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论个性教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 目 录
哲学通论
个性教育
哲学通论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出版前言
百年武汉大学,走过的是学术传承、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的辉煌路程;世纪珞珈山水,承沐的是学者大师们学术风范、学术精神和学术风格的润泽。在武汉大学发展的不同年代,一批批著名学者和学术大师在这里辛勤耕耘,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他们在学术上精品、上品纷呈,有的在继承传统中开创新论,有的集众家之说而独成一派,也有的学贯中西而独领风骚,还有的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开学术学科先河。所有这些,构成了武汉大学百年学府最深厚、最深刻的学术底蕴。
武汉大学历年累积的学术精品、上品,不仅凸现了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学术风格和学术风范,而且也丰富了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学术气派和学术精神;不仅深刻反映了武汉大学有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辉煌的学术成就,而且也从多方面映现了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就。高等学府,自当以学者为敬,以学术为尊,以学风为重;自当在尊重不同学术成就中增进学术繁荣,在包容不同学术观点中提升学术品质。为此,我们纵览武汉大学百年学术源流,取其上品,掬其精华,结集出版,是为《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根深叶茂,实大声洪。山高水长,流风甚美。”这是董必武同志1963年11月为武汉大学校庆题写的诗句,长期以来为武汉大学师生传颂。我们以此诗句为《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的封面题词,实是希望武汉大学留存的那些泽被当时、惠及后人的学术精品、上品,能在现时代得到更为广泛的发扬和传承;实是希望《武汉大学百年名典》这一恢宏的出版工程,能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积累和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有所建树。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编审委员会
出版说明
范寿康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一生出版著作几十部。《哲学通论》是为当时的哲学初学者所写的入门读物,主要介绍哲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等;《个性教育》探讨个性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育方面的认识和思考。我社将这两本书纳入《武汉大学百年名典》丛书系列,再版合为一本,前者以1935年中华书局为基础,后者以1930年商务印书馆为基础。再版以简体排印,在内容上力求保持原貌,只在少数地方稍作修改,以资纪念。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年6月
总 序
这部丛书发端于十年前,计划于三年前,中历征稿、整理、排校种种程序,至今日方能与读者相见。在我们,总算是“慎重将事”,趁此发行之始,谨将我们“慎重将事”的微意略告读者。
这部丛书之发行,虽然是由中华书局负全责,但发端却由于我个人,所以序此书,不得不先述我个人计划此书的动机。
我自民国六年毕业高等师范而后,服务于中等学校者七八年。在此七八年间无日不与男女青年相处,亦无日不为男女青年的求学问题所扰。我对于此问题感到较重要者有两方面:第一是在校的青年适当的课外读物,第二是无力进校的青年无法自修。
现代的中等学校在形式上有种种设备供给学生应用,有种种教师指导学生作业,学生身处其中似乎可以“不遑他求”了。可是在现在的中国,所谓中等学校的设备,除去最少数的特殊情形外,大多数都是不完备的。而个性不同各如其面的中等学生,正是身体精神急剧发展的时候,其求知欲特别增长,课内的种种绝难使之满足,于是课外阅读物便成为他们一种重要的需要品。不幸这种需要品又不能求之于一般出版物中。这事实,至少在我个人的经验是足以证明的。
当我在中等学校任职时,有学生来问我课外应读什么书,每感到不能为他开一张适当的书目,而民国十年主持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的经验,更使我深切地感到此问题之急待解决。
在那里我们曾实验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道尔顿制,此制的主要目的在促进学生自动解决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以期个性有九分之发展。可是在设备上我们最感困难者是得不到适合于他们程度的书籍,尤其是得不到适合于他们程度的有系统的书籍。
我们以经费的限制,不能遍购国内的出版品,为节省学生的时间计,亦不愿遍购国内的出版品,可是我们将全国出版家的目录搜集齐全,并且亲去各书店选择,结果费去我们十余人数日的精力,竟得不到几种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我们于失望之余,曾发愤一时拟为中等学生编辑一部青年丛书。只惜未及一年,学校发生变动,同志四散,此项丛书至今犹只无系统地出版数种。
此是十年前的往事,然而十余年来,在我的回忆中却与当前的新鲜事情无异。
现在中等学生的用费,已不是内地的所谓中产阶级的家长所能负担,而青年的智能与求知欲,却并不因家境的贫富而有差异,且在职青年之求知欲,更多远在一般学生之上。即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十余年来,各地青年之来函请求指示自修方法。索开自修书目者,多至不可胜计,我对于他们愧不能尽指导之责,但对此问题之重要,却不曾一日忽视。
根据上述的种种原因,所以十余年来,我常常想到编辑一部可以供青年阅读的丛书,以为在校中等学生与失学青年之助。
大概是在民国十四五年之间,我曾拟定两种计划:一是少年丛书,一是百科丛书。与中华书局陆费伯鸿先生商量,当时他很赞成立即进行,后以我们忙于他事,无暇及此,遂致搁置。十九年一月我进中华书局,首即再提此事,于是由计划而征稿,而排校。至二十年冬,已有数种排出。当付印时,因估量青年需要与平衡科目比率,忽然发现有不甚适合的地方,便又重新支配,已排就者一概拆版改排,遂致迁延至今,始得与读者相见。
我们发刊此丛书之目的,原为供中等学生课外阅读,或失学青年自修研究之用。所以计划之始,我们即约定专家,分别开示书目,以为全部丛书各科分量之标准。在编辑通则中,规定了三项要点:即(一)日常习见现象之学理的说明,(二)取材不与教科书雷同而又能与之相发明,(三)行文生动,易于了解,务期能启发读者自动研究之兴趣。为要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我们不翻译外籍,以免直接采用不适国情的材料,致虚耗青年精力,第二约请中等学校教师及从事社会事业的人担任编辑,期得各本其经验,针对中等学生及一般青年的需要,以为取材的标准,指导他们进修的方法。在整理排校方面,我们更知非一人之力所能胜任,乃由本所同人就各人之所长,分别担任。为谋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哲学通论个性教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