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周敦颐
范立舟著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2016
数字版图书版权信息
周敦颐/范立舟著.北京: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3.
CAEBN:7-001-000-60594850-4
分类号:周敦颐 —— (117—173) —— 人物研究 B244.2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
周敦颐
范立舟 著
出 品 人:童之磊
责任编辑:朱厚权
出版发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E座9层
邮政编码:100007
网 址:www.chineseall.com
首次发布:2016.3.30
更新时间:2016.8.5
上架建议:哲学/宗教
本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出版与发行,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电子邮箱:copyright@chineseall.com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纸质版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06922-7
出版时间:2010.11.1
目 录
小引
一、生平事略
二、著作概况
三、《太极图说》
四、人格理想
五、政治理念
六、后世影响
后记
小引
提供的原则才得以提升为全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成为一种非常牢固坚实的价值信仰,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而造就了这种重大影响的、使儒学理学作为宋、元、明、清四朝思想文化的主流,对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政治伦理原则的影响至大至深,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与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不过,理学不是凭空产生的,从思想渊源上讲,它是儒学变革之后的一种新的儒学形态。正是这种变革,使儒学具有了更强的穿透力和说服力,传统儒学所形成了更强大的穿透力与说服力的第一号人物,八百年来在传统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便是周敦颐。
周敦颐画像
一、生平事略
周敦颐被后世公认为是“理学开山”。清朝初年成书的著名的中国学术史著作《宋元学案》引用了学者黄百家的一段话,给予周敦颐相当高的评价: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周敦颐)崛起,二程(程颢、程颐)嗣之,又复横渠(张载)诸大儒辈出,圣学(儒家学说)大昌。故安定(胡瑗)、徂徕(石介)卓乎有儒者之矩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这段话,讲的是宋明理学专门讲究的“心性义理”的学问,是首先由周敦颐阐发的,打破了孔孟之后道统中绝的千年幽暗,因为周敦颐(元公)崛起,二程兄弟、张载等人继之而起,方才出现所谓的“圣学大昌”的局面,而在周敦颐之前的以胡瑗、孙复、石介为代表的“宋初三先生”不过是影响有限的先驱者。这样的论述,基本上符合宋明理学初期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五月初五,周敦颐出生在北宋道州营道县营乐里楼田村,即今湖南省道县久佳乡楼田村。南宋时,度正撰写的《周敦颐年谱》说周家“世家营道,莫详其迁徙所自”,“族众而业儒”。就是说这是一个大家族,从事学问的人也很多。
周敦颐的祖父叫周智强,有五个儿子:长子识,仁宗天圣五年(1028)进士及第,官至汀州上杭县(今福建省上杭县)县令;次子铎,三子正,皆未出仕;四子辅成,登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第,官至贺州桂岭(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境内)县令。也就是说,老四周辅成进士及第要比他的大哥早十三年;五子伯高,也是进士出身。周辅成先娶了一位唐姓女子,生了两个儿子。唐氏去世后,又续弦娶真宗时曾官拜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的郑向的妹妹,生下了周敦颐。
周敦颐的童年是在家乡营道县度过的。离县城二十里的西面,有条清泠滢澈,如飞霜喷玉般的小溪,名叫濂溪。溪上有桥,桥上有亭,少年周敦颐常常垂钓其上,吟赏烟霞,早早就养成“光风霁月”的襟怀。濂溪之西十里,有一座岩洞,高敞虚明,东西两门,若上下弦月,里俗称“月岩”。据说周敦颐年少时亦好游其间,相传周敦颐是目睹了月岩周围的景色而悟到“太极”,这显属无稽之谈。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虚龄十五的周敦颐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只得携未成年的周敦颐离开道州,去京师投靠做官的哥哥郑向。郑向喜爱这个外甥的颖悟与勤勉,爱之如子。景祐三年(1036),郑向按常例有资格荫补一位子侄入官,他于是奏补了这位行义名声有闻于时的外甥,周敦颐就这样被朝廷录官,试用为将作监主簿。也就在这一年,郑向为周敦颐聘娶一位官员的女儿陆氏,安身立命之事初告完成。但是不久之后郑向就亡故于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的任上,葬于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省镇江市)。第二年,周敦颐的母亲也离世了,按照郑氏生前的嘱咐,周敦颐自开封扶柩南下,葬母于润州郑向墓侧。周敦颐也就在润州鹤林寺读书守丧,将作监主簿的差遣也就因母丧而注销了。
从宝元元年(1038)到康定元年(1040),周敦颐在鹤林寺居丧读书整整三年。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些对他一生的仕途和学术有一定影响的事情。周敦颐与时任润州知州的范仲淹有过交往,当时范仲淹已届知天命之年,而周敦颐不过二十多岁,范仲淹给予这位年轻后辈启导奖掖,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据说王安石当时不过十七八岁,也随父亲居住于润州,他曾三次登门拜访周敦颐,但都未能如愿见到周敦颐,以至于王安石愧愤难当,发誓要自己直接从儒家经典中去寻索,不再问道于他人。这件事只是传说而已。到南宋中后期,随着理学思潮逐渐由边缘走向社会与政治的主流,被朱熹等人推崇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的历史地位开始提高,这类王安石在年轻时曾向周敦颐问学求教并遭到拒绝的传说才流行开来。南宋理学的同路人罗大经在自己的笔记《鹤林玉露》中还对周敦颐拒见王安石的原因作出了猜测。他说周敦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周敦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