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底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共同的底线/秦晖著.—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0
ISBN 978-7-5399-5682-4
I. ①共… II. ①秦… III. ①比较文化–中国、西方国家 IV. ①G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39372号
书 名
共同的底线
著 者
秦 晖
责 任 编 辑
黄孝阳
出 版 发 行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文艺出版社
集 团 地 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集 团 网 址
http://www.ppm.cn
出版社地址
南京市中央路165号,邮编:210009
出版社网址
http://www.jswenyi.com
经 销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印 刷
北京市通州兴龙印刷厂
开 本
655×965毫米 1/16
印 张
24.5
字 数
350千字
版 次
2013年3月第1版 2013年5月第2次印刷
标 准 书 号
ISBN 978-7-5399-5682-4
定 价
48.00元
(江苏文艺版图书凡印刷、装订错误可随时向承印厂调换)
目 录
自序 持守底线
『主义』的底线
论现代思想的共同底线
——《田园诗与狂想曲》韩文版序
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
——再论共同底线
“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
——读吉登斯著《第三条道路》
“群己权界”三原则与特定情境下的公域/私域之分
——关于公民权、共同底线与“低调社会民主”的讨论
『左右』的商榷
自由、乌托邦与强制
——写在《共产党宣言》150周年
不要民粹主义,也不要精英主义
自由优先于“主义”
——纪念托马斯·莫尔
不讲逻辑的“经济学”
——关于公正问题的经济学论争
“制度创新”还是制度复旧?
——再问崔之元先生
经济与政治
中国能否走出“尺蠖效应”的怪圈?
——从“郎旋风”看国企改革的困境与经济学的窘境
“郎旋风”中看东欧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自荐
权力、责任与宪政
——兼论转型期政府的“大小”问题
帝制时代的政府权力与责任
——关于“大小政府”的中西传统比较问题
『文化』的底线
自由优先于“文化”
——关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网上讨论
“差异权”,还是文化选择权?
——评塔吉耶夫《种族主义源流》
流水前波唤后波
——论王小波与当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命运
自序
持守底线
早在“五四”以前,中国就出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20世纪末进入改革时代以后,“文化热”中的“中西”之争再度热闹起来,80年代许多人积极推进西化,90年代弘扬传统又成了主旋律,加上国际上亨廷顿式的“文明冲突”论助兴,可谓高潮迭起。
也是自清末民初起,中国开始了“主义”之争,50年代以前国内的“左右”热战血流漂杵,50年代以后国际上的“资社”冷战剑拔弩张。到了世纪之交,国际上的意识形态斗争随着冷战的结束逐渐淡出。而在国内,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深化,“主义”之争却脱去“文化”的包装再度“浮出水面”。
最后,在现代性背景下,许多国家里民主公共权力组织——政府部门,与竞争性市场组织——企业或营利部门,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同时也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于是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呼声中,自治的公民社会和志愿者公益组织(所谓“第三部门”)也发展起来。它与民族国家-政府组织(“第一部门”)和市场-营利企业(“第二部门”)本是各司其职的。但许多发达社会本具有扩大“福利国家”以压缩市场领域的社会民主倾向,和扩展市场秩序以限制政府权力的古典自由倾向,以及这两者长期对峙的传统。而在苏联式社会主义已没落、“福利国家”体制也陷入困境的“左派危机”时代,面对“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反对者转向第三部门国际行动并使其具有“另类左派”色彩或“第三条道路”色彩,就成了不难理解的事。1999年西雅图事件后,这种跨国第三部门组织挑战市场全球化、同时也与事件所在国政府权力发生冲突的“三个部门之战”,在世界各地连续出现,国内一些学者随之盛称其“后现代”意义,并力图使国内进程在这个意义上“与国际接轨”。
于是在世纪之交,我们身处一个剧烈变化中的中国,面对一个全球化与多元化同时发展的世界,在“文化”之争、“主义”之争与“部门”之争中,我们应当如何定位、如何把握自己和社会的命运?
“中西文化碰撞”百多年了,然而新世纪伊始,人们面对坑亲杀熟的“诚信危机”的一片惊呼却表明,如今的“文化”中不论中西,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已成为“稀缺资源”。百年来的“文化冲突”,得到的是现代公民权利未张而传统责任伦理尽失的后果。“西方的自由民主”与儒家的“传统”道义同归于尽,而在西、儒皆灭的土地上,“秦政”与痞风前后相因相继,强权逻辑与犬儒逻辑的互补反而变本加厉了。
“左右主义之争”也已80多年,过去的斯大林体制已经灰飞烟灭,现在的资本主义体系也有许多问题。但我们这里,还是既无“自由放任”,亦非“福利国家”。一些人喜欢说:美国式的个人自由有什么什么弊病,瑞典式的社会福利又如何如何不好,前者损害平等,不利穷人;后者限制自由,压抑精英,我们都不能学云云。这话若是出自布莱尔、吉登斯等人之口,倒也成一家之言,虽然“既不要自由放任,也不要福利国家”的制度创新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还远未明白。但是在我们这里如果这样说,那就要问:美国式的个人自由太过分,那么美国的社会保障如何?瑞典式的社会福利我们搞不起,那么瑞典的个人自由呢?人家左派责怪美国的社会保障太少、右派批评瑞典的个人自由不足,而我们如果拥有这种美国式社会保障、瑞典式个人自由,那已经进步到何等程度!
至于“三个部门”之争就更不用提了。没有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哪里会有2000年的“布拉格之秋”?
出于对两极的不满,在各种争论中都产生了中庸之道:在“中西文化”对立中,历来就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结合之说。在“左右主义”对立中,各色“第三条道路”也有几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共同的底线 - (EPUB全文下载)