价值
附录:作者德译本前言
参考书目附言
进一步阅读
索引
哲 学 问 题
〔英〕罗素 著
何兆武 译
2007年·北京
Bertrand Russell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 First published 1912. Second Edition 1998.Introduction © John Skorupski 1998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with new introductio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1998. This transla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is for sale in the Mainland (pa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
英文本《哲学问题》(含新的序言)最初出版于1998年。中译本《哲学问题》经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定出版,只限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销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哲学问题/〔英〕罗素著;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ISBN 7-100-05175-4
 Ⅰ.哲... Ⅱ.①罗...②何... Ⅲ.哲学理论-英国-现代 Ⅳ.B561.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90503号
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ZHÉXUÉ WÈNTÍ
哲 学 问 题
〔英〕罗 素 著
何兆武 译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码100710)
商 务 印 书 馆 发 行
    印 刷 厂 印 刷
ISBN 7-100-05175-4/B·699
2007年 月第 版      开本850×1168 1/32
2007年 月北京第 次印刷  印张       
定价:  元
中译本新版序言
本书作者罗素是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获得诺贝尔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热心于世界和平运动。
本书原由伦敦Williams & Norgate 于1912年出版。中译本于195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本书又由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哲学系教授John Skorupski编订后,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增加了Skorupski所写的一篇导言,附录有罗素本人于1924年为德文译本所写的序言以及进一步阅读的书目和索引。牛津版的版权最近已由商务印书馆取得。现根据牛津版将增补的部分译出,原中译文的个别字句亦略有改动,作为中译本的新版,以供读者参考。
译者谨识   
2005年 北京清华园  
导 言
约翰·斯科鲁普斯基
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于1910年写了这部著名的哲学导论,于1912年1月出版。此后,它曾经被各个大学内外好几代的哲学学生所阅读。本书属于罗素最为丰产的哲学时期作品之一。1910年他已经完成了他与A.N.怀特海(Whitehead)合作的巨著、也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奠基石之一的Principia Mathematics(《数学原理》)所需要的冗长而又烦人的技术性工作。他说他的“心智始终没有从这场紧张之下完全恢复过来”;然而在一般的哲学问题上,他显然经历了一番新的生气勃勃的解脱。虽然本书的写作是作为一种通俗性的导论,——罗素称它是他的“廉价本的惊险小说”,——但它却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并引入了各种崭新的观念,例如论真理。它写得是如此之明晰,毫不武断而又流畅,清澈得光彩照人。它肯定值得永远不断地流传。
罗素并没有探讨所有的哲学问题。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解说的,他把自己仅限于他认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设的那些问题。及时确定了自己的兴趣之后,其结果便是这本主要是涉及知识论的书,即考察我们能说知道或有理由相信的那部分哲学分支。罗素在这一钻研的基础之上,还得出了某些令人瞩目的有关所有事物的终极类别的结论。他并不探讨伦理学以及有关心灵和行为的范围广大的各种经典问题,诸如自我的本性或意志自由的问题。然而他的某些伦理观却表现在他所必须要谈到的有关哲学的特性和价值之中,——这个论题在全书之中反复出现过,而在书尾则自成一章。
感觉数据、物理学与本能的信仰
罗素从对知觉的分析入手。表象乃是相对的:一张桌子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眼光看来就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并不认为桌子在变化。于是罗素就设定了他所谓的“感觉数据”。它们乃是“在感觉中直接被认知的事物”,“我们对它们有着直接的认知”。它们在变,尽管桌子并不变。在引入它们时,罗素也就区分了感知的一种行为(或状态)和它的对象。一种感知状态乃是心灵的,而它的对象则可以是或者不是心灵上的。这就导致了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掌握了这一区别(而这一点在全书中都将是重要的),罗素便可能得出结论说:当你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视线感知到这同一张桌子时,你的感知对象
乃是同一个,尽管构成其为你对它的觉察的那些经验是不同的。他很可能主张,你感知的对象
乃是桌子,而不是看上它去的那种方式。但是他却并没有采取这种观点;他使得它以你所看到它的那种方式而成为了你的感知的对象;而且他在它对你的心灵乃是私人所有、而且假如你不存在的话它也就不会存在的这种意义上,就把这一对象,亦即感觉数据,当成了是你的心灵所私有的。假如你不存在的话,它也就不会存在 ............

书籍插图:
书籍《哲学问题》 - 插图1
书籍《哲学问题》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哲学问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