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12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0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书语者
写在前面
©书语者杂志订阅中心
本杂志版权归属发行人所有,本站只做整理和校对,
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请勿私自传播,谢绝转载! 
更多精彩,欢迎访问书语者! 
电子邮箱:shuyuzhe@fangsea.com

网  址:www.shuyuzhe.com
书语者,静享阅读生活
如您发现本杂志排版错误,敬请指正,以便于修正内容

提交修正内容欢迎访问帮助中心

网址:help.shuyuzhe.com
有时引人发笑,有时痛不欲生
曾旻
我们常常有一个印象,觉得那些喜剧演员内心往往深藏了许多抑郁的种子,仿佛外表越是引人发笑,内心可能越有更深的痛苦。事实上,人们以幽默应对内心的痛苦,确实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方式,它让我们免于直面那些痛苦,看起来轻松愉快。
我曾经在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访谈时,遇到过这样的同学。在心理测试的量表中,她显示出高抑郁风险和高自杀风险。因此,她被约到心理健康中心接受面谈,以了解她的情绪状态。
一开始我问她:“你觉得大学生活怎么样。”
她扬起特别灿烂的笑容,目光却躲向别处:“一切都特别好啊。”那个“啊”字拖得很长,就像她的目光一样延伸到远方,延伸到我难以捉摸的岁月与故事。
因为时间有限,我不得不直奔主题,于是我问她:“你想过自杀吗?”
某些记忆或情绪被这个问题勾起,她收回目光,开始看我,神情中闪出一丝想与我谈话的愿望。“当然想啊,想了很久了。”她把右手的袖口卷起来,让我看她手上的伤痕,就像炫耀战利品一样,得意地笑起来,她说这是她高三的时候划上去的。
接下来,她开始讲述她的自杀故事。从中学开始,她便与孤独和无意义感相伴,她感觉自己费尽全身力气寻找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却发现无论如何表达,都无人应答。
终于,在高中时,她发现了另一位对世界同样绝望、同样阴暗的悲观主义者,可是那位好友却在临近高三之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极大地打击了她,让她既自罪自责,又痛恨自己没有那样的勇气结束这一切。
她回忆起好友结束生命的前一周,她们在宿舍的走廊上夜聊到凌晨,从热爱、理想、未来,聊到愤怒、复仇与战斗。她感觉好友是很有力量的,像一个引路人一样,可以照亮她的世界。
插圖/Nath
好友走后,她变得没有方向,每一天都好像活在梦里。原本性格内向、不太说话的她,变成了另一个人,她总是在他人面前傻乐,让人以为她突然活泼开朗起来了。她不断地引得他人发笑,自己也显得乐在其中。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避免他人看到自己内心的痛苦,她只能不断地让别人笑。
越是痛苦,她在引人发笑这件事上就投入越多的精力。
痛苦是可以忍受的,但恐惧是没法忍受的,只能竭力躲避。有些人常常想象自己被他人看出痛苦时,会面临的被否定、嘲笑和贬低的情境,这带来极端的恐惧和羞耻,令人完全无法接受。于是,痛苦越强烈,装出若无其事甚至幽默有趣的动力就越强烈。这有效地降低了他们感觉到会被他人看出痛苦的可能性,缓解了他们内心的恐慌。
有时我们会说他们是“微笑型抑郁”——表面上若无其事,甚至让人觉得热情开朗,与之相处令人开心。可是他们内心其实压抑了许多负面的情感。
幽默有时不见得是一种健康的表现,它也可能是用笑容反向掩盖内心的恐惧和羞耻。可是这种恐惧和羞耻的来源是一种想象,现实远比想象中的单纯绝对要复杂和多样。从想象的世界回归,看到多样可能,并承受一切好的、坏的,是一种更为健康的态度。
?们哪也不能去。”小伙子很自然地回答。
眼下,同样的话又在Saeid口中出现了,这次是带着怨念:“我们哪也不能去!甚至是耶路撒冷!”
“你会因此仇恨以色列人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不会。”我承认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有点惊讶。“说实话,这不是普通百姓的错。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犹太人、穆斯林、基督教徒,我们都没有必要仇恨彼此,大家谁不想过个和平的生活?我们还没有受够战争、流血吗?我只想赚钱养家,和家人平安地过日子。”
“你有孩子吗?”
“有,两个。”他难得露出了笑容。
车开到隔离墙前停下,他让我们下车看墙上的涂鸦:“和平”“爱”“战争结束了”。
天上下起了雨,回到车上,我又问了Saeid一个幼稚的问题:“墙上到处都写着和平和爱,为什么还是冲突不断?”
“都是以色列的错!”他理所当然地说,“这该死的墙是他们建的,又不是我们!”
前面会车,墙边道路狭窄,一时堵住。司机拉上手刹,下车与对面车主用阿拉伯语争吵起来。回到车里,先对我们道歉:“没办法这就是巴勒斯坦。”紧接着又是忿忿一句:“都是以色列的错!”
我想起隔离墙上印象最深的一幅涂鸦:一个三角形的莫比乌斯环,三边都写着“巴勒斯坦”。对出生在这里的人来说,这里确实是莫比乌斯环,无论怎么走,都走不出巴勒斯坦。人类建造巴别塔的努力,如此看来,大概注定失败了。
Saeid继续开车,带我们到难民营的入口。车外雨愈发大了,可在大门口,他执意停车摇下车窗,不顾手臂打湿往外指:“你们看到这个钥匙了吗?”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大门上方有一个巨大的红色钥匙状金属艺术装置,感觉已经生锈了。他在雨声里大声说:“这是有含义的!钥匙,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com
书语者,静享阅读生活
毕比·安德松 她在梦的独白中创造奇迹
张宇欣
女演员毕比·安德松去世后,缅怀者总忘不了提一提大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因为他们合作过13部电影,有过一段恋情。尽管安德松后来有过三次婚姻,而她演艺生涯中的最高荣誉和伯格曼并不直接相关——1963年,她因在维尔戈特·斯耶曼的《情人》中演一个已婚老板的情妇,获得了柏林影后的桂冠。
毕比·安德松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商人和社工的女儿。1951年,未满16岁的毕比参演了伯格曼为肥皂公司拍摄的一部广告:她演的公主必须给年轻的猪倌100个吻来换取一块肥皂。4年后,毕比在伯格曼的《夏夜的微笑》中露脸了几分钟。
瑞典媒体将早期的安德松称作一个“职业扮无辜的人”,因为她总是以天真、纯洁的金发少女形象出现在银幕上。1977年,安德松回顾最初20年的电影表演时说,她早期的银幕形象十分老套,让她感到“ ............

书籍插图:
书籍《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12期》 - 插图1
书籍《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12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12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