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9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创造性心理学/林崇德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
ISBN 978-7-303-22988-8
Ⅰ.①创… Ⅱ.①林… Ⅲ.①创造心理学 Ⅳ.①G3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49498号
营 销 中 心 电 话 010-58805072 58807651
北师大出版社学术著作与大众读物分社 http://xueda.bnup.com
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www.bnup.com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印 刷: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开 本:787mm×1092mm 1/16
印 张:38.25
字 数:584千字
版 次:2018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8年5月第1次印刷
定 价:128.00元
策划编辑:周雪梅 责任编辑:王星星 邸玉玲
美术编辑:王齐云 装帧设计:邓聪
责任校对:陈民 责任印制:马洁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反盗版、侵权举报电话:
010-58800697
北京读者服务部电话:
010-58808104
外埠邮购电话:
010-58808083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制管理部联系调换。
印制管理部电话:
010-58805079
前言
时至今日,我的专著《创造性心理学》终于脱稿,提交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78年,我从中小学教育第一线回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归队重新研究心理学,创造性或创新成为我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七五”期间,我承担了教育部重点教育研究课题“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八五”“九五”期间,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创造性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2003年,我主持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2011年,我又一次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等等。在承担的众多课题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创造性心理学对于人类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一直想用我自己、我的团队和我的课题组研究的材料结合国内外的创造性心理学研究文献,撰写一部创造性心理学研究的专著,这就是《创造性心理学》问世的缘起。
《创造性心理学》于三年前开始撰写,但由于四年前我主持了教育部委托的重大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加上年事渐高,时间紧、精力差给写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然而由于众弟子的帮助和支持,即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创造性心理学》最终于2017年“五一”劳动节前定稿。我的团队和课题组的成员所涉及的创造性心理学研究,都被我一一收集到书中。凡是研究成果被我纳入《创造性心理学》中的,我都列出了他们的姓名,以表达我对他们的点赞与感谢。此外我还要对下面的事件再啰嗦几句,以表示感谢:没有金花的研究,就不会有本书的第六章;没有张景焕、贾绪计的努力,就不会有本书的第八章;没有俞国良、罗晓路的支持,就不会有第九章。我不会打字,只能够靠书写,因此我的弟子黄四林建议,在本书每一章的前面都印上一页我手写稿的照片,我答应了。也正因为我不会打字,所以我的团队成员就抢着为每一章打字并加以润色:第一章是罗良,第二章是邢淑芬和辛素飞,第三章是伍新春、孙汉银和刘霞,第四章是张叶,第五章是黄四林,第六章是金花,第七章是邢淑芬,第八章是贾绪计,第九章是黄四林、孙汉银和衣新发,第十章是胡卫平、刘春晖和张叶……除了自己的学术团队,我还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乃至中国心理学界同仁对我写作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两位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兆信和邱江,他们为我的书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作为一个老人,我深感年轻的一代对老一代的尊师行动,这应该是一个老教师最幸福的事情,它体现了学术研究后继有人。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创造与创新的事业,我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事实上,我的弟子们远远超越了我,他们中间有的创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的开启了中国航天心理学的研究,有的深入探索心理的脑机制,有的在进行着创造性教育,还有人在对拔尖创新人才做深入探讨,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我的信念表明:教育这个永恒的事业,创造自己崇拜的高足;沸腾的教师脑海,震荡着“秀才培养出状元郎”;终生无悔的追求,开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格局;永不消逝的志向,展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把拙著《创造性心理学》献给广大的人民教师!
最后,我还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原谅我把书稿推迟一年;感谢《创造性心理学》一书的策划编辑周雪梅的努力,她也尽了一个当弟子的责任。
2017年教师节于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01 创造性:一个神圣的概念
第一节 创造性:从神秘的故事到科学的象征
第二节 创造性心理学概述
第三节 创造性的研究取向
02 伟大的中华大地是创新的故乡
第一节 中华文学
第二节 中华艺术
第三节 中华科技
第四节 中华教育
03 创造性心理学史即人类的文明史
第一节 社会文明与创造发明
第二节 高尔顿开启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节 弗洛伊德对文艺创作的研究
第四节 韦特海默从结构主义研究创造性
第五节 吉尔福特把创造性心理引向鼎盛时期
第六节 创造性心理研究逐渐走向整合
04 创造性心理结构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 创造性人格
05 创造性环境的研究
第一节 文化是创造性发展的根与魂
第二节 教育是创造性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社会环境是创造性发展的源泉
第四节 和谐的环境是创造性发展的保证
06 创造性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创造性生物学基础研究概况
第二节 我们团队对创造性神经机制的研究
第三节 对创造性生物学研究的展望
07 创造性发展的研究
第一节 幼儿就有创造性的萌芽
第二节 小学儿童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
第三节 青少年在学习中发展创造性
第四节 成人期创造性的特点
08 拔尖创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创造性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