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导论 彭刚
历史学的重负 海登·怀特
作为文学作品的历史文本 海登·怀特
历史的情节化与历史表现中关于真的问题 海登·怀特
答亚瑟·马维克 海登·怀特
只有一个证人:对犹太人的灭绝与真实性原则 卡洛·金兹堡
当代英语历史哲学的困境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六条论纲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历史学与后现代主义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再论历史学与后现代主义 佩雷斯·扎格林
答扎格林教授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曾经”:论历史 基思·詹金斯
“宏大叙事”与历史学学科 阿兰·梅吉尔
故事的所在:自然、历史与叙事 威廉·克罗农
历史研究中的叙事性与客观性 耶尔恩·吕森
历史意识的两次危机 彼得·伯克
进一步阅读书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彭刚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8
(博雅人文读本)
ISBN 978-7-301-27333-3
Ⅰ.①后… Ⅱ.①彭… Ⅲ.①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文集 Ⅳ.①K0-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80296号
书 名
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
HOUXIANDAI SHIXUE LILUN DUBEN
著作责任者
彭刚 主编
责任编辑
陈甜 李学宜
标准书号
ISBN 978-7-301-27333-3
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
http://www.pup.cn
电子信箱
pkuwsz@126.com
电 话
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752025
印 刷 者
经 销 者
新华书店
787毫米×1092毫米 16开本 21印张 355千字
2016年8月第1版 2016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价
49.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部联系,电话:010-62756370
导论
后
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可以区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1]
概言之,广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指的是宽泛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史学理论领域所产生的冲击和效应。比如,对启蒙运动以来以“理性”“自由”“进步”“阶级冲突”为主线来解释人类历史过程的利奥塔所谓的“宏大叙事”的拒斥,导致了历史学的“碎片化”。又比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微观权力分析,让人们更加关注权力关系在历史话语建构中所扮演的角色。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则在不遗余力地攻击以“白的、男的、死了的”为中心的历史图式和经典谱系的同时,大大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改变和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视角等等。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则指的是植根于历史学内部、而在史学理论这一专门学科领域内产生的具有明显后现代主义取向和色彩的理论范式。可以说,以1973年海登·怀特的《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一书问世为标志而正式登场的叙事主义史学理论
[2]
,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体现于史学理论这一专门领域内的主要理论形态。本文拟就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的理论取向、问题意识和政治蕴涵稍作梳理和辨析。
一、理论取向:“文本化”与“历史实在”
20世纪70年代,在历史学和史学理论领域所发生的这一场学术范式的转换,通常被称为“语言学的转向”,或者是“叙事的转向”“修辞的转向”。这三种指称虽侧重点有所不同,内涵却大同小异,标示出叙事主义史学理论与此前思辨的和分析的史学理论的不同取向。如果说,思辨的路数是要以比如黑格尔那种玄思的哲学纲领,或者汤因比那种气度恢宏但更多经验成分的理论模式,来对人类总体的历史进程提供一个完整的解说的话,分析的(或者批判的)路数所关注的,不是历史过程本身,而是历史认识的特性,历史研究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解释的模式等问题成为其考察的焦点。叙事主义的思路,用怀特的话来说,则是从这样一个事实出发的:历史学文本最彰明较著的外在特征就是,它乃是一种“言辞结构”(verbal structure)、一种“文学作品”或“文字制成品”(literary artifact)。对历史文本所具有的诸多特性的深入考察,既令叙事主义史学理论颇多创获,又让其陷入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
在我看来,叙事主义史学理论最显著的理论取向,就是以历史文本作为对历史学家全部工作进行理论反思的重心;而其最突出的理论特征,就在于它将历史学彻底地文本化了。也许可以从如下两个层面来阐述这一“文本化”的理路。
一方面,历史学区别于其他各门学科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在研究活动中的缺席(absence)。“在谈到‘历史’(作为历史研究的对象)的时候,我们指的只可能是‘过去’发生过的全部事件(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总和。”
[3]
历史学要研究的是过去,但这一“过去”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不可能直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历史学之所以成其为必要,历史学之所以成其为可能,都在于“过去”的缺席。我们试图要对“过去”有所了解、有所言说,靠的是对于这一“过去”遗存于今天的若干遗迹(traces,relics)的研究。这些遗迹中,文字史料、账簿名册等固然是文本(text);宫室器皿、考古遗址等等物质性的遗存,也可以视之为广义上有待于人们去解读的文本,而且它们也只有被转化为文本的形式才能进入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流程。历史学家的工作开始于文本,他的最后产品——史学著作和论文(当然也包括如今兴盛起来的影视史学的音像产品)——也是文本。“文本性”就成了历史学家的全部工作所无法逾越的藩篱。就像人永远无法走出自己的皮肤,历史学家的工作永远无法超出文本的限囿。
另一方面,“历史学家用于编码、交流和沟通的基本工具,乃是日常有教养的语言(ordinary educated speech)。这意味着,他用来给自己的素材赋予意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